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管理技术1.0
工业管理技术的革新和革命的动力来自市场竞争。在自由市场的环境,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是生存发展的根本。投入产出比就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标志。管理追求的目标就是效率和效益。管理技术产生变革的原因在于,当生产模式和生产组织架构发生了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这种变化,影响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才不得不寻找更好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管理技术的变革从来都是被动的。只要能维持企业既定的利益获得,很少有企业主愿意否定当前的管理模式,去研究实践一种能够获得更高效益的管理模式。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美国及欧洲若干国家同时发生的。内燃机、电气等工业技术带动了工业组织的蓬勃发展。原来几个人或十几个人的工厂变为几百上千人。电力工业丶化学工业丶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都要求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生产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垄断组织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垄断组织使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也改善了企业经营管理,降低了成本。很明显,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工具已经不适应这种新型的生产模式。于是,这一时期产生了工业管理技术的变革,我们称之为:工业管理技术1.0。
新机器的大量应用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增长。对于新产生的大型工厂在厂房、设备、技术要求和产品结构的复杂性等方面都远远超出了过去的手工业工场,这种新需求对生产组织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分工的进一步扩展。横向业务分工:进、销、存、人、财、物、生产车间进行专业管理;企业纵向管理:管理决策层级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在这样的分工下,车间的组织形式以流水线作业成为标志。将一个复杂产品的生产过程转化为一条条的流水线,这个形式的本质是把一个复杂系统通过组分方式拆解为很多线性系统的组合。于是,这样一种生产组织模式让整个工厂系统处于一种可控的状态。这个生产模式的集大成者就是美国的亨利福特。100年前他创造的T型车销售1500万辆的记录至今无人超越。
上个世纪初是凯恩斯主义盛行的年代,也是工业管理技术蓬勃发展的年代。这时期出现了一批管理大师。其中有四个人两个人对工业管理产生重要影响。一个是泰勒,一个是吉尔.布雷斯,一个是发明“甘特图”的甘特,以及装配了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的亨利福特。有意思的是,尽管欧洲一些国家和美国同时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但是这些管理大师都是出现在美国。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也是工业工程学科的奠基人。前不久我又重读了《科学管理原理》。泰勒是第一个把“工作”和“动作”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泰勒方法我们称为“工作研究”和“动作研究”。“工作研究”不太容易理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用什么流程、动作和工具把事情做好且效率最高。比如做一个物料入库的工作,需要研究怎么做才能做得又快又好还不出差错。在这个时期的生产力还是很低的,低效和浪费比比皆是,人们既不能把控整体,局部问题也很多。泰勒的“工作研究”是基于在生产线上找工人作实验的方法。他最著名的是“铁锹实验”。泰勒的科学管理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首先,从每个工人每项操作中都归纳出科学规律,将管理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第二,人尽其才,科学的选择工人,同时还要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养;还包括要求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合作。
读《科学管理原理》能够体会到大师在那艰苦的岁月,不惧怕得罪工头,不惧怕他人的胁迫,甚至冒着遭人暗算的生命危险,每天晚上仍从铁路旁的那条小道回家。就是为了一个目标,实现永久的社会财富最大化。早期在美国或西方,对科学管理并没有好印象,认为是非常残酷的,太强调机器特性的学科。他甚至被工人的误解,以为提高生产效率就会解雇工人,引起工人的不满。美国国会举行关于泰勒制和其他工厂管理制度的听证会,泰勒出庭作证。他说服工厂主,女工的工作时间从原来的10.5个小时缩短为8.5个小时,周六还有半天的休息时间,而工资比原来高出80%~100%。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夫妇是第一个把工业工程从一种实验和经验的办法,变成一种可以量化的科学办法。他们两人的工作对于工业工程管理发展也起了非常决定性的作用。一直到今天,秒表和卡尺依然是工业工程研究方法的入门功夫。,吉尔布雷斯夫妇发明了“动素”的概念,把人的所有动作归纳成17个动素。在生产作业中所有的动作分解成这些动素的和,通过对每个动素做了定量研究之后,就可以分析每个作业可以化多少时间。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夫妇在管理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有:1,动作研究。坚持“动作经济原则”并把这种原则推广到工人中,使工效大为提高。2,探讨工人、工作和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3,疲劳研究,减轻疲劳,并向社会呼吁把消除疲劳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4,认为任何工作都有一种最好的管理方法,应该制度化。
