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古乐坚守者

分享到: 更多
2017-07-07 来源:中国 工艺美术协会

          2016428,吉林省白山市榆木桥子村一片寂静的树林中传出美妙悠扬的古乐旋律,一位帅气的小伙手里拿着一件泥制的乐器深情的吹奏着。小伙今年35岁,名字叫宗华。正在用埙吹奏着一曲《追梦》。爱上埙源于1986年,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一段背景音乐。那种特殊音色深深的印在了孩童时的脑海之中。直到20135月,自己路过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时,偶然间听见有人在吹奏儿时的那段旋律,才找到了勾起儿时记忆的这个“旋律”。

2014年年初,宗华陆续通过各种渠道买了一些几百元不等的埙,开始在家练习吹奏。可是吹奏出的声音完全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于是开始寻找,查询资料,对埙进行深度了解,自己摸索开始制作。后来经朋友介绍,他师从宁夏第一代制埙人李蕴林。开始系统学习埙传统制作与演奏。

传统手工制作一个埙大约需要连续工作72小时。主要分以下几步:“取土、揉泥、拉坯、压光、开孔、调音、晾干、烧制、精调、手工抛光等。”

他的职业被称之为“让泥巴唱歌”的艺术家。宗华每天7点起床,凌晨2点左右才能休息。由于东北天气寒冷,看一晚上窑,靠眼睛观察温度。蹲守一夜,最后也不一定能制作出成品。因为是纯手工制作,淘汰率很高。一个埙的音色要连续调78个小时,调到最后也有可能报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如今破损率还在百分之四十左右。烧制时,出现裂纹或变形都是“家常便饭”。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距今约有七千年的历史。最早出自母系氏族,用以狩猎时传信的工具。埙是极具个性的乐器,各种材料和各种形状的埙,音色各有不同。是中国八音之中唯一的土乐器。

宗华从前自己在城里经营一家饭店,因为酷爱埙的吹奏,每晚闲暇时间都要在店里吹奏,经常会影响到邻居休息。为了不间断练习,后来经常上山苦练,直至凌晨才能返回。很多人认为他不务正业,父母也不太支持。可他义无反顾,出兑了饭店;回到农村老家,潜心研究埙的制作和演奏。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宗华的演奏水平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并且经常在网上为多人同时授课。

今年35岁的宗华 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想把埙文化和埙的演奏更好的推广,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埙,知道埙;懂埙。为埙的制作和演奏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这个古老的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