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走到了舞台的中央—专访周郑生

分享到: 更多
2014-08-25 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协会

杨正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艺美术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但近年来,一些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有被边缘化的趋势。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周:“边缘化”?那只是过去很暂时的困境,就目前而言,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恰好相反,我认为,在新形势下,中国工艺美术正走到了舞台的中央。

首先,文化是民族之魂。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空前突出,文化软实力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工艺美术作为极富中国特色、充满文化符号的艺术品,其文化和精神属性也越来越被认清,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十一五”期间,国家出台了十一大行业的产业整体规划纲要,其中包括文化产业。在当时的文化产业中,工艺美术属于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外围的位置。2012年,文化部的“十二五”产业规划倍增计划把工艺美术列入进去,国家统计局也把工艺美术行业列为文化产业十大类之一。这一产业已经从外围位置提升到了核心位置,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地位。

其次,从刚发布的工艺美术行业成果来看,按照国家统计局快报数据,2013年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4225家,比2012年增加608家;主营业务收入8295亿元,占轻工行业总计的4.1%;同比增长28.52%,远高于轻工行业的13.66%;利税总额达655.1亿元,同比增长31.38%;利润总额约429.8亿元,同比增长29.12%;出口交货值为2313.7亿元,同比增长15.37%。据海关统计,工艺美术行业2013年出口额为525亿美元,同比增长17.93%,占全国轻工行业主要商品出口总值的9.4%,增长率高于轻工行业平均值。而且这几年均是以两位数增长的。因此,全国工美行业的发展正处于蒸蒸日上的良好状态。

对国际地位来说,2012年10月9日,中国在印度召开的世界手工艺理事会(WCC)全体大会获全票通过,成功当选为2013—2016年的世界手工艺大会轮值主席国。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秘书处也成为世界手工艺理事会(WCC)的秘书处,目前,全体工作人员正在为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成立50周年的庆典而忙碌。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文明古国,正汇集着全世界的目光,其间放射出傲人的惊艳光芒的,正是备受国际瞩目和认同的“中国味道”浓厚的工艺美术品和我们行业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

所以说,工业美术遇到的是大好的机遇,舞台中央,聚光灯下,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中国工美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有可为!我对全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杨正钰:有人说当代美术之所以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除了历史的原因外,另一方面是因为其有一套完整的艺术理论和学术作支撑,而工艺美术在理论和学术体系建设方面相对较弱。特别是许多的工艺美术门类都是依靠父子相承,师徒相教的形式代代相传,工艺美术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偏低,艺术修养较差的状况,他们往往被称作“民间艺人”或“匠人”,请问理事长,今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准备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和完善工艺美术的理论体系建设,提高从业者综合素质,让更多的从业者从“匠人”成长为“大师”和艺术家。

周:工艺美术在理论和学术体系建设方面相对较弱,有它的历史原因。近年来,工艺美术学术领域也存在着认识上的争鸣与混乱的现实。从世界层面来谈,在工艺美术的创造中,对主体人的重视,对美的创造才能的发掘,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追求,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人们对工艺美术本身的认识。可以说,工艺美术文化博大精深又方兴未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件好事。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近年来作了很多工作,不遗余力地加强和完善工艺美术的理论体系建设。比如说,协会自2009年至2011年,利用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专项资金,在全国组织举办了为期3年的中国工艺美术国家级培训项目,先后在苏州、上海、北京、浙江等地,举办雕塑、刺绣、图案设计、红木家具、纤维艺术等专业的各种类型培训班25期,共计培训工艺美术从业技艺人员2347名。培训采用学院教学和产地教学两种方式相结合,邀请多位专家教授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进行理论辅导和技艺传授。通过学习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学员的理论和艺术水平。以后相关培训还会陆续开办。此外,各省市自治区协会也想方设法,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培训工作,受到了行业同仁的欢迎。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协会目前在做的一个大的国家项目——《中国工艺美术全集》,这是在我们名誉理事长李铁映同志的高度关心重视下进行的。《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编撰工程已于2011年12月正式启动,将于2018年结束。这项工程是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采取必要措施,发掘和抢救传统工艺美术技艺,资助传统工艺美术科学研究、史料整理的工作”而发起的。《全集》是一套完整、系统、专门论述工艺美术历史、文化、工艺、材料、品种、人才、资源、代表作等方面的历史文献性质的工艺美术工具书,将定位为工艺美术国家档案。

经过2012、2013两年试点,目前《全集》41卷260篇在编,计划2015年编撰工作四周年际,将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发行《中国工艺美术全集》10篇,全部出版物将在2018年完成。

可以说,《全集》的编撰正是一个对存在争鸣和混乱的工艺美术理论体系的一个重新梳理和重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是一旦完成并出版发行,将会正本清源,功在千秋,利在万代。

