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架构】搭建业务架构与技术架构连接的桥梁

0
2019-08-14 来源: IT常青树

 导读: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经常会发现,有很多企业投入巨资却收效甚微,高管们在实施过程中面对重重困难时,常常是一筹莫展。有的企业即使把公司的IT系统全部外包给专业从事企业IT技术服务的公司,也仍然无助于解决企业信息化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这时,我们要重温企业管理的经典理论和著作,重新审视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到底是什么关系,使两者紧密配合的关键在哪里?在理论上分析清楚了,才能走出迷茫,找到促进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共同提高的办法。

 

 

在数据量和复杂性日益增加的世界中,企业必须能够应用业务模型,然后才有可能理解和量化数据的价值,这一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共享数据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是巨大的资产,但是当企业对业务用户提出的基本问题有不同的答案时也会带来额外的风险。这些基本问题包括:数据是如何定义的?数据应用了什么级别的质量保证?当对数据的基本概念存在分歧时,很容易让用户觉得企业存在一个系统性问题,即缺乏有效数据治理体系。

对于运营企业而言,众多的业务流程需要由多种技术基础设施来支持。虽然业务和技术方面都很重要,但要使企业有效运作,他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弥合两个世界之间的鸿沟,并在此过程中释放他们的数据资产价值,其目的是为了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

 

 

▌企业业务侧和技术侧的解构

IT侧,您的员工了解支持企业数据的技术架构。他们可以访问数据,模拟应该如何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并跟踪数据如何从A点移动到B点。

然后是业务专家,他们可能无法理解组织数据的技术复杂性,但清楚地了解数据如何用于制定业务决策、合规要求以及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涉及数据技术方面的对话对于他们理解是模糊的,导致在与技术对应方协作以有效解决问题和交付项目时难以实现同步。未能解决这些挑战会带来风险;业务用户可能会意外地选择不正确的数据,低质量的数据,或者他们可能会随意地根据假设做出选择,而不是直接通过数据所有者提出问题并消除歧义。

为了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企业需要寻找弥合业务和技术鸿沟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引入面向业务的数据治理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是在数据所有者,数据使用者和数据提供者之间建立协作关系,并集成数据的关键细节。这种方式可以为所有明确定义角色和职责的企业资源提供多维视角,捕获知识并确保充分理解,从而在真实的数据治理模型中保证可以经常性地与企业内的各业务关联方保持同步。

 

 

数据治理虽然主要是一个人员驱动的框架,但重要的是尽早弥合业务和技术差距,启动协作流程并记录最关键的数据资产,这一愿景需要通过企业的数据治理平台实现。

在寻找数据治理平台时,企业应该寻找能够为企业的数据资产的所有方面提供透明性的平台。这包括数据可用性、所有权/管理权、数据血脉以及对其相关定义、同义词和其他业务属性的影响。完全可见性使业务用户不仅可以获得有关企业数据资产详细信息的宝贵见解,还可以深入了解其共享价值以及跨业务使用的固有风险。

此外,正确的解决方案应提供对企业数据蓝图的全方位视图,以满足所有法规和合规性需求,以及满足业务方向和变更趋势的敏捷性要求。考虑到业务用户、解决方案应该易于导航,而不是过于技术化,应该清楚地了解数据在整个企业中的使用方式和时间。

 

 

▌弥补差距的办法

研究发现企业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即都没有摆正业务架构和IT架构在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中的位置,主要表现在业务架构和IT架构上的投入失衡,过于偏重于IT架构的建设,没有充分认识到业务架构建设的基础性和主导性作用,更没有认识到业务架构建设的复杂性。根据IBM公司的相关研究,IT架构的优化可以为企业带来2%的业务增长;而业务架构的优化可以带来8%的业务增长;如果业务和IT能够相互支持,实现总体优化则可以带来20%的业务增长。反过来,由IT架构反向推动业务架构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过去企业信息化投资收益不明显甚至失败,大多数都是因为忽视对业务架构的建设所导致的。

以信息技术的角度看,业务架构是对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的一种形式化的表达系统。学术界对企业运营管理方法进行分类归纳,给出了运营模式的概念,每个企业的运营管理系统都可以认为是某种运营模式的现实版。在通常意义上,运营模式也可以说是对企业所在行业最佳实践的高度总结。所以,建设业务架构首先要研究清楚哪种运营模式最适合企业本身的行业特点,这是设计业务架构的基础和出发点。有些企业对这方面的内容研究得还不够深入,没有搞清楚其中的内在规律。理论基础没打牢,要想把业务架构表达清楚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何表达业务架构其实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惟其难,很多企业能力又不足,结果其表达的形式和内容都极其粗糙,把这个十分不严谨、甚至十分模糊的业务分析结果,转交给IT部门去研究解决方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的形式化抽象,业务架构应遵循某种形式化的标准,通常需要借助相关的架构工具。只有通过这种专业工具表达出来的业务架构,才能让IT部门更充分地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

企业信息化是业务管理和IT技术的深度融合,本质上是业务架构与IT架构这两个完全不同形式的系统能实现有效对接,这就要求两种架构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接口和对接的方法,以便使用某种架构工具对这两者进行关系映射和形式转换。因此,业务架构和IT架构的表达形式都要遵守某种特定的、可交互的标准,才能被架构工具所使用,产生出所需的结果。相比较而言,目前IT架构的成熟度要比业务架构高一些。在最理想的状态下,业务架构和IT架构都能完全满足条件的话,架构工具就可以自动输出相关解决方案的代码来。

 

 

 

表面上看,企业的生产经营面对的是真实的物质世界,但在背后同时还并存着另外一个信息世界。真实世界中的业务流程在执行过程中都要产生出一些数据,同时也要传递和交换一些数据。单个企业的业务活动每天所产生数据,数量就可能大到超乎人的想象。这些大量的,且不断增长的数据构成了一个虚拟世界,这个虚拟的数据世界与真实世界处于不同的维度,适用于不同的规律,虽然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基本运行法则完全不同。一方面,企业需要有效地利用数据治理体系管理这些大量的数据,但在另一方面,企业也要确保这些数据的制造者和使用者——业务流程本身是被科学地设计出来,是被正确地执行,是被有效地管理的。如果业务流程本身就有问题,即使所有的数据都被捕捉了(理论上不可能),得出的结果仍然会有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企业信息化也可以看作是业务流程可计算化的实现方法,业务流程没管理好,企业信息化的效果就根本无法保证。

 

▌小结

管理理念的变化必将引发流程管理方式的变化,各种管理理论也必须通过不同的流程管理方法才能实现。业务流程不仅是业务架构的基础设施,它也是数据治理的重要前提,将两者充分融合在一起是衔接IT架构与业务架构的桥梁。实现业务流程和数据数据治理的深度集成,应成为这些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