记首届高技能人才、枝江酒业白酒酿造工高级技师李净

分享到: 更多
2017-04-05 来源:三峡日报

    世间万物皆有声,或珠落玉盘,或百转千回,或悠远绵长。白酒酿造工高级技师李净,33年来以评酒绝活和酿造匠心,谱就一曲佳酿乐章,成为“中国酿酒大师”。

    3月28日,记者前往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对李净进行了专访。

    缘起:一心为酒

    李净生于咸宁,1984年,在当地一家酒厂从事化验工作,后被派往黄石饮料厂学习白酒及果露酒的化验、勾兑、品评,从此与评酒结缘。

    “当时觉得白酒评委非常神奇,若能成为一名地区级白酒评委,那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李净回忆,回到厂里,他一边化验,一边自学《白酒生产技术》,对照书本反复实践。

    评酒要通过眼观其色、鼻闻其香、口尝其味,综合确定其内在风格。为培养敏锐的味觉和嗅觉,他每天对自己进行酸、甜、苦、咸、鲜等方面高强度训练。“用食盐调成不同梯度的水溶液,0.01%、0.05%……,通过嘴巴品尝,把打乱顺序的找出来,按梯度排列好。”李净告诉记者,各种味道的强化训练,一天至少训练十几轮,半月下来,舌头发麻、嘴里打泡,吃进的饭菜都是同一个味儿。

    长期苦练,练成了他一身绝活儿:酒杯一摇,就晓得酒的度数,鼻子一闻,就知道酒的年份。1986年,李净参加湖北省酿酒工业协会白酒评委考试,一举通过,成为当时咸宁市仅有的4名省级白酒评委之一。同年9月,他又考上了当时国家农牧渔业部白酒评委。

    “那时起,我就坚定了干好这行的信心。”两年后,他通过了全国第五届白酒评委考试。令主考老师们震惊的是,这个年仅24岁的年轻人,不仅嗅觉、味觉灵敏过人,还能把沈怡方主编的20多万字的教材《白酒生产技术》全部背下来。

    “我师傅把这套书一直带在身边,你随便读书中哪一段,他都能说出在哪一页。”李净的徒弟张明说。

    2000年,李净考上国家级果露酒评委,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双料酒评委。2011年,他斩获第二届“中国酿酒大师”荣誉称号。2012年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创新:一生一业

    2002年,李净受邀加盟枝江酒业公司,被任命为总工程师、技术副总经理。

    作为国家级白酒评委,李净对于中国白酒的创新发展有着自己的认识与担当。

    他对白酒后处理工艺进行大胆改革,以前一次勾兑最多只能处理50千升,经他改进后能处理460千升,且酒质大大提升。他利用大曲酿酒副产物生产新工艺白酒,半年产酒328千升,直接经济效益98.4万元。他进行麸曲酱香酒生产、多粮小曲酒的生产试验,成功解决了行业多粮酿造小曲酒的难题,小曲酒的市场认可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他采用净化过滤后再贮存的办法,不仅使贮存的基酒没有杂质,还成为了枝江酒业在技术上的独创。

    李净说:“我们有责任,推动中国白酒发展与国际接轨。”他潜心发明的集中国白酒、国际蒸馏技术于一体的桂花酒生产方法,不仅获得国家专利,更为中国白酒走向国际市场打开了一扇窗。

    从事白酒酿造三十多年,对他来说,早已能通过眼看醅色、鼻闻酸度、手摸湿度,精确判断配料是否达到了最佳效果。只需端起酒杯,看色泽、闻香气、尝口感,即可分辨酒体好坏、酿造产地、年份、工艺及所用原料,甚至能辨别出酒体中几十种香味成分的含量高低。在繁杂的工作之中,他依旧坚守初心,传承匠心,勤勉不怠地攀登、诲人不倦地传授。

    “每款酒从开发到批量生产,所经历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把关。”李净说,任何一款新产品走向市场,获得消费者广泛认可才算成功,而他所起到的作用,就相当于“定海神针”,因此这一生只为这一业,从不敢懈怠。

    传承:生生不息

    缘于喜爱,才会有传承和创新。技艺通过传承,才得以生生不息。

     在徒弟们眼中,李净就像一个电脑硬盘,30多年的学识与经验储存其中,随时可供下载学习。为行业培养优秀人才,他毫不保留、不遗余力。通过带徒传技、技能攻关等形式,他已带出了一支技术梯队,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源源活力。

    2010年,品酒师张明、许凌云、胡格参加第二届全国白酒品酒职业技能竞赛决赛。赛前1个月,李净悉心传授品评要领,详细记录每个人在酒样品评过程中的表现力和识别力,一对一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最终他们在比赛中脱颖而出,都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聘为国家级白酒评酒委员,这在业内十分罕见。

    李净告诉记者,通过传承与创新,他们在多粮小曲的酿造基础上又增加了苦荞,变成了六粮小曲,今年4月将推出,届时,多年来做“无名英雄”的小曲酒将真正从幕后走到台前。

    采访结束,眺望远方,满目金黄香百里,一方春色醉千山。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