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端自行车提货要等半年

0
2022-09-15 来源:金陵晚报

一辆单车,三五好友,骑行穿过城市与大自然。最近两三年,超出所有人的预料,自行车作为一种看似“落伍”多年的交通工具,却悄然火了起来。记者调查发现,在南京,随着城市绿道的日益完善,骑行也成为最热门户外休闲方式之一。凭借运动健身、时尚、科技等新元素“出圈”的中高档自行车甚至线上线下“一车难求”。

有人骑行半年瘦了40斤

从江宁托乐嘉小区到奥体,约13公里,这是南京小伙李碰每天的上班路线。为了减肥,骑车上班这件事,他已经坚持了整整4年。高1.81米的李碰体重峰值达到220斤,感觉影响健康,他主动将出行工具从汽车换为自行车。“骑到单位13公里,刚开始很累,很期待红灯的出现,因为可以稍稍喘口气。”一个月下来,李碰瘦了7斤,这让一直深受体重困扰的他倍感振奋。半年后,李碰的体重减轻了40斤,身体各方面素质也有明显提高,从此一坚持就是4年。在李碰家里,从1000多元的入门级山地车到四五万元的公路车有好几辆,李碰形容自己“从运动小白成为自行车发烧友”。

李碰时常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骑行动态,受他的影响,身边不少同事和朋友也加入了骑行队伍,这种示范效应广泛存在于上班族之间。南京某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王晶就在单位内组建了一个“骑行小分队”微信群,大家没事还会在群里交流骑行感受和技术问题。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骑行队伍,一家三代数口人共同骑行很常见。值得关注的是,骑行还从健身运动变成社交活动。业内专家表示,年轻人加入骑行所展现出的阳光、时尚,也带来骑行运动属性的悄然变化,部分年轻人骑行不仅为了健身运动,更是为满足社交“打卡”塑造个人形象的心理需求。

疫情催生自行车骑行热

如今,人们出行越来越便捷,曾经最“土”的自行车这两年为何火爆起来?南京电视台主持人张彤是一位资深骑行发烧友。张彤认为,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骑行从简单的交通工具,已转化成一种受欢迎的休闲方式,还承载着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的向往,而疫情也是这轮骑行热的催化剂,“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两年,以往的中长途旅行按下暂停键,城市内的短线游或户外运动逐渐兴起。南京的城市绿道也越来越完善,这一切都让骑行有了快速出圈的条件。”张彤说。

张彤表示,在南京,除了个人骑行爱好者以外,一般的发烧友会有三种活动方式:一个是民间小型车队,这一般由早年的BBS和这些年的微信群进行组织; 一个是各个品牌厂商、车行车店组织的活动;此外还有官方每年组织的各种赛事。

业内专家表示,骑行火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既是人们更加富有从而变得“有闲”,追求时尚的一种外在表现,更是富足后追求精神生活欲望爆棚的必然。如今,不少国人已过了单纯追捧小汽车的阶段,随着“后汽车时代”到来,骑行这种环保便利健康又时尚的新生活方式,无疑将占据更多人的生活。

中高端自行车需提前半年预订

在某自行车品牌金沙江东街店,店员正忙碌地组装自行车,带着包装等着发出去的车排了一排,电话响个不停。负责人王仁杰告诉记者,自行车销售火热,来店里看车的顾客基本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店中最热销的万元左右公路车,顾客现在订货,最快也要等四个月才能提货,而一些小众套件的特殊车型甚至要等半年以上。王仁杰说,2020年之前,店里每月零售数量大概在100台左右,如今至少翻了一番。

王仁杰表示,店内不仅新车“一车难求”,二手车也基本售罄。他所服务的顾客中,有顾客花费1.5万元购入,骑行一年多后,仍能以1.4万元的价格出售。

不但货难订,中高端自行车的价格也水涨船高,究其原因,则是因为疫情之下,自行车各部件生产受阻,工厂总生产成本上涨了10%-15%,主要的上涨原因还是在供应链上,特别是需要依托进口的变速套件。南京某自行车品牌生产商一位不愿具名的高层人士就表示,国内市场1000元以上的自行车变速器,95%的份额被日本禧玛诺和美国速联占据。其中,禧玛诺是目前国内使用规模最大的品牌。而受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禧玛诺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工厂相继暂时停产;受航空停运限制,日本工厂生产的高精度零部件难以运抵中国。“所以,一方面是需求人口的增加,另一方面,供应量却在锐减,这也导致目前高端自行车‘一车难求’的局面。”该人士表示。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