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牧业“万头牧场”模式遭热议 专家称应理性看待

分享到: 更多
2014-12-10 来源: 新华网

         遭围堵20天后,现代牧业通山牧场与村民的冲突以当地政府和现代牧业承诺搬走落幕。然而,由此引发的万头牧场养殖模式争论远没有“一迁了之”。规模化养殖的大牧场在中国该不该发展,能不能发展好,引起了行业的热议。

  “根据农业部的定义,规模化养殖的下限是100头。”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谷继承表示,规模化养殖没有设置上限,只要符合相应要求,百头、千头、万头都是可行的形式。近年兴起的大型牧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行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暴露出奶牛分散养殖的食品安全隐患,2008年后,随着奶牛养殖从千家万户的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转型升级加快,万头的大型牧场也进入快速发展期。

  数据显示,2008年以前,全国万头牧场不到5个;截至目前,全国进入运营的万头牧场已有38个,加之在建的16个,总计将达54个,除了现代牧业之外,几乎所有的国内乳业龙头企业都已经或者正在建设万头大型牧场。

  为什么各种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纷纷涌入奶牛养殖业和加工业,规模化大牧场建设倍受青睐?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认为,原因在于规模化牧场满足了市场对于乳制品的巨大需求。

  首先,对供给数量的需求。统计数据分析显示,2014年我国原奶总需求预计达到4900万吨,新增需求约300万吨。到2020年将达到6000万吨。“这么大的需求量,靠散养做不到,全从外国进口也不现实,只能通过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满足。”李胜利说。

  其次,对质量安全的需求。李胜利说,根据国家奶牛体系的数据,目前国内最好的奶源就来自规模化牧场:乳脂率高于3.8%,乳蛋白率高于3.15%,体细胞数低于30万,细菌数低于20万,已经达到欧盟的标准。随着国内奶牛饲养的规模化比例不断提升,目前我国生鲜乳品质处于历年最好水平。

  “万头牧场建设在保证乳品供给和养殖业升级方面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这些规模化牧场的建设保证了我国奶源的稳定供给和质量安全,”李胜利说,“国内消费者想要安全平价的肉蛋奶,没有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就会不够吃。”

  规模化养殖需要因地制宜种养结合。大型牧场虽然有很多优势,但规模化养殖达到一定程度,对于环境与防疫的负担也越重,谷继承指出,大型牧场不能蜂拥而上,要理性规划,关键要“因地制宜、适度规模”。

  “奶牛养殖规模的大小,主要是受到土地规模的制约。”李胜利认为,欧盟国家一般实行“种养结合”,土地用于消纳粪污和种植生产粗饲料,这种“种养结合”的模式可以实现很好的生产效益。

  李胜利说,几百头、一千头的牧场也有环境负担,规模化牧场建设和运营必须做到种养结合,配套好粪污处理设施和土地,通过粪污干湿分离、沼气处理、牛粪回垫奶牛卧床和生产有机肥等技术途径,实现粪污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循环利用。

  “处理后的沼液可以作为有机肥用于还田。沼液含有丰富的养分,能满足作物的生长,而且可以取代化肥,减少病虫害。”李胜利介绍。2013年11月,国务院出台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明确提到鼓励沼气发电和做好肥料还田。但在具体实施时,各地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沼液是种地的宝,但是要没味的化肥、还是有味的有机肥,也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引导和建设支持。”

  对于大型牧场备受关注的防疫问题,专家指出,把牛集中起来养殖,虽然增加了疫情的风险,但也使防疫管理更为集中可控。

  “大型的规模化集约化牧场是中国养牛业的发展方向,除了原奶品质提升的因素,对于防疫管理而言,也会更加好做。”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布病与牛结核病专家组组长、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毛开荣认为,把牛集中在一起饲养,可使防疫管理更好管控。

  李胜利认为,万头牧场生产必须加强内控,做好奶牛疾病特别是重大传染性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严格执行免疫、检疫制度和流程,杜绝重大疫病风险。从另一方面看,这么多牛在一起,一旦出现疫情,企业损失很大,这也敦促企业不敢放松疫病防控工作。

  2014年我国100头以上存栏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占比例超过41%,其中,万头牧场只占我国奶牛存栏的3%至5%,客观上并不多。谷继承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型牧场更重要是具有一种示范作用,尤其是在现代化专业化管理和产业一体化程度。

  “我们总讲规模化牧场,其实在规模化之前,要加一个标准化,”谷继承介绍,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大型牧场总结出一套适合国内的规范化运行标准,这一标准从牧场设计时就开始遵循。以养牛技术领先的以色列为例,一个2000头存栏量的牧场只需要20来个人管理,靠的就是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与规范。在国内的大型牧场,人均管理奶牛也达到将近百头,已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管理标准化带来的是产品的可控和优质。谷继承介绍,大型牧场的所产原奶的理化指标控制得非常好,像现代牧业旗下牧场原奶的菌落总数,甚至能达到1万以下,大大低于欧盟标准。这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可供国内奶牛养殖行业分享。

  大型牧场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产业一体化。从种草、养牛到加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容易形成配套的产业链条,一体化不仅对原奶的安全和品质可控性更强,对于牧场建设所在地的人员就业和利税贡献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国内的奶业发展有20多年,大型牧场才有4至5年,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一些牧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没有足够土地消纳粪污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说明规模牧场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随着欧盟配额制的取消和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中国奶业正面临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有预测显示,欧盟的原奶产量到2020年将增加8%,中国对于澳大利亚的奶粉进口也将放开,这些都将对国内的奶牛养殖与奶制品加工产生较大影响。

  “中国的奶业要想要有出路,只能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有竞争能力的奶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是必由之路。”李胜利说,我国规模化牧场的发展方向不会改变,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更需要各方监督和鼓励,理顺各种关系,加强知识普及,合法、合理、合情地改善与解决。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