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王建伟副司长:工业互联网平台仍然处于发展初期,未知远远大于已知

0
2021-05-05 来源:工信头条
当前,全球制造业进入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正在加速向实体经济渗透融合。工业互联网已经作为驱动数字化转型,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分享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认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 
 
工业互联网平台仍处于发展的初期
 
工业互联网由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构成,其中平台的核心是工业互联网的操作系统,也是实现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链接和高校配置的基础。王建伟提到:“经过了三年多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业界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认识也更加的全面、更加深入、更加清晰。”
 
从生产要素看,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工业互联网平台下连万物、上接应用,是海量数据汇聚的枢纽,是实现数据贯通要素汇聚、价值创造的关键载体,也是实现用数据说话、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重要支撑。
 
从生产关系来看,工业互联网改变了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之间的关系,实现了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的网络化协同,正在引发生产方式、企业形态、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从经济形态看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驱动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变,传统的少品种大批量的规模化生产,向基于精准挖掘分析用户需求的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定制转变。
 
王建伟强调道:“ 同时,我们应该深刻的体会到工业互联网平台研发投入高、周期长,它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迭代优化的过程。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未知远远大于已知,因此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持续深化认识。”
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生态持续繁荣
2017年以来,工信部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始终致力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应用,推动平台逐渐从概念走向落地。据王建伟介绍,工信部主要在完善政策体系、实施重大工程、开展试点示范和推动应用落地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如何发展的环境,尤其是政策环境。先后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广指南》《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同时会同国家应急管理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加安全生产》行动计划,加快完善配套政策,积极构建良好的发展政策环境。
 
二是实施重大工程。依托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突破了一批短板技术,建设一批实验设施环境,搭建了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三年累计支持225个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近260亿元。
 
三是开展试点示范。工信部滚动遴选15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和125个平台创新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推动长三角、山东、广东城域地区创建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打造平台发展高地。
 
四是推动应用落地。树立平台的创新服务能力,建立双化平台服务目录,并依托19个面向区域和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体验中心,达到沉浸式的体验、定制化的培训的效果。“经过了三年的努力,综合型加特色型、专业型平台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平台超过100家,连接设备超过7000万台套,平台赋能效应进一步显现,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平台化设计的新模式不断涌现。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生态持续繁荣,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成功上市,资本市场对平台的关注持续增长。”
 
紧抓四点要素加速工业互联网发展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考虑,王建伟表示:“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充分认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协同,着力抓好政策引导、平台建设、创新载体及行业落地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政策引导,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已发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同时加快出台十四五两化深度融合规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
 
二是抓平台建设,持续培育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特色型平台,支持建设专业性平台,依托平台创新推广中心加强平台互联互通培育工业APP和微服务资源池,打造系统化、多层次的平台体系。
 
三是抓创新载体,加强工业互联网创新推广中心建设,引导最新发展成果和优秀的解决方案在中心展示和推广。加快完善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快速的发展。
 
四是抓行业落地,以央企、国企为引领,以行业骨干企业为枢纽,以中小企业应用为支撑,制定行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的作用,推动政产学研用等各方资源的汇聚和共享。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