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出除菌除病毒新品 海尔领跑后疫情时代

0
2020-11-12 来源: 搜狐IT

       正值供暖季,又逢双11,空气净化器产业迎来传统意义上的销售旺季。不过,与以往热衷除PM2.5、除甲醛产品不同,今年的市场更青睐除细菌、除病毒的复合型空气净化器。对此,海尔环境电器产业(零微科技)CEO于书权表示,受疫情影响,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健康和空气的关系,对空气净化器的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或成为市场焕发的新一轮“催化剂”。基于对行业未来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控,海尔环境电器产业(零微科技)推出了多款“全能型”空气净化器新品,继续领跑整个行业。

  疫情之下健康至上 空气净化器迎发展新机遇

  对于空气净化器行业来说,“靠天吃饭”始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至今仍无法撕掉的标签,尽管从业者一直在努力。的确,自2012年以来,雾霾经济一度使空净市场实现野蛮式增长,地位直逼冰空洗及电视,风头一时无两,然而后雾霾时代,空净行业的发展并没有像业界所期待的那样,迎来更大的突破,空气净化器依然是特定人群的季节性消费品。但在海尔环境电器产业(零微科技)看来,这次疫情将成为行业一个新的拐点,疫情之下,室内空气净化概念注定会被再次定义。

  事实上,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的生活状态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呼吸新鲜空气的需求被极大的激发,健康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据《后疫情时代,中国健康家居消费认知调查》报告,有85%的受访者表示在购买家居产品时,会关注“健康”。无独有偶,奥维云网的监测数据也显示,疫情发生以来,空气净化器市场在线上的销售量大幅提升,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最高达到89.8%。毫无疑问,疫情加重了消费者对于室内空气健康的认知与保障需求,这是室内空气净化行业的新机遇。

  “作为居家生活必不可少的家电产品,空气净化器可以滤除的污染物有很多,不仅仅是雾霾,不仅仅是甲醛,也不仅仅是细菌病毒。”海尔环境电器产业(零微科技)CEO于书权表示,经历过这次疫情,消费者将进一步加深对空净产品的认知和了解,对居家环境的污染情况也会更加的重视,空气净化器产品不应该再“偏科”,而要从室内全方位出发,针对多种污染物类型提供有效的净化解决方案,可以让用户在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过空气净化器,呼吸到新鲜健康的空气。

  致力家居全面净化 扛鼎新品满足健康所需

  不可否认,疫情之下,一直平静的空净市场迎来新的希望,它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行业改变了用户固有认知,也使消费者在选择上,更加倾向于“全能型”的空气净化器。为了满足市场的迫切需求,海尔环境电器产业(零微科技)快速做出响应,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依托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先后在全渠道推出KJ820F-N860C、KJ650F-H600AU1、KJ600F-H600AU1、KJ400F-N860CU1等多款空气净化器产品,它们均搭载了行业先进的净化技术,集除细菌、病毒、甲醛、TVOC、PM2.5等功能于一体,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使用体验。

  众所周知,在现阶段中国空净市场,绝大多数产品过度依赖于活性炭、HEPA等方式过滤空气,难免出现净化效率低、滤网寿命短、易二次污染等“尴尬”,与之不同的是,由海尔环境电器产业(零微科技)研发推出的空气净化器新品,开创性的搭载了MOFilter自杀菌技术、氨基酸长效除醛发明专利、甲醛/TVOC显示、UV紫外线杀菌、智慧启停等先进技术与功能,在主动、安全杀菌、杀毒、除甲醛的基础上,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净化效果,同时享受便捷的智能体验,完美了迎合了新消费趋势下的多元化市场需求。

  疫情之于空净产业,是一把开门的钥匙,开启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开启了社会对防疫、杀菌、消毒、净化的需求,开启了行业新的大门。在市场高速发展的机遇下,作为智慧环境整体解决方案领导者,海尔环境电器产业(零微科技)始终认为,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才是立足行业之根本。为此,海尔环境电器产业(零微科技)一方面积极的攻克空净产品核心技术难关,提高产品净化效果,推动产品向智能化、专业化升级,另一方面深入布局室内环境污染治理、公共领域环境解决方案、大气监测与治理、核心零部件与材料等四大领域,致力于将产品融入到健康产品生态中,创造更广阔的使用场景,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懈努力。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