吉尔.布雷斯的夫人Lillian Gilbreth是个心理学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她对于工业工程中工业心理学和工业生理学的发展以及“人因工程”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莉莲·吉尔布雷斯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她们的研究成果在抚养12个孩子的过程也起到很积极的作用。电影《儿女一箩筐》就是根据她们的故事所编。
亨利·劳伦斯·甘特是甘特图(Gantt Chart)即生产计划进度图的发明者。看似这简单的图表,实际上这一发明是这一时期管理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时间属于稀缺性资源,任何工作的管理控制中关键的因素就是时间,时间应当是制定任何计划的基础。甘特用绘出一张标明计划和控制工作的线条图来解决时间安排问题。我们可以对照今天的情况。事实上,在当今的很多工厂,生产计划中依然存在这很多时间的“断点”,当然,这与现在生产现场远比甘特那个时代要复杂。在当时甘特应用的这种图表不仅仅是做计划,他用水平线条图说明工人完成任务的进展情况,每天把每个工人是否达到标准和获得奖金的情况用水平线条记录下来。管理部门能够根据图表指出缺点所在,而工人则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效。甘特又进一步在图表上增加了许多内容,包括每天生产量的对比、成本、设备使用率、每个工人计划完成量和实际完成量的对比,等等。甘特还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之一,他非常重视生产关系的和谐。他说:“如果管理想要实现社会价值观和服务于社会目标,那么,对工人的剥削是不可忍受的。”
亨利·福特是科学管理创新的开拓者、实践者,也是获益者。福特创建的世界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迄今为止都有巨大影响。这条汽车流水线通过劳动的标准化、技术分工和定制的专门机器生产出大批量标准产品。在以分工和专业化的基础加上相应的指挥控制、监督和奖惩,生产流水线高效有序运行,创造了巨大财富。福特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使大多数人能买得起汽车,享受使用汽车的快乐,以及让雇用的工人能够赚到丰实的工资。一百年前福特就向工人支付每日8小时5美元的工资,在当时已经非常丰厚了。
除了上述四个人,还有一批管理问题研究的先驱者在上一个世纪前后探索管理的奥秘。他们共同的努力成果就是让“科学管理”变为“管理科学”,成为一门受益于后世的学问。然而,一旦成为科学就成为了生产力,就不存在过时、陈旧和失效的问题。尽管当代管理技术层出不穷,他们创立的这些科学成果至今依然被我们大量应用。而且,工厂的管理者最常用的、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依然是这些先辈们创建的。如同学了初等数学、高等数学一样,人们最常用最有用的依然是加减乘除。
在这个时期,经济人假设依然是工厂对工人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但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有了一些区别。如果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工人的积极性,管理者必须给工人足够的薪资激励,并且兼顾到工人的福利。同时我们也看到另外一个残酷的现实。流水生产线确实大幅度提升了劳动效率,线上的工人动作就像机器一样高度标准化,人就变成了干活的机器。
当人们从手工业工场状态进入大工业工厂,个性化定制的产品生产转变为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生产模式,经验型的管理已不能胜任。企业管理进入科学管理的第一阶段,开始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企业管理走向管理科学的阶段是进入量化管理。在这个阶段,人们的管理科学技术知识还不多,在处理复杂的生产管理问题,人们本能地按照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方法,尽管可能会牺牲一些效率,却是迫不得已,也是非常有效的。这一阶段的工厂管理有一个巨大的进步,这就是以时间为轴的计划、执行、反馈,让工厂的管理成为一个完整的闭环的可控的系统,虽然颗粒度可能粗一些。这一时期产生的大量改善工厂管理、车间管理以及“工作研究”和“动作研究”的方法,迄今为止都是非常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低效浪费的管理技术。我们把这个时期的技术称之为“工业管理技术1.0”。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大规模生产模式,随之诞生了“科学管理”。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科学管理改叫做工业工程,并成为一门学科。工业工程就是杜绝各种浪费,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的工程,把技术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当前工业工程已经成为工业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按照我国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现状来说,工业管理技术1.0的很多方法依然是非常有效的。很多工厂还真的没有把“秒表和卡尺”认真用起来。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