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0
2018-06-19 来源: 内审员培训

    各行各业要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谈及“追求卓越、崇尚质量”,英国西装、荷兰“王室供应商”、德国职业教育、日本千年制刀技艺堪称典范,让我们来一睹这些“工匠精神”的精髓。


1
德国职业教育:一次没做好就会被降薪

 

职业教育常被人们视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众所周知,德国高质量技工来自双元制职业教育。

与国内“万人争过独木桥”通过高考上大学的现象不同,德国不到一半的中学生选择上大学;而一半多的中学生会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其中不乏大量成绩优异、完全能被大学录取,却依然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中学生。

据德国职业教育专家比尔申克透露,德国的职业教育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德国技师收入可观,其社会地位也与学士相等,同样受人尊重,“有些技师的收入甚至可以超过教师或医生”。

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职业精神就是:一丝不苟、照操作规程办事。而正是这种职业精神使得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们的严谨、负责态度,为“德国制造”的质量做好了铺垫。

比尔申克说,质量永远摆在第一位,这一点所有学生必须了解。如果学生在培训企业表现欠佳,那就会收到来自企业的警告,并承担相应后果。“如果一次没做好,就可能会降薪;第二次再表现不好,就会失去这个工作机会。”

德国的职业教育总共涵盖300多个职业岗位,本着在社会中磨炼、实践中成长的原则,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目的,为德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士。他们如同分散在德国社会各个角落里“零件”,却联合组合成了德国经济的“秘密武器”,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一流”。

 

2
荷兰“王室供应商”:象征品质的无形资产

 

在荷兰海牙市中心购物街,有些肉食品店、糕点屋、花店、眼镜店、手表店等挂着显眼的蓝白红三色狮子图案标志,中间是荷兰王室徽章,上下方分别写有“王室认证”和“王室供应商”的字样。44岁的肉食品店老板马萨罗告诉记者,顾客看到这个徽章,就可以确认这是一家值得信赖的百年老店。

据荷兰“王室供应商”认证机构介绍,“王室供应商”称号始于1815年,是荷兰王室历史最悠久、迄今仍在授予的荣誉之一。如今,历史超过百年、声誉无瑕疵、产品和服务对所在地区有意义、业主在法律和经济领域无不良记录的中小企业,才有资格在店庆200周年、175周年、150周年、125周年或100周年时申请成为“王室供应商”。

申请经由所在城市的市长转交王室代表,王室代表将协同税务、工商、司法、劳工、警务等部门深入调查企业历史和行为,审核通过后由国王做出授予称号的决定。王室代表和当地市政府举行仪式,将称号正式授予企业,王室网站也将企业正式列入“王室供应商”名册。申请过程中,企业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只需提供资料、接受调查。但这一称号的有效期只有25年。

在马萨罗眼中,“王室供应商”的称号是无形资产,是对长期追求品质的企业精神的褒奖。他的肉食品店始建于1861年,1895年第一次获颁“王室供应商”称号,后来两次延长,但是上世纪60年代以后,店铺经营不善,丢掉了这个称号。
马萨罗于1997年接手店铺,2011年150周年店庆时重新申请,终于通过认证,荣耀徽章再次被高高挂起。

 

3
英国萨维尔街西装: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

 

在伦敦市中心有一条长300多米的大街——萨维尔街,身着这条街出品的定制西装已成为世界各国名流的身份象征。拿破仑三世、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英国查尔斯王储……都曾身着过这条街出品的定制西装。数百年来,萨维尔街追求极致、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被誉为世界男装的工艺典范。

记者拜访过萨维尔街的一家百年老店——韦尔什&杰弗里斯。店铺的女合伙人全英梅对记者说,这里的裁缝追求极致,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也要把西装品质从99%提高到99.99%。

“韦尔什&杰弗里斯”只做全定制西装,不做成衣和半定制西装。全定制,是指从量身、选布料到制版、试身和完工的一条龙服务,这也是萨维尔街的精髓所在。

完成一套全定制西装需至少50个小时,经7个人之手,客人往往需要等待两三个月。“为了量体裁衣,裁缝们需要测量50多处地方,记录顾客的身高、肌肉形状、体型等细节,”全英梅说。

她介绍,全定制西装最基本的标准是不能在衣服外部看到车线,扣眼周围的线均为手工缝制。

“最近,一位80多岁的老顾客拿了件1950年做的西装回店里修补,”她说,“这不算最久的,我还修补过一件1932年做的西装。不管年代多久远,我们一直保存着当年为顾客定制西装时记录的信息。丘吉尔曾是我们的顾客,我们至今保存着他年轻时在这里定制的军装。”

 

4
日本制刀传统:“入门先敲炭三年”

 

从火炉用钳子夹出烧得通红的钢块,山田佳孝娴熟地抡起铁锤锻打起来,火花四溅,但山田却未穿戴任何防护。“打刀20多年,我知道火花怎么飞溅,一点也不怕,”看到退后躲避的记者,山田笑着说。

山田佳孝今年44岁,是京都百年老店“金高刀具店”的一名打刀匠。在日本,打刀匠作为一种职业起源于公元12世纪前后,千百年来一代代打刀匠探索钻研,创造出独特的日式制刀工艺,并传承至今。

日本刀具的一大特点是,刀背和刀刃分别由软铁和硬钢两种不同材质的原料熔炼锻接而成,对温控的要求十分严苛。但在山田的作坊里,没有测温仪,炉温控制全靠山田的眼睛。“我看一眼炉内钢块的颜色,就知道温度,”山田说,温度拿捏很考验工匠的水平。

生于打刀世家,山田从小就给第六代传人父亲磨刀打杂。20岁那年,父亲决定传授他锻打技艺,但在入门头3年只让他干一件事——敲碎木炭。

原来,对日本传统制刀业来说,如何将整块的长条木炭均匀地敲打成最适合烧炼的形状,也是一门很重要的技术。“我一开始很不解,后来才得知业内有‘入门敲炭三年’一说。学徒若不真正立志成为打刀匠,耐得住寂寞,不可能熬得过去,”山田说。

在日本,掌握锻打、淬火、研磨等技术,成长为一名独立的合格打刀匠,至少需要10年功夫。山田已在窄小的作坊里敲敲打打了20多年。如今他的锻打技术炉火纯青,蜚声日本国内外。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