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进全球20强!茅台李静仁:惟酒出色 品牌价值才有根基

0
2020-07-06 来源:凤凰网酒业

6月30日,2020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排行榜发布,茅台位列全球价值增速最快的品牌第一名,以537.55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从2019年的35位快速晋级第18名,增速高达58%。

这是继2012年茅台首次进入BrandZ百强榜后从第69位开始,首次进入全球20强榜单。在短短的八年时间,茅台品牌价值保持高速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究竟有哪些?如何一步步实现了茅台品牌价值的晋级之路?

硬核的质量标准是茅台品牌价值最关键的因素

近几年,茅台品牌价值逐年提高,进入优质增长的快速通道。“只有酿造出色的酒,才是品牌价值增长坚实的基础。”在茅台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李静仁看来,在茅台品牌快速成长的背后,茅台“硬核”的质量标准,是品牌价值最关键的因素。

众所周知,茅台酒属于世界范围内品质一流的蒸馏酒。与世界上很多知名烈酒一样,茅台首先成长于一个有特殊土壤、特殊气候、特殊地形的地区,同时拥有一整套复杂、严苛、漫长的酿造工艺,从原料准备、酿造到产品出厂,要经过30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每一滴茅台酒,都需要长时间的存放,也需要工人和技师反复调配,至少经过5年时间,才能装瓶出厂。

酿制茅台的原料高粱,也是独一无二的,只分布在茅台所在的仁怀等地,产量不大,皮较厚、富含多种营养物质,适合茅台多次蒸馏的工艺要求。多年来,为了保证品质和口感,茅台不仅培育了一支优秀的工匠队伍、一支出色的酿酒工程师团队,还拥有了全球先进的酿造分析设备和数据检测体系,只为酿造出在全世界出色的茅台美酒。

文化共识与协同是茅台进步的重要基础

李静仁认为,文化共识与协同,也是茅台品牌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产品要有大的品牌影响,除了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还应有厚重的历史传承和极强的创新能力。而茅台,恰恰就是如此。

茅台酿酒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这一带的人就开始了早期的酿酒活动。有悠久的酿酒传统,合适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再加上足够多的消费需求,以及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后来茅台酒的成型、壮大,打下了重要的历史基础。

近年来,以茅台为龙头的酱香型白酒,在中国烈性酒市场成为潮流。越来越多企业,开始生产这种工艺更加复杂、成本更高的白酒,让酱香型白酒的粉丝也越来越多。尤其是最近两年,“文化茅台”战略的启动,以国际视野化和世界眼光来塑造企业形象和气质,给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群体,带来特殊的文化体验。6月8日,茅台携手另外六家酱香型白酒企业,共同签署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企业共同发展宣言,为赤水河沿岸产区的成长,营造更好的条件、制定更严的标准、树立更好的声誉、承担更多的责任。相信在未来,茅台的品牌影响力,将会赢得更多机会和空间。

以世界眼光强化茅台品牌建设、深化品牌个性

正是由于茅台对品质的硬核坚守,获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将茅台作为中国酒类饮品的标杆,这是一种难得的信赖和荣誉。在国际上,茅台也已经成为最为外商熟悉的中国制造业品牌之一,建立了广泛的渠道,具备了一定影响力。

李静仁表示,如今茅台这两个字,不仅仅是一瓶酒或者一个公司,更是一种关乎“工匠精神”、关乎品质与诚信的价值认同。未来,茅台培育品牌的眼光不仅局限于中国市场,更要重视在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中,吸引更多认同者。不管是在小作坊时代,还是逐步走向全球的今天,茅台对于企业声誉和品质的认同和共识,都非常强烈。茅台也始终坚持,品质与品牌的优先顺位和重要程度始终在其他任何因素之上。在这个方面,茅台人有着很多质朴的表达,比如“四个服从”,即成本服从质量、产量服从质量、效益服从质量、速度服从质量,比如“不卖新酒”。

“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始终记得四十年前国门刚刚开启时,电视机都很稀缺,很多跨国优秀品牌在中国人并不了解他们产品的时候,就开始设计能够打动中国人的广告与创意。”李静仁告诉记者,作为中华老字号,茅台既得“国潮”之先,也一直致力于“出海”业务,面向世界打造中国品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茅台要以世界眼光,进一步强化茅台品牌建设、深化茅台品牌的个性。

坚定全球化战略将茅台打造成世界一流品牌

      此次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排行榜数据显示,茅台品牌的估值已经超过了可口可乐,对于茅台的全球化战略,李静仁也有独到的看法。

      在他看来,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谨慎前行,将茅台产品质量和服务作为重要的关注点。目前,对于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消费者来说,茅台是一种陌生的中国烈酒,也是一种神秘的东方文化。

在国际市场的短期目标是继续稳固海外华人市场,并通过华人消费群体的带动,使茅台酒的知名度辐射至更多元文化的消费群体。中期目标是要把茅台海外市场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并让茅台产品能在更为国际化的社会中形成相对稳定的需求和消费习惯,相信茅台硬核的品质和口感,一定能让更多国际消费者成为茅台的粉丝。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