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建立工业产油微藻基因敲低技术

分享到: 更多
2016-11-28 来源:中国科学报

 微藻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光和水转化为油脂,因此,作为一种潜在的清洁能源生产和二氧化碳高值化方案,工业产油微藻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藻类高效遗传工具的匮乏,一直是工业产油微藻分子育种和光驱固碳合成生物技术的重要瓶颈之一。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合作,以微拟球藻为模式,率先建立了工业产油微藻基因敲低技术。

    这里的微拟球藻是一种可利用海水或淡水在室外大规模培养的工业微藻,具有生长速度快、二氧化碳耐受能力强、强劲积累油脂和高值不饱和脂肪酸等优点,因此已经成为能源与经济微藻领域的研究模式藻种之一,也成为国内外许多微藻固碳示范工程的优先选择。

    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博士后学者魏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然而反向遗传工程技术的匮乏,从根本上阻碍了针对二氧化碳固定能力和产油效率等诸多工业性状的遗传改造。”

    为此,魏力带领的研究小组在海洋微拟球藻中,基于RNA干扰技术,通过设计靶基因的反向重复序列,形成特异茎环结构,实现了碳酸酐酶和碳酸氢盐转运蛋白等碳代谢相关基因的高效、特异性敲低,基因沉默株构建的成功率达到40%以上。

    在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胡晗华的指导下,魏力通过重亚硫酸测序方法,发现在基因沉默株中,靶基因的特定区域展示出独特的甲基化规律,从而揭示了靶基因沉默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还证明该技术对于另一海洋微拟球藻藻株CCMP1779也同样高效,表明该技术具有通用性。

    早在今年8月19日,《植物学杂志》(ThePlantJournal)就报道了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以微拟球藻为模式,率先建立了基于Cas9/gRNA的工业产油微藻基因组编辑技术,打开了其反向遗传工程的大门。

    日前,ThePlantJournal再次以技术进展(TechnicalAdvance)的形式,刊登该研究团队在微拟球藻遗传工程方法学平台的突破。

    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主任徐健告诉记者:“靶向基因敲低技术和基因组编辑技术各有特色、优势互补,因此两个技术平台的建立、联用和业界共享将推动工业固碳微藻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也将对能源微藻分子育种技术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