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毯业与武清

分享到: 更多
2016-11-23 来源:天津日报

     天津地毯工业源远流长。早在清朝初年,天津就开办了地毯厂,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优势,成为东方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天津地毯花色瑰丽,加之质地坚韧,绒面柔滑光亮,享有世界名牌工艺品盛誉。早在1893年,天津地毯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即获得金质奖章;1903年,又在美国圣路易斯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王公贵族四散奔逃,外国大兵肆意掠夺宫廷艺术精品,包括皇室地毯。他们将地毯抢到欧洲,引发了上流社会追求中国皇室地毯的热潮。从此,越来越多的欧美人士见识了中国地毯,喜欢上了这种地毯。他们喜爱地毯上精美的图案,更佩服中国人这种精细的手工技艺。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入,到20世纪20年代之初,很多外国人将从北京及中国西北买来的旧地毯,集中在天津装船出口,再运送到西欧等国。为了节省转运的费用,一些外国人考虑复制这些地毯,认为在天津开店设厂可以扩大货源,还可以减少中途运费。与此同时,这些小作坊还邀请北京的艺人来天津教授制作工艺,并临摹了从西北民间地毯中借鉴的吉祥图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天津的地毯工厂有300多户,大部分是外商所办。“美古绅”是外商在天津开设较大的地毯厂,拥有2000多名工人,还有很多小厂为它加工。其中华人在津办厂最早,规模最大的要算天津“玉盛永”地毯厂,创办人是李秉彝。李秉彝,字玉德,1884年出生于武清县城关镇。其父李春林,母侯氏,家道小康。1897年,李秉彝赴北京“继长永”地毯厂(是其崔黄口大宫城舅舅继长永于光绪二十年所开)学徒三年后,于庚子年(1900年)返津,与其表舅郑福明和李君有等三人,在德租界海大道(今大沽路)英中街开设了“三盛永”地毯局,后因意见不合而散伙。李秉彝由其父变卖家产,独自开设了“玉盛永”地毯厂,并聘请北京的师兄来津帮助发展业务,协力同心,日渐发达。最后,得到了德侨商人李大氏(译音)的支持。这位德侨商人将英租界达文波路(今建设路)瑞记洋行的三层大楼,交由“玉盛永”承做该行的全部业务,数年之间获利颇丰。后因德侨商人奉命回国,为了扩大业务,李秉彝又于1917年自购李善人花园(今人民公园)对面的10亩土地,全部用于建立新厂房,购置了弹花机和木制机具百余台,并增设了女工纺线部自行染线。此时,职工达600余人,扩大了生产经营的规模。

  李秉彝成了天津华商地毯行业的领军人物,之后武清崔黄口、城关等地也建立地毯分厂几十家,从业两千多人。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