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缝机30年的国际交流与市场开拓

分享到: 更多
2014-12-19 来源: 中国缝制设备网

缝纫机对于中国人来说,是舶来品,十九世纪进入中国。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中国主要发展的是传统家用缝纫机。这个过程是中国接触、适应、了解、模仿和学习缝纫机这个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机器构造的阶段。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到现在,行业30年的发展,始终与国际缝机领域的发展交织着。行业和企业相互之间不断探讨,学习,借力,前行,提升,蜕变,中国从一个家用缝纫机大国转变为一个工业缝纫机生产大国;从一个以引进吸收为主的行业,转变为一个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行业;从一个以进口国外缝制设备为主的市场到出口缝制设备比例不断增高的市场,中国从与国外企业的共生共赢中不断壮大自己。

合资合作

八十年代后,随着中国的社会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中国缝制机械行业面临着由以家用机为主向工业机为主转型的课题。中国缝机人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外部。除了内生的动力,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工艺、管理知识的支持。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中国企业频频赴海外“取经”,成为我国工业缝纫机发轫阶段的主要积累方式。企业这个阶段主要是引进以平、绷、包等主要机种的生产技术、加工工艺、生产流水线,以硬件引进为主,也有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合资,大量先进管理模式、生产工艺、技术及硬件设备的引进成为该阶段的一大亮点。

1982年中国标准缝纫机公司引进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LS-150系列高速平缝机全套技术资料首开我国缝纫机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之先河。1985年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缝纫机企业天津天马缝纫机制造有限公司立项筹建,上海工业缝纫机厂与日本重机公司首次缔结了工业用高速平缝机产品制造技术及其设备的进口合同,由其引进全套机壳生产线。1986年广州缝纫机厂引进日本山崎铁工厂的H-15卧式加工中心。1986年10月上海工业缝纫机厂引进的日本重机公司DDL-555底板机壳加工装配线竣工验收至年末生产1 165台高速平缝机以后成为上工牌工业用高速平缝机产品的主力机种畅销15年产量累计百万余台。

这段时间的技术引进为我国工业缝纫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行业对外来产品、技术、工艺、管理的学习、消化和吸收越来越快。

进入90年代,企业的合资合作呈现出新的态势。中外企业的合资方兴未艾,国外企业入主中国的脚步加快。一方面,传统的缝制机械生产大国、强国由于受到成本上升的影响要转移到其他生产成本较低的地方;另一方面,中国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产和配套能力,还有着极大的人口红利优势;第三方面,中国纺织服装快速发展带动了对缝制设备的大量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这种情况下,新一轮缝机产业转移启动,世界缝制机械行业生产中心逐步开始向中国转移。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纷纷登陆中国,开设工厂,布局市场。中外合作企业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拓展,产品也由基础机种向特殊机种、高端机种慢慢转移,国内企业的综合实力也在不断提升,由此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1991年,日本重机公司在浙江宁波地区建立独资的宁波重机公司。1992年,日本积家公司在珠海建立独资公司,德国百福公司在珠海建立了独资公司,上海协昌缝纫机厂与美国胜家缝纫机有限公司合资在闵行开发区开设中外合资上海胜家缝纫机有限公司。1993年,日本兄弟工业公司在中国珠海设立珠海兄弟工业有限公司工厂,中国标准缝纫机公司和日本兄弟工业株式会社合资组建西安兄弟标准工业有限公司。1994年,日本飞马缝纫机公司投资2.5亿日元在天津西青区经济开发小区成立独资的飞马天津。1995年,台湾启翔针车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在上海成立分公司,日本重机公司和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签约成立合资企业命名为重机新兴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落地河北廊坊。1997年台湾高林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投资建立高林机电实业深圳有限公司。1999年8月,上工公司与日本株式会社广濑制作所合资创办上海广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缝纫机行业在关键零部件方面与国际著名厂商合作的先河。

20世纪90年代国外著名企业大量进入我国进行合作合资和独资建立缝纫机企业一方面大大推动了我国缝纫机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和我国的缝纫机企业形成激烈的竞争。

进入新世纪,中国俨然已是世界最大的缝制机械生产和销售中心,世界将近80%的缝制机械由中国生产。中国与国外品牌的合作仍然在持续。这一时期的合作又有了新的内涵,企业的品牌和资本合作逐渐成为主流。特别是中国一些有远见和胆识的骨干企业,海外并购了一些老牌欧美生产企业,对于提升企业的品牌运作力,提高产品的研发能力,提高国际市场的布局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国际影响力更加强大了。

2004年,上海百福中捷机械工业有限公司举行开业仪式,飞跃集团公司与新加坡双星集团创立合资的“飞跃双星国际有限公司”,深圳盈宁科技有限公司与日本高鸟株式会社(Takatori)合资成立上海高鸟科技有限公司签约仪式在深圳举行。2005年,上工申贝和FGA公司在德国办理了DA公司94.98%股份交接手续。2006年,标准与意大利JAM公司合作生产的TC129J花样机、与德国ASS公司合作生产的BASS3200自动开袋机等高端自动化设备成功投产。2009年,新杰克成功收购德国企业奔马和拓卡,这是行业第一例民营企业的海外收购。2013年5月,方正电机(越南)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并开始量产。2014年,上工申贝又收购了百福和KSL公司。

通过这十几年的成长,中国的一批企业通过自身实力的提升,通过国外品牌并购和资本运作,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缝制机械企业。

