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模式-企业环境匹配度

0
2022-02-09 来源: 智造苑

 「 1. 制造模式-企业环境匹配度的定义 


 
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企业的生产已经逐渐从产品导向的方式转变为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虚拟技术等新的以客户为导向的制造模式,极大地扩展和延伸了制造模式。它是制造业在向信息化转型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产品。依靠先进的理念和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先进的概念和服务模型有效地整合了制造资源,实现了高度的资源共享。目前,各国政府都在致力于研究适应于国际市场变化的新制造技术,重点转变现有制造系统的生产模式。其中,企业生产模式的构成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基于组件的构造思想可以使其实现动态且易于重组的开放式结构,并提高制造系统对各种内部和外部状态变化的适应性。因此,如何建立这样一种系统结构,以什么原则建立系统的组织与控制机制,即如何做出企业制造模型的最佳决策问题成为人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从狭义上讲,决策是选择计划的活动;从广义上讲,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和实施计划的整个过程,即决策是决策主体以问题为导向,来判断和选择组织或个人未来行动的方向,目标,方法和原则。由于各个企业的经济基础、技术条件、自身规模大小、发展阶段、设备状况、员工素质、地理位置、文化背景以及消费者生活水平等不同,必然各具特色。每一制造新模式都是依据企业某一方面的需求而提出来的。
 
企业环境,是指一些相互依存、互相制约、不断变化的各种因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是影响企业组织决策、经营行为和经营绩效的现实各因素的集合。不同标准下企业环境的分类不同,从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程度看,企业环境可分为:直接环境、一般环境和相关环境。
 
 
「 2. 制造模式-企业环境匹配度的重要性 

 
企业环境和企业制造模式选择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互动的,正是基于这种双向的、互动的关系,企业才能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动态调整制造模式。
 
1)有关企业环境的分析
 
随着企业环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作为其研究进展的产物,诸如PEST分析法、行业分析法、SWOT分析法以及环境扫描等企业环境分析与评价的方法被广泛运用。
 
(1)PEST分析
 
PEST分析是战略顾问用来帮助企业审视外部宏观环境的方法。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包括一切影响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宏观环境因素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业务需要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称之为PEST分析法。PEST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factors),包括一个国家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等。不同的国家社会性质不同,不同的社会制度对组织活动有着不同的限制和要求。即使社会制度相同,由于执政党在不同时期的差异,其政府的方针等对组织活动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也是不一样的。
 
○2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和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以及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区或所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和就业水平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了公司当前和未来的市场规模。
 
○3社会文化环境(sociocultural factors),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点和价值观等。
 
○4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包括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相关技术手段水平、国家科技政策、国家科技体制、社会科技力量等。企业应密切关注与本企业有关的相关技术手段的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此外,还应及时了解国家对科技开发的投资和支持重点;该领域技术发展动态和研究开发费用总额;技术转移和技术商品化速度;专利及其保护情况等。
 
(2)行业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五力模型将大量不同因素结合到一个简单的模型中,以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权力模型确定了五种主要的竞争来源,即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买方的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最后来自同一行业的公司竞争。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
 
(3)SWOT分析
 
SWOT分析(也称为TOWS分析,Dows矩阵)是一种情境分析方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通常用于公司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
在当前的战略规划报告中,SWOT分析应被视为一个众所周知的工具。来自麦肯锡公司的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一种综合和总结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的方法,然后分析组织的优缺点,机会和威胁。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公司在他们的优势和最有机会的地方收集资源和行动;并使公司的战略清晰。
 
(4)环境扫描分析
 
环境扫描(environmental scanning,ES)通过收集公司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信息,可以有效预测环境变化,使公司与市场环境的变化保持同步,并及时识别和获取有关决策的信息,从而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例如,在国际化背景下薪酬环境扫描与薪酬制度这个例子中,环境扫描分析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化的背景下,随着薪资环境的变化,人们的薪资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同的工作场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契约、管理自主权、劳动力市场经济水平和工会组织,并且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薪酬管理系统,薪酬模型和薪酬水平的选择。
 
