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山女孩的刺绣情

0
2021-01-21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在宜春出现过,黑色的漂亮羽冠是它与其它鸟类最大的区别。我们赣绣中的飘针技法可以将这个特点完美的表现出来。”1月2日,在宜春禅博园文创馆,杨倩信心满满地说道。

今年25岁的杨倩是宜春明月山温汤镇人,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绣娘,她以麻为纸、以针作笔、以线代墨,将苏绣、赣绣的技法巧妙结合。

她与刺绣的故事,要从9年前说起。时年16岁的杨倩网购了一条DIY手帕,被上面精美的苏绣深深吸引,她欣赏、赞叹、揣摩、思考,对刺绣产生了好奇。

“既然喜欢,那一定要主动去争取,去学习。”杨倩又购买了刺绣的材料,打算从最简单的手帕学起。刺绣看着简单,但在对着图样准备刺绣时,她发现自己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

她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2013年春节,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揣着2000元,只身前往苏州高新区镇湖镇绣品街,询问一家又一家绣坊,希望能作为学徒、拜师学艺。许多绣坊看她年纪小、又不是本地人,不忍心让她受学习刺绣这份辛苦。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绣品街雨针绣坊收杨倩为学徒,学艺之路正式开始。

在雨针绣坊师傅们的悉心指导中,杨倩从小幅作品入手,体味构图、配色和绣法的综合运用,每幅绣品的图样、绣到中途的疑惑,以及刺绣过程中的感悟,都及时与绣娘交流。

几年时间下来,杨倩的刺绣技艺在屡败屡战中日益精进。她逐渐得知南昌有宣纸绣、新余有夏布绣,而宣纸绣和夏布绣统称为赣绣。好学、好奇心驱使着杨倩,想弄明白赣绣和苏绣的区别。2018年,她慕名前往新余市仙女湖绣坊,拜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江西省原创工艺美术大师傅爱香为师,再次投身于赣绣的钻研学习之中。

如果说苏绣让杨倩学到的是扎实的刺绣技艺,那么赣绣更多地让杨倩领会到了江西本土特有的文化底蕴。在赣绣老师的点拨中,她很快将所学融会贯通,回到家乡后继续钻研赣绣。

“我越学越发现刺绣世界的丰富。任何一件绣品从形式、纹样、绣工到配线、布色,都是经过精心施艺的。就拿我绣的水墨画来说吧,看似简单的水墨,一笔下去的感觉,其实是好几套线营造出来的效果。与色彩鲜艳的刺绣相比,水墨的变化更加微妙更难把握,稍不注意,水墨的感觉就坏了,比彩色刺绣还要难做。针法倒不是特别复杂,就是要将平绣跟乱针绣相结合,但颜色特别丰富,所谓‘墨分五色’,深中有淡、淡中有浓,颜色的过渡是作品的关键,要不断更换颜色,来表达画家一笔下去的浓淡深浅。”聊起刺绣,杨倩头头是道。

通过创新刺绣技艺,她不只“复刻”了中华秋沙鸭、长尾雉、红豆杉、华木莲等珍稀动植物,还精心创作了化成晚钟、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古井泉街夜景等技艺精湛的刺绣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浸透她的心血,每一幅作品都饱含她创作的激情;每一幅作品都体现出她对家乡的热爱;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她的梦想和希望。

杨倩表示:“我想把家乡的自然景观都绣出来,做出宜春独有的特色文化,用刺绣宣传宜春。”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