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力电池格局:或将主宰2400亿美元全球电池行业

分享到: 更多
2017-10-19 来源:中国客车网

   如果列一份动力电池的清单,很多人也许会大吃一惊:目前中国拥有超过140个电池生产商,它们都拼命埋头于扩容增产,以便在未来20年价值2400亿美元的这个行业里抢得先机,分掉一杯羹。就像以往汽车行业带来的繁荣一样,电动汽车和电池也将在中国崛起成为一个大型行业,并且可能主宰全球电池产业。

  价值2400亿美元的行业
  华尔街研究及证券公司Bernstein汽车分析师预计,电动汽车在未来20年将占据全球汽车采购量的40%。目前,全球汽车每年的生产销售量约为1亿辆,这意味着电动汽车每年的销售约为4000万辆。
  假设电池价格与一般内燃机的6000美元成本相当,那么电池行业未来就有可能达到2400亿美元。中国在整治空气污染等方面不遗余力,因而电动汽车和电池领域的酝酿布局显然也会处于领先地位。
  为满足预期需求,全球电池生产能力需要大幅“扩容扩能”,这也是当下中国电池制造商们如此积极扩张的原因。特斯拉和松下2014年宣布要建造超级电池工厂后,全球正式发起了电池制造的“军备竞赛”。
  中国增速最快将占比70%
  电池技术发轫于日本,在韩国得到进一步发展,现在他的重心开始向中国大力转移。中国的电池生产在全球生产中的比例远远高于日本,到2020年中国的全球市场份额将会上升到70%以上。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以及中国汽车装配企业偏好使用本土产品的趋势,为中国电池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潜能。据罗兰·贝格的电动车辆指数2017年第二季度报告显示,中国国产锂离子电池在中国品牌电动车当中的使用率已经超过90%。
  看到这么多企业要进入这个圈子,政府开始考虑制定电池制造商最低生产能力的政策,以此作为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领导者地位的一种方式,提出希望中国制造商每年的产量至少要达到3至5兆瓦时。
  2016年底发布了准则草案,规定电池制造商需要至少8GWh的生产能力才能获得资助。作为市场的一个信号,政府准备缩小支持范围,只向年产能超过40 GWh的电池企业提供补贴帮扶。
  虽然松下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中国企业却丝毫不甘落后奋力赶超。深圳比亚迪2016年生产近50万辆汽车和巴士,其中约10万辆是电动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与其垂直整合战略一致,比亚迪的电池能产能力也达到了20GWh,是中国最大的电池制造商。
  2008年,“股神”巴菲特旗下子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向比亚迪投资了2.3亿美元,并拿下其10%股权。目前,比亚迪在市场上的价值为169亿美元。
  宁德新能源(CATL)是另一家领先的中国电池公司。CATL成立于2011年,总部设在福建省宁德,专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和开发储能系统。它在青海、江苏、广东都有自己的电池制造基地,电池容量达到了7.7GWh,并计划到2020年电池生产能力达到50GWh。像比亚迪一样,宁德新能源也是政府希望打造的龙头企业。
  近日,宁德时代宣布牵手苹果,令比亚迪承压不小
  中国市场的“大玩家”
  中国电池企业正向以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电池巨头为代表的垄断式发展,一些小众的电池产业逐渐走到发展边缘。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动力电池企业销量排名中,前十排名中有七家企业来自中国,依次为比亚迪、宁德时代、沃特玛、国轩高科、力神、比克以及中航锂电。此外,万向A123和哈光学也排在11、12位。
  力神在北京、青岛、苏州、武汉、宁波、深圳、绵阳设有生产基地,计划到2020年电池产能达到20GWh。万向是中国最大的私营企业之一,也是全国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 1994年,万向在伊利诺伊州埃尔金建立了一家美国公司。此后,它在美国进行了二十多次收购,包括2013年破产的电池制造商A123和2014年收购的Fisker Automotive。
  但是,在即将到来的这场电力革命中,每一个放入车辆的电池组,都需要“牺牲”一个内燃机。虽然电动汽车的增长将引起全球电池行业的巨大增长,但也将使全球发动机和发动机部件产能的大量投资过时。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