环境扫描是分析可能影响组织决策过程的问题的信息,环境扫描的重点是识别可能影响组织未来的新出现的问题,情况和潜在陷阱。所收集的信息(包括组织外部的事件、趋势和关系)将提供给组织内的关键管理人员,并用于指导未来计划中的管理。它还可用于评估组织在应对外部威胁和机遇时的优势和劣势。本质上,环境扫描是一种用于识别、收集和分析有关外部信息的方法。
 
环境扫描为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因此它通常被认为是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通过扫描公司外部环境中的事件和关系信息,这些信息的知识将有助于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公司未来的行动方案。环境扫描的主要功能是从外部环境中收集有用的信息,解释这些信息,并在这些信息之间建立关系,以便组织的决策者能够提取决策。环境扫描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有助于组织感知环境中正在发生的事情。然而,环境扫描被发现没有支持者所希望的那么有用。问题似乎是环境扫描并不能带来管理者帮助他们的组织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商业洞察力。如果要产生更大的业务洞察力,数据分析和知识管理需要在环境扫描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环境扫描的目的不仅仅是收集信息,还利用组织的分析和预测能力来预测未来的影响和帮助规划。本质上,专家系统可以帮助组织快速调整以应对动荡的市场,但是如果企业没有高水平的分析能力,他们可能无法获得这样的优势。目前很多企业具有很高的收集、存储和访问数据的能力,并且也有将数据转化为洞察力的能力。对此的解释可能是,收集、存储和访问数据的能力更多地依赖于基础架构和员工使用工具的能力,这是将数据转化为洞察力的基础。因此,如果一个组织收集、存储和访问数据的能力较低,那么它产生业务洞察力的能力就不太可能较高。
 
进行环境扫描有许多重要原因,由于当今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新兴业务的发展,环境扫描使组织能够解决可能难以识别且持续存在的外部竞争。具体而言,其意图不仅仅是信息收集中的一种。相反,其目的是专注于未来对组织的影响,而不是集中在现状。环境扫描有助于组织学习关于外部环境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可以策略性地做出回应。通过理解这两个要素(外部影响和组织的内部流程),组织可以更及时和有效地进行响应。环境扫描的重点是战略思考和规划。它的价值来自对组织面临的复杂问题的识别和理解。环境扫描可帮助组织形成战略地位,从中可以解决组织几乎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通过持续监控外部影响,组织可以制定自己的内部流程以反映必要和有效的响应。了解两者之间匹配的过程外部影响和内部应对措施有助于调整组织结构和战略计划,使它们更有效、更灵活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力量。因此,成功的组织专注于学习以及灵活性和响应能力。环境扫描不是停滞的过程。为了保持准备状态,当环境影响出现时,它应该是持续不断的。组织学习过程是组织成功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对环境的持续监控,管理层能够对组织的响应进行必要的调整,这可能意味着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异。
 
2)匹配关系的类型(六分法)
在使用匹配的概念时,研究者必须面对两个基本的决断:首先,确定所研究的理论关系的确定性程度,以描述匹配形式的准确性。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非常清楚地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只知道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匹配,但无法确定具体的形式。其次,决定是否采用一个判别准则来研究这种匹配关系。总体而言,Venkatraman对匹配关系的六分法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分类形式。从这两个维度出发,制造模式-企业环境匹配中会涉及的匹配关系可以划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有调制、中介、模式偏差、搭配、协变、形态相似。
 
(1)调制(moderation)
 
当谈及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即是说,预测变量(predictor)对于条件变量(criterion variable)的作用,会受到调节变量(moderator)的调节作用。前置变量与调节变量之间的匹配程度决定了条件变量的具体水平。
 
(2)中介(mediation)
 
中介型的匹配关系目的在于研究前置变量与结果变量之间受第三种变量影响的内在干预机制。这一种形式的匹配关系与前述调制类型匹配关系的差异在于:调制型匹配关系强调的是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影响效果取决于调制变量,而中介型匹配关系则强调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影响可以分解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类型, 
 
