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水器行业大变局,迎来第三次消费革命

分享到: 更多
2016-01-04 来源:搜狐

  今年以来,一股健康洗浴的消费新趋势正在快速形成。在热水器产业每一次消费升级的背后,都能清楚地看到来自行业领军企业海尔的身影。

  自第一台热水器开始给中国家电带来便捷、舒适的洗浴体验开始,海尔就一直是中国热水器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从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到空气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以及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智慧洗浴生态圈打造,开创了中国热水器产业一座又一座“巅峰”。

  在业内专家看来,“其实近年来在海尔驱动的热水器产业升级迭代过程中,一直存在两条主线:一条明线是围绕产品技术、性能和标准,不断推动产品升级,另一条则是围绕用户需求和体验,不断推动产业升级,最终这也让中国热水器产业快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需求细分倒逼产品创新

  受宏观经济形势下滑、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影响,2015年我国家电市场整体增速放缓,多个品类出现负增长,热水器是保持平稳增长的为数不多的品类之一。

  不过在热水器整体市场还比较乐观的情况下,未来发展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消费需求的升级、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消费渠道的变革,都在考验着每一家热水器企业面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

  过去中国的热水器市场处在普及型消费通道之中,大部分来自新婚新居,小部分来自消费升级。但现在很多消费者已经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购买热水器,到了升级换代的井喷潮阶段,需求也更加细分,如果家电企业还再拿做大众化的产品思路参与当前的热水器市场竞争,必将会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漩涡之中。

  在众多企业还在借助价格、营销等手段刺激市场的时候,海尔已经开始针对细分消费需求进行颠覆式创新。通过双管齐下的竞争策略,今年以来海尔在电热和燃热上均推出颠覆性新品来引爆市场。

  在电热水器上,净水洗热水器升级净水洗技术,可以彻底去除洗澡水中的泥沙、余氯和细菌等有害物质,从而起到保护皮肤的功效。同时,又针对高楼层风大造成打火不正常的问题,海尔专门推出高楼专用燃气热水器,深度挖掘细分消费人群需求,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对此,中怡康品牌中心总经理左延鹊指出,消费者的沐浴舒适度、健康性和安全性的需求,才是决定产品能否在市场畅销的唯一因素。海尔率先在热水器行业通过与用户的持续交互,找到了推动产品结构转型和消费需求升级的突破口,最终在燃热、电热,以及太阳能和空气能等产品上实现了从一步领先到步步领跑的跨越。

  交互式创新引行业变革

  对于行业引领者来说,如果对于产品创新方向把握和引导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行业偏离消费者核心需求的轨道,最终将产业发展引入误区。因此,无论是净水洗热水器还是高楼专用燃气热水器的问世,海尔都没有只满足于开创热水器行业发展的先河,而是更多地将关注点和重心,放在与用户进行零距离沟通的交互式创新模式上。

  最终,通过在热水器行业率先推动与用户交互创新模式的实践和落地,不只是带给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培养整个热水器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主动创新变革模式。

  早在热水器诞生之初,消费者的需求就是随时可洗热水澡,后来开始关注安全、恒温等因素,现在随着健康生活理念和环保意识的加强,健康洗浴升级为新的消费需求,这也是海尔与上百万用户交互出来的信息。据了解,在海尔热水器交互平台上,仅今年一季度关于洗澡水不干净的抱怨就多达60万条,这成为净水洗热水器得以问世的源头。

  由此,海尔净水洗技术也被行业多位专家高度评价为,继2002年防电墙技术在“安全”上的新跨越,引领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上创造了一个新高度。这将进一步夯实中国在全球热水器产业的技术领先优势。

  更值得一提的是,高楼专用燃气热水器也是与用户“交互”出来的。由于受高楼“窄管效应”影响,高层住宅用户经常面临大风问题。海尔热水器在与30万名用户的交互中发现,有35.31%的用户抱怨高层楼风大,燃气热水器打不着火不能用;而32.36%的用户则在高层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出现过水温忽冷忽热的情况。这些都是倒逼海尔研发出高楼专用燃气热水器的根源,也是海尔推动行业变革的根本。

  当海尔的净水洗热水器、高楼专用燃气热水器等新品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的青睐,并被用户赞为颠覆了洗浴习惯,一个属于中国热水器行业发展和新时代的大幕已经全面拉开。那就是过去30多年传统的热水器企业的静态技术创新思维,将被海尔近年来打造的“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交互式创新模式取代。

  值得关注的是,海尔一系列热水器新品等细分化产品引发了市场和消费者的更多关注,成功完成了将企业的技术创新力与用户的需求力和市场的增长力快速对接,最终成为撬动市场可持续增长的新风口。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