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稳步回升 长期向好基本趋势不变

0
2020-07-28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上半年,我国工业经济各项指标先降后升,二季度以来运行状态逐月好转。受疫情影响,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大幅下降13.5%。随着复工复产等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3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降幅收窄至1.1%。从二季度开始,工业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分月来看,三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9%、4.4%和4.8%。


“综合相关指标分析,二季度以来工业经济稳步回升,经济运行初步判断已经回归到了正常轨道。”7月23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影响总体可控,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近月来工业产销率保持在98%左右;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9%,已经连续4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这都表明市场销售明显回暖,企业预期向好。


工业经济运行逐步回暖


除了相关指标回升,目前主要行业、重点省份运行状况都在同步好转。


从行业角度看,41个工业大类中,二季度实现正增长的行业过半,其中,装备制造业在5月份和6月份的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9.5%和9.7%;6月份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22.5%和11.6%,表现亮眼。受基建投资复苏的拉动,原材料工业总体呈现平稳态势,尤其是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轻工、纺织等消费品行业,产销也呈现回暖迹象。


从地区角度看,工业大省发挥了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上半年,31个省份中有18个省份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10个工业大省中,绝大多数恢复了正增长,其中山东省工业增加值已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新兴产业逆势增长,在线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都在快速扩张,同时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据辛国斌介绍,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5%,在前两个月大幅下降14.4%的情况下实现快速反弹,3月份以来各月增速均保持在8.9%-10.5%之间,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上半年,生物医药、电子及通信设备、医疗仪器设备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8%、7.2%和27.2%。6月份,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充电桩等产品产量增长超过40%。


中小企业运行状况改善


今年以来,为纾困企业、激发市场活力,有关部门果断出台了90余项政策措施。其中,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等措施已累计为企业减负超过1万亿元。前5个月,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6%。


随着各项政策落地显效,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5%,比一季度提高了1.06个百分点;利润降幅收窄至19.3%,5月当月增长6%。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运行状况也同步有所好转。二季度以来,中小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由负转正,其中营业收入在4月份和5月份分别增长8.6%和3%,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4.9%和14.1%。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推动各地区、各部门狠抓现有政策落实,推动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一是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二是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地方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训力度,培育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等。三是进一步推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四是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新建一批中小企业中外合作区,引导和支持区内中小企业集聚全球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资源。


工业投资呈现积极变化


受疫情冲击,工业企业利润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低迷,资金压力显著增大,因此企业投资意愿也有所下降。辛国斌表示,预计今年全年工业投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稳定,促进消费、投资政策落地见效,以及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工业投资也呈现出积极变化。


具体来看,一是投资降幅持续收窄。上半年,工业投资同比下降7.4%,降幅比1-5月份收窄3.5个百分点;除湖北外,全国工业投资同比下降2.2%。目前19个省工业投资已经摆脱负增长。


二是中西部地区投资快速恢复。除湖北以外,中部地区上半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增速比1-5月份提高1.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8%,增速比1-5月份提高2.9个百分点。


三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8%,比1-5月份提高了3.1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医药、医疗设备等行业投资回升较快。


辛国斌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着力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积极建设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健全技术改造的服务体系。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5G网络建设,推动完善5G商业模式和业务应用。持续加强产融合作,今年还将向金融机构再推荐一批重大技术改造升级项目,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