国外参展考察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缝机企业利用各种机会学习国外企业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期间,在协会帮助企业组织赴国外企业考察学习的同时,作为集中展示产品和技术的商业平台,国外先进的缝制机械专业展会逐渐为行业人士所了解,受到广大国内缝企的追捧。为了响应企业需求,协会在常规涉外考察参观活动基础上,陆续组织一些企业赴国际大型展会参观、展示、交流、学习。

早在1991年和1993年,中国缝纫机协会就曾组织了中国缝纫机企业代表团参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缝制设备专业展览会之一科隆国际服装机械博览会(IMB)。该展会每两年或三年定期在德国科隆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此后的1997、2000、2003、2006年,协会也组团参加了该展会。特别是2003年,协会组织企业超过60家,参团人员260余人,规模空前,效果超乎想象。

其实另外一个大型展会是鲍宾国际服装机械及技术展览会。该展是一年一届,到90年代已经举办了30余届。协会开始组织企业参展是1994年,连续组团参展一直到1998年。此后,该展周期调整,于2001年举办,并更名为BOBBIN WORLD。2004年,SPESA展取而代之成为美洲地区最大的展会,三年一届。2012年,SPESA主办单位与德国法兰克福公司合作,展会再次更名为TEXPROCESS AMERICA,每两年举办一次。

九十年代比肩的三大展,还有日本的JIAM展。协会组团参加JIAM展始于1996年,此后3年或者4年一届,共参加了六届。

企业初期参加国外展,主要是为了解世界缝制机械行业发展概况,认识其他企业和品牌,学习和参考其他企业的产品、技术、工艺和研发趋势,等等。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实力增强,企业对外拓展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过了这个阶段,企业则以品牌展示、新技术、新产品发布为主。

行业早期的考察可追溯到1988年协会组团参加重机公司成立50周年庆典并参观重机公司。1991年、1997年,协会又分别组织骨干企业、零部件企业代表团赴日本考察交流。2000年1月,中国缝纫机零部件考察团一行10人赴台湾及香港地区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同年,协会组织骨干企业赴土耳其、埃及进行了为期10天的缝制设备市场考察。2002年11月,赴墨西哥、巴西考察缝制机械市场。2003年11月,对印度、孟加拉缝制机械市场进行考察。2005年11月29日,协会和台北市针车商业同业公会共同组织的“海峡两岸缝制机械工业发展研讨会”在台北召开。这些考察交流为中国缝企打开了一扇扇大门,对外学习、交流,走出去、引进来,为企业合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乃至后来的品牌收购,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搭建本土国际化平台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成衣工业的发展,大大催生了工业缝纫机的市场需求。为了促进企业交流,展示缝纫产品和技术水品,1987年9月26-28日,1988年度全国缝制设备展样订货会在南京召开,是行业首次举办全国展会。展会展览面积2 000平方米,展位120个,70家单位参展,共有展品16个系列 256个品种,其中包括具有当时先进水平的高速包缝机、平缝机、高速三自动平缝机和绷缝锁眼钉扣等特种机以及裁剪熨烫粘合等设备。据数据统计,首届全国展会供需双方近2 000人参展,成交数量264 200台套,成交额2.8亿元。自此全国缝制设备展样订货会作为行业的盛会每年召开一次,规模一年大于一年。

随着世界缝制机械产业重心向中国转移,国际客商也开始纷纷关注中国市场。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有识之士,提出了在中国举办国际性缝制设备展览会的设想。1996年8月6-8日,首届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家海外厂商以及国内300多家企业参展,共设展位600个,展出面积达12 000平方米,展示了200多种新产品,举办了6场技术讲座,参观人数大约2万人次,其中外商人数近600人次,分别来自欧美南美中东南非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届展览会是中国缝纫机工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在此前中国举办过的缝制设备展览会中规模最大、参展商最多、参展样机最丰富、商品技术最适合中国当前国情和总体技术水平最高的一次盛会。她的成功举办对中国缝纫机工业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自此之后,CISMA每年一届,连续举办了10 届。CISMA2005时,展会面积达到80500平方米,确立了CISMA世界第一大展的地位。

CISMA2005之后,为了给企业更多的时间研发新品,提高展示质量,主办方将CISMA的举办周期调整为了两年一届, 逢单年举行。CISMA2007是CISMA周期调整为两年一届之后的首次展览。来自19个国家的1277家企业参展(比2005增长17.7%),展会面积首次突破10万平方米(比2005增长了28.6%),43059位观众参观了展会,盛况空前,进一步巩固了世界缝制设备第一大展的地位。此后的CISMA2009、CISMA2011、CISMA2013,展会基本保持了10万平方米的规模。展会的内涵不断丰富,论坛、高层会晤、全国缝制机械行业维修工职业技能大赛等在展会同期举行,大大丰富了展会的内容。展会的服务也不断提升,宣传立体化,招商精准化,沟通数字化,更加细致和人性化,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客商。

时至今日,CISMA已成长为世界缝制机械行业首选交流合作平台,兼具展览展示、沟通交流、品牌孵化、贸易促进、商贸洽谈等多项功能。这个舞台上,聚集着世界缝制机械行业最具重量的品牌,杜克普、百福、重机、兄弟、飞马、大和、金轮、银箭、力克、格柏、格罗茨、田岛、标准、上工申贝、飞跃、中捷、杰克、宝石、兴大豪、威士、方正等;这个舞台,展出当今业界最高端的科技、最先进的产品,发布最前沿的趋势;这个舞台,是世界进入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CISMA,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缝制机械行业发展晴雨表。

回首行业三十年,协会组织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为企业铺路搭桥,为巩固市场搭建专业商贸平台,使企业在与国外企业共生、竞争、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民族品牌奋进之歌,让中国制造闪耀世界舞台!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