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系数低于足球 中国拳击产业未来发展在于大众化

分享到: 更多
2017-05-16 来源: 楚北网

2017 (中国·北京)WBO洲际拳王争霸赛即将鸣锣开战。7年时间7场对决,WBO作为世界四大职业拳击组织之一,已在中国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政策红利下,这项赛事成为了中国拳击市场的一个优秀引领者。
不过,做为此次赛事的总冠名商,新百伦领跑董事长曾德强却并未将目光局限在比赛当晚的拳击赛场,他认为,单纯的一场拳击赛事仅仅是立足一个产业的 敲门砖 而已,拥有一个成熟的赛事IP才是实现其价值的最佳途径,“拳击比赛不光只是灯光下的光鲜亮丽,它的未来应该在于赛场之下。”
拳击不是“合家欢” 赞助商更看重中国拳击市场
很多人认为,拳击是一种烧钱的游戏。围绕一场比赛,电视版权、赞助、博彩、门票,各种收入迅速堆积起了一座金矿,而这些财富在赛事平息之后,却几乎全部归于拳手与主办方。以梅威瑟、帕奎奥的“世纪之战”为例,这场比赛所获得的2.5亿美金收入当中,梅威瑟获得了将近2亿美金,帕奎奥也获得了1.33亿美金,剩下的不足10%也被赛事主办方获得。
而赞助商作为赛事的主要投资者,赛事本事带来的直接回报却是微乎其微,曾德强认为,“单纯的拳击比赛所产生的盈利并不能促成一场 合家欢 ,作为赞助商,近几年新百伦领跑借助WBO赛事,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渠道,开发了更先进的产品。但想要变现,我们必须围绕赛事IP打造衍生品开辟我们的盈利模式,这也是我们和WBO合作的关键。”
“另外,在政策红利下,中国的拳击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未来的波及市场也会加大,这才是我们企业发展的信心所在。目前,以 WBO洲际拳王争霸赛 为优秀代表的职业赛事正如火如荼的在华夏大地开展起来。在这样良好的大环境里,拳击的发展之路也将会越走越顺”
赛事IP带动产业发展 如何才能做得更职业?
为了更好地布局中国拳击市场,WBO洲际拳王争霸赛在7年间跨越7个不同的城市设立比赛,并与当地体育推广公司共同参与、共同投资、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理念来打造适合中国拳击产业的发展和营利模式。
“传统的拳击比赛多在较大的体育馆进行,观众人数可达万人。”曾德强称,WBO洲际拳王争霸赛用一年的时间只打造一场比赛,重质不重量,参赛拳手都是当年国内国外的热门选手,但做为赞助商,我们并不想把我们的责任限定为“赞助”二字,“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维,通过我们的赞助,我们把赛事变的更加大众化,更为普及化的方式来吸引年轻人的参与”。
曾德强称,基于这个构想,我们搭建了两大平台:一是以我们庞大的销售业绩提高WBO赛事的知名度和宣传范围,同时借助赛事的权威性带动我们衍生品的销售;二是面向大众,建立平民化的拳击场所,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曾德强解释说,作为合作方我们的技术团队为本次比赛量身定制了专门的比赛装备,并在我们的6000余家实体连锁店、网上商城中进行推广销售,并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鼓励我们将近一千万的粉丝进行赛事信息传播;同时,利用WBO强大的知名度,广大的消费者也会带动我们销售业绩的增长,这样围绕赛事IP打造衍生品,是我们此次合作的重要模式,并以此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
拳击是一项很绅士的运动,其未来在于赛场之下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拳击是一项血腥、残暴的体育运动,它的观赏性强,但却难以普及大众。但也许让你想不到的是,拳击的危险系数仅排在所有运动的第21位,领先于它的是登山、体操和足球等项目。
“拳击,其实是一项很绅士的运动,拳台上看似很激烈,很暴力,但其实拳手是很绅士的。拳手的水平越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越高,越懂得尊重对手。” WBO亚太区执行委员、中国首席执行官以及世界职业拳击联盟主席吴石牛介绍,“而且拳击赛场上有很专业的裁判,他们有着驾驭比赛的能力。当裁判员喊出BREAK时,拳手会立刻停止,这也是拳击选手的基本素质。”做为一个曾经的职业拳击手,吴石牛认为,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与心理准备,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参与。
对此,曾德强表示赞同,拳击其实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拳击的未来应在于拳台之下。“目前我们品牌正在全国布局推广的 新零售 社群店中,我们将与WBO合作把拳击体验做为其中的重要项目,在我们的实体店中,消费者不光能买到我们的拳击装备,而且能在我们专业教练的指导下亲自体验拳击,或者报名我们的拳击课程。”
吴石牛说,通过这几年职业拳击赛事的推广,拳击这项运动已经深入人心。在全国各地,拳击氛围越来越好,拳迷也越来越多。此前在杭州、长沙等地举办的洲际赛事,很多拳迷甚至从各省市“打飞的”去现场观赛。吴石牛相信,北京作为首都,在体育、文化等各个方面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北京站的比赛也必将成为一次拳击届的豪门盛宴。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