中介模型旨在研究前因变量(antecedent variable)与结果变量(consequent variable)之间受第三个变量影响的内部干预机制。这种关系与调制类型的匹配关系的区别是调制类型强调匹配关系,即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取决于变量调制,中介匹配关系侧重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可以分解成两种类型,包括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且具体测度调整变量在这一逻辑过程中的具体影响程度。
 
(3)模式偏差(profile deviation)
 
模式是指某一种变量之间的配置关系。给定模式下的偏差,主要是指变量之间的实际配置状态偏离理想状态的程度,偏离程度越低则匹配性能越好。
 
(4)搭配(matching)
 
这一类型的匹配与前述三种最大的区别在于强调两个变量之间理论上的匹配性,而不涉及判别标准。
 
(5)协变(covariation)
 
协变匹配关系是指具有内部逻辑联系的一系列变量之间的内部一致性。例如,企业在一定条件下的制造模式包括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等多个部门实现资源的兼容分配。任何某一个领域的资源配置都不足以反映制造业模式。
 
(6)型态相似(gestalt)
 
当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匹配关系时,研究者有可能可以确定具体的匹配关系形式,但当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匹配关系时,很难得到准确的匹配形式。形态相似型匹配关系是对这样一种多变量匹配关系的描述型态,用以描述多个理论特征之间的内在一致性程度。如果将多个变量之间的统一关系分解为若干对独立关系进行单独研究,则很容易在不同的组对之间产生不一致的关系。虽然型态相似性与上述协变量的匹配关系非常相似,但这种类型的准确性较低。
 
企业环境有以下特征:
 
(1)可变性
 
企业环境因素是不断变化的,有渐变也有突变。如自然地理环境变化较慢,而经济环境,特别是市场变化却是很快的。企业环境可以变化的特性,既可给企业带来发展机会,也可使企业经营困难,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善于把握。
 
(2)复杂性
 
企业环境因素是由多方面组成的。这些因素可能单独影响企业,也可能由多个因素对企业产生综合影响。
 
(3)交互性
 
构成企业环境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无论哪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充分认识企业环境是选择制造模式的前提,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由于企业环境的可变性、复杂性和交互性,企业要想健康发展,必须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匹配合理的制造模式,必须研究环境,主动适应环境,在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另外,制造模式也要适应企业环境,形成制造模式与企业环境相互依存的动态平衡关系。
 
 
「 3. 制造模式-企业环境匹配度关注的问题 

 
制造模式-企业环境匹配即企业内外部环境与企业制造模式动态适应性调整的过程,如果企业制造与外部环境能够实现匹配可以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
 
1)企业环境特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环境不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企业的产品、技术、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应该随着企业外部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企业环境的可变性、复杂性和交互性已经成为制造新模式的一个基本特征。在现代制造业中,企业面临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益加快的技术更新,用户需求也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变得更为多样化、个性化,企业必须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才能够求得生存和发展。
 
2)企业响应能力
 
企业制造模式对于企业环境的变化必须具有敏捷性,能够敏锐捕捉企业环境参数的变化并快速做出响应。
 
3)制造模式重构能力
 
现代制造企业的制造模式应该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企业环境所发生的相当大范围的动态变化具备足够的适应能力,能够根据企业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企业环境,不会因不能适应企业环境的变化而失去运行能力。制造模式的动态重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
 
(1)组织的重构能力。即制造模式的组织架构具有敏捷性,能够根据企业环境的变化而快速地动态重组。
 
(2)过程的重构能力。即制造模式的运行过程是可以重构的,能够根据变化了的企业环境和管理需求进行重新定义。
 
4)动态扩展能力
 
现代制造条件下,企业的业务规模、业务领域与业务能力是不定的,需要根据市场机遇经常进行调整。这就要求企业的制造模式必须是一个可扩展的模式,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能够随同企业环境的变化进行快速扩展。
具体来讲,制造模式的动态扩展能力包括规模可扩充性、职能可扩充性、信息交流与工作协同能力的可扩充性。
 
引自:《未来制造新模式——理论、模式及实践》(作者:江志斌,林文进,王康周,李乐飞,涂金)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