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商业健身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分享到: 更多
2017-03-21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一、发展历史:中国健身行业起步晚,仍处发展初期

作为高层次消费,较高的生活水平是居民系统性从事健身运动的物质基础,一方面消费者能够负担健身器械、鞋服、俱乐部会员等支出,另一方面消费者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以及塑形的意识锻炼身体。因此美国健身行业起步于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 20 世纪 60 年代,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商业健身发展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健身运动才逐渐受到中国消费者的追捧。

我国商业健身行业有望迎来快速成长期。在普及期结束后,2010-2014年我国健身行业遭遇阶段性瓶颈,增速有所放缓。2015 年健身热情升温、公共健身设施、新型健身俱乐部等出现降低了门槛,商业健身行业重启快速增长。2015 年我国健身市场规模约 300 亿元,同增 14%,健身房数量超过 1 万家,同增约 20%。截至 2016年 8 月 15 日,全国共有国家职业资格持证教练 34,560 人,同增 77%。

目前我国商业健身市场空间超 300 亿元,仍处发展初期。据报告,2015 年我国健身会员为 350 万人,平均每年在健身上的花费约 1 万元,健身人群每月运动频次为 7.5 次,33%的健身人群将健康视为生活中最关注的问题。据此测算目前我国健身行业市场规模在 300 亿元以上。作为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的代表,健身行业是我国消费升级的重点行业,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居民收入增加、健康意识增强将带动健身需求内生性增长,政府政策及产业资本的扶持也将持续。

二、竞争格局:行业分散,集中度有待提升

1、商业健身主要分为五种运营模式

目前我国商业健身按运营模式主要分传统和新型两种。

前者发展起步早,运营模式较为成熟,能为消费者提供综合性、标准化的健身服务,根据是否跨区域连锁运营可分为连锁型健身俱乐部、小型健身俱乐部。

后者主要包括新型健身俱乐部、健身工作室、“互联网+”健身项目等,多于近几年逐渐兴起,探索新商业模式解决传统模式痛点或满足新出现的细分需求。其中新型健身俱乐部多与连锁健身俱乐部对标,采用月卡等盈利模式,降低入会门槛,提供标准化服务;健身工作室则多由资深教练创办,依托其会员资源提供高端精细化服务;Keep、Fittime 等健身 APP 将健身场景由健身房转移到家庭,为消费者提供健身指导、社区、电商等服务,并与线下结合。

2、健身行业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低

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区域性较强、连锁俱乐部以直营为主等原因,传统商业健身中有大量的中小健身会所,行业竞争激烈,集中度不高。此外,新兴的健身俱乐部及健身工作室进一步瓜分了市场份额。2015 年行业前十大健身品牌的市场份额为 16.4%,连锁品牌多在总部所在地区域市场,剩下的健身俱乐部中 66.8%以非连锁小型俱乐部为主,经营规范度有待提高。而 2014 年美国前十大健身俱乐部市场份额为 27.7%,相比之下我国健身龙头市场份额仍有提高空间。

3 、盈利模式:健身俱乐部收入来源以预售+ 私教为主

1)俱乐部实行预售制,与健身行业需求特征有关

健身房的盈利来源主要包括会员卡(年卡、季卡、月卡),私教课程以及营养品、健身服等周边产品收入。目前我国商业健身房多沿袭 20 世纪初的美国,采用“年卡季卡预售+私教”的盈利模式,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周边产品收入占比仅在 10%左右。而当前美国健身俱乐部可通过会员准入、私教服务、团体课程、服饰及补剂等多种来源实现收入,盈利模式更为丰富。

健身房采用预售年卡+私教的盈利模式一方面可以快速回笼现金流、长期绑定消费者,另一方面也与当前中国健身需求“金字塔型”的特征有关:健身房难以区分不同类型的健身消费者,预售模式可以赚取不坚持锻炼的经济型用户的高额利润,并向健身爱好者提供私教进一步攫取价值。

据调查,健身人群选择健身房的原因主要有器材健全、服务专业以及有健身教练指导等。常见的健身用户主要分为两类:1)随着肥胖等问题加重、生活压力加大,越来越多的经济型用户走进健身房进行跑步、瑜伽、健美操等运动,在保持健康的同时也满足了减压、社交等需求。2)随着多年市场培育,我国健身爱好者群体也逐渐壮大,他们在健身上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追求健美身材。

通常情况下,普通健身用户对健身的热衷度相对不高,消费频次及金额要明显低于健身达人,但人数要显著高于健身达人群体。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很难区分一个用户是否是狂热的健身爱好者(通过外形也只能部分区分)。

4 、行业弊端:商业健身行业传统模式痛点开始显露

在 2000 年后健身行业快速发展阶段,上述补贴模式较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给健身房带来稳定盈利。一方面健身爱好者数量和健身消费持续增加,带动收入增长;更重要的是,很多对健身感兴趣的普通用户没有办过健身卡,对坚持健身的“困难”估计不足,往往受销售人员的“蛊惑”办理了昂贵的健身卡,但事后并未消费过几次。因此普及期内传统模式下健身房能获得稳定收益。

但随着部分消费者经过二十一世纪前十年的“普及期”后更加精明,2010年后这种“补贴”模式下健身俱乐部尤其是一线城市俱乐部收费门槛高、后续服务缺失、教练流动性大等缺陷逐渐暴露,一方面门槛高导致健身教练销售新卡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服务缺失、教练流失也使得会员续卡率整体较低。因此传统健身俱乐部也开始探索商业模式优化提供更好的服务。

健身房收费门槛较高,限制了客户群扩张。与美国相比,我国居民的健身成本相对更高,据统计,2015 年美国人均健身消费 466 美元,占人均收入不到 1%,而我国健身房年卡价格通常在 3,000 元以上,人均健身支出在 1 万元左右,占人均收入的 20%以上。一方面,高房价压力下我国健身房的租金成本相对更高,另一方面,普及期内健身俱乐部发展模式较为粗放,因而收取高会员费来覆盖较高的运营成本。高收费门槛导致健身用户集中于中高收入群体,客户规模扩张受限。

会员服务水平较低、教练流动性大导致会员续卡率偏低。从长期发展来看,健身房需要培养会员运动习惯,提高续卡率,维持稳定的现金流。但在预售制模式下健身房往往重视会员办卡的短期利益,忽视后续的服务,导致健身房发展“后劲不足”。

因此在传统模式痛点暴露、进入门槛低且同质化竞争的环境下,部分健身俱乐部尤其是非连锁小型俱乐部盈利困难,其中不规范者甚至在租赁场地、购进设备后,通过预售回收成本,然后携款潜逃。未来中国居民健身消费理念更为成熟,更多模式来不及转变的健身房将逐步被市场淘汰,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升。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