还有,我们《中国工艺美术》杂志以及全国各相关报纸、刊物也在理论探索、争鸣方面做着不懈努力,工艺美术院校、专家学者们也在探索追求,著书立说。工艺美术的理论体系建设需要行业发展的推动和大家共同的努力。

杨正钰: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原动力,工艺美术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创新,将工艺美术精湛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品的思想性、学术性互相融合,是否是今后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周:工艺美术本身就是艺术的一种,也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

工艺美术品归根结底是文化产品。如何提升工艺美术产品的文化价值,挖掘工艺品真正的闪光点,才能真正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有的工艺品有灵气、气韵生动,成为精品,而有的工艺品虽技艺娴熟但是不够灵动,充满“匠气”,经常令评委扼腕叹息?这是艺术家、“大师”和匠人的区别,也是作品文化品位高低的区别。有大师说得好,当设计者和制作者将自己的文化情思、艺术感悟融合进作品时,不同的文化修养会让作品产生千差万别的气质。另外,在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一些传统技艺、设计里所蕴含的文化传统和美学思想,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不能丢。同时这也是工艺美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原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李铁映同志曾说“工艺美术品要向艺术品转变,工艺美术艺人、匠人要向艺术家转变,工艺美术作坊要向产业化转变”,我想这正给未来我国工艺美术的创新之路指明了方向。这也是时代的期盼,市场的需求,产品的呼唤。

杨正钰:一件精美的工艺美术作品往往传承着千年的民族文化基因和历史积淀,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怎样提高工艺美术作品的经济价值是目前工艺美术界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特别是2013年国内礼品市场遇到了许多困难,可以说当前我国工艺美术行业进入了一个转型期,请您对全国的工艺美术产品生产企业支支招。

周:工艺美术作品包含范围很广,呈金字塔型结构分布,可分三大类:最顶层是精品,包含收藏品、国家级大师和省级大师的作品,有潜力的名家作品;中间一层是商品,即礼品、纪念品、旅游品,这一类中商品的等级不均;第三类是小产品用在大产业的工艺品,比如用于宗教文化的工艺品,用于时装的刺绣、云锦等工艺。

国内礼品市场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是礼品仅仅是工艺美术品的一个小的分支,行业大不不必为此惊慌。无论是哪个层级的工艺美术品,它所蕴含的的文化、艺术、社会、历史、收藏价值都是独特珍贵、无可比拟的,是我们天然的制胜法宝。世界和国家都越来越重视。从刚才我谈到的国家统计局快报数据来看,工艺美术行业2013年出口额为525亿美元,同比增长17.93%,目前行业总体的发展势头良好。

当然,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们广大的工艺美术企业也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春天。就我看,最顶级的工艺美术精品和用在大产业上的工艺品,需要保持自己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的精髓,这是“民族之根”,同时也可以在保留精髓的基础上,尝试与时俱进的设计、原材料的创新,“开枝散叶”,在产业化经营、品牌打造的模式上可以有更多借鉴和探索。这一点,韩国、台湾都有一些好的经验。而中间一层的旅游纪念品之类的工艺品则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地域特色,同时打造知名品牌,而不要千篇一律,逐渐丧失市场和竞争力。

杨正钰:曲阳是我国著名的“雕刻之乡”,作为一个曲阳人,很想知道您对曲阳雕塑艺术有何印象和评价?

周:曲阳石雕是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的,曲阳人民把这个传统传承得很好,值得称道。曲阳石雕的作品近年来在我们协会举办的“交易会”和“大师展”中频频亮相,在“金凤凰”和“百花杯”两个奖项的评比中也是屡屡获奖,收获颇丰,金奖作品很多。我看了,作品很好,题材广泛,技艺既有传承又有创新,艺术水准不俗,令人称赞。而且,据我所知,曲阳目前现有雕刻从业人员10万多人,年产值达100多亿元,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聚,值得同行们借鉴学习。

希望曲阳的雕刻技艺人员,多参加行业组织的各项活动,多与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学习,尤其是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的方法方面,更要多去南方走走看看,交流技艺,取长补短,在学习沟通中不断创新发展。祝你们取得更大的成绩!

杨正钰:最后,请理事长对怎样办好《当代工艺》提几点建议!

周:既然是“当代工艺”,一方面要把“当代”二字做好,要紧跟时代,紧跟行业,体现时代的脉搏和行业的最新面貌;另一方面,要把“工艺”二字抓牢,要立足服务本行业,服务工艺美术(政策、文化、鉴赏、理论、技艺、人才、市场等等方面),成为行业的又一块理论阵地和交流平台。最后,也欢迎你们和我们协会的《中国工艺美术》杂志多交流,多切磋,共同进步,共同为行业服务。祝你们杂志越办越好!

杨正钰:谢谢周理事长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