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埔:潜心香道几十载 看中国香都蝶变

0
2018-09-20 来源:泉州网

    庙宇前,氤氲升腾的烟气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种种美好愿景。不过你可知道,在这些飘然的烟气里,约有四分之一出自咱厝永春达埔的朝拜香。

    “以前全镇只有一家做香的企业,后来马路两边全是晒香的,到现在全镇约40%的人口都在制香。”81岁高龄的洪金渊老人算是达埔第一代制香人,也是1976年达埔第一家集体制企业汉口制香厂的组织人和第一任厂长。改革开放以来,达埔镇从一家香厂到330多家香企,从出口到内销,从朝拜香到居家养生香,40多年里,老洪亲历了这个山区贫穷小镇蜕变成中国香都的全过程。他认为,达埔香市场的扩大、香品种的不断增多,也折射出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

    上世纪70年代 两生产队716元起家 办当地首家集体香厂

    洪金渊记得,早在1952年,15岁的他就帮着堂兄做担夫,挑着香从达埔步行七八个小时到德化、南安码头等地去卖。那时候卖香的人极少,基本上一晚上就可以卖掉六七十斤的香。见竹篾香这么好卖,洪金渊向叔公学制香,学成之后自己开始做老板。不过由于当时一些原因,个人做生意的行为被限制了。

    一直到1976年,政策开始有所松动,洪金渊又想起了自己的制香手艺。他找到当时的村支书洪国基,申请几个队员一起集体制香,并且保证会给村集体、生产队一定的费用。就这样,在村里的支持下,洪金渊带领达埔汉口村七队和八队的几个队员开始创业,每个小队出358元,共716元就准备办加工厂了。当然,这笔钱是不够的,仅材料费就差了100多元,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洪金渊只能四处借钱。终于,在1976年7月16日,汉口制香厂正式开始生产,洪金渊是实际领头人。虽然那时候香的品种非常单一,而且是卫生香,但在洪金渊的带领下,1976年至1978年三年里,工厂每年都有4万元利润可供分红。

    1978年,根据政策,汉口制香厂由汉口村统一接手管理,洪金渊任副厂长,分管生产和技术。“那时候,整个达埔就这一家制香厂,生产的工人也就二十多个,所有香料碾末、沾、抡全是手工的。”洪金渊说,那时候多数的香都只在附近的乡县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设备升级百花齐放 达埔香飘到国内外

    洪金渊万万没想到,大约两年后,他们的香就走遍东南亚,由内销转向了出口。

    大约是1980年,改革开放开始的前两年,厦门人吴秀万到达埔探亲,闻到香的味道,觉得这些香质量上乘,刚好他有东南亚的外销路子,便提出要将香出口到东南亚去。当时政策已经放开,人们胆气也足,能拓宽销路大家都双手赞成。

    这时的汉口制香厂约有专业制香人员160人,加上包装和晒香等,全部人员已经有300人左右。一名工人一天大约可以做4万支香,160人就是640万支。这些香约80%都卖到台湾、香港等地,以及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一年的出口额大约有800万元。

    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制香厂有了打粉机器。“以前打粉都是手工杵或者是水轮车碾打,效率当然低。有了打粉的机器,生产效率就提高了。”洪金渊说。

    上世纪90年代,机器的种类更多了,不仅原料打粉,浸水、上粉后磨光等工序也可以交给机器,制香厂基本做到半手工半机器化,一个工人一天可以做约十万支香。此时的香品种也多了,红香、黄香、白香、本色香都有。

    “大约1985年前后就出现了第二家香厂,后来几年办起来的香厂,很多都是从汉口制香厂出去的老师傅创办的,再后来香厂更多了,百花齐放。”洪金渊的儿子洪仲森回忆说,那时他才十来岁,但有一个画面记得特别清楚,就是村里通往德化的公路两边,全都晒着香。随着内销市场的不断扩大,这些香大量地被运往全国各地。

    2000年以来 香产业转型升级 成就“中国香都”

    到了2000年前后,达埔的制香老师傅、老工人常被重金挖走。“很多师傅是一天按一个月的工钱被请去教学,老工人则是四五倍的价钱被挖走。”洪金渊打比方说,假如当时师傅一个月的工资是3000元,那么这些厂家就按一天3000元请他们去教学。这时候,许多工厂不仅卖香,也开始卖商标了。“以前有兴全牌,汉口制香厂有孔雀牌等几个商标,后来,很多工厂开始注册商标,一个厂怎么都有一两个商标,这也是市场发展的规范化。”

    2010年左右,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香的需求也在提高,居家养生香开始进入更多人的生活。使用上等的沉香、檀香、黄花梨等香料制成的线香、盘香等养生香对市场的占领越来越大。“香对于人们不再只是一种器具,更是品质生活的一种象征。”2007年,洪金渊从汉口制香厂退休,但现在他家中三代人都在从事与香有关的工作。

    2012年,《永春县关于支持和促进香产业发展的八条措施》出台,永春全方位推动香产业规模化、高端化、集聚化发展,打造集香品研发生产、香文化展示、旅游香品展示与导购、商务会谈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园区。之后,香产业在永春发展迅猛,2017年永春香产业链总产值达到64亿元,全县现有制香企业296家,规模较大企业53家。制香从业人员超过3万多人,全县香企业共有220个产品获得国家专利。现在,香在永春已不仅仅是生产产品,也是一种文创产品,在互联网和文创产业区均香气弥漫。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改变思维模式,进而使环境改变,然后改变人们的行为。你看,以前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后来邓小平说,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老鼠的都是好猫,社会主义也要发展经济。想法不一样了,很多事情就可以放开做了,有了这样的环境,大家为了更好的生活,积极性就提高了,行为上就不会懒惰。

    大家都肯付出劳动,经济搞上来了,很多需求就跟着上来了。比如制香,以前大家肚子都吃不饱,能朝拜上香就不错了,哪还能想要买什么香。现在有多余的钱了,才会想要买沉香还是檀香。所以,改革开放从某种程度讲,是改变想法开放行为。

    ——洪金渊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