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张巳丁:共享单车市场第一,ofo希望为全球20亿用户服务

分享到: 更多
2017-12-07 来源:今日爆点

 12月6日上午,由小饭桌、凡卓资本、嘉程资本共同举办的2017小饭桌全球青年创业者大会在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召开。这次峰会除了中国投资圈的精英之外,还汇聚了来自美国、印度、以色列以及巴西等地的一线投资人和创业家,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做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上午好!12月6日是个非常令人感慨的日子,因为3年前的今天我们决定在校园里创业。
 
2014年年底,我还在北大读书,我读的专业比较奇葩,我是学考古学的。从考古学到创业,从挖墓到转型做共享单车,我身边所有的人——老师、朋友甚至父母都非常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选择,是不是挖墓太无聊,把脑子挖坏了。对于所有人的困惑,我自己的回答就是两个字:热爱!
 
我们ofo的5个创始合伙人都是90后,都来自北大,5个人都对自行车有着朴素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我自己跟自行车的缘分要追溯到小时候。
 
那时候我父亲特别喜欢骑车带我出去兜风,在那个年代自行车在中国的家庭里面地位非常高,属于“三转一响”的几大件之一,如果一个家庭能拥有一辆自行车,那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因为那需要凭票购买,至少要攒两个月的工资。我四五岁的时候,我父亲三十出头,他特别喜欢把我放到自行车车梁上,撒开车把努力向前蹬。可以说,我人生最初观察这个世界,观察这个城市里面行色匆匆的人是从自行车上开始的,我在自行车的车梁上感受到单纯的刺激和美好。
 
上了高中之后,我拥有了人生中第一辆山地自行车,前后减震非常棒,可以翻山越岭感受挑战和刺激。我高中时接触过两部关于自行车的纪录片,至今还会偶尔把它们拿出来回味一下:《车轮不息》和《生命不息》。片中纪录了自行车大神们对自行车执着的热爱和追求,如何从高山上速降,即使伤筋动骨依然乐此不疲,这极大地震撼了我。那时起,我在自行车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碳架的、钢架的、合金的等等各种材质的自行车我都研究过。
 
2009年我进入北大校园,第一件事情不是去学院报道,而是参加北大的自行车协会这个大家庭,跟着师哥师姐们去探索最美的骑行线路。有缘分的是,就是在车协的第一次活动上,我认识了戴威。那时我们去海淀区的凤凰岭出行,那天下雨,我和他背靠背坐在防潮垫上坐了一夜,我还帮他拍了照片。
 
加入车协让我意识到了团队的力量,你一个人骑自行车可以很自由、很快,但如果骑得更远,就必须一群人才可能完成。
 
2015年年底临近毕业,由于对自行车的热爱,我自然想做自行车相关的创业项目。创业首先要起一个好名字,能代表你做的这件事情,足够表明你的热爱。我们花了两周时间思考,直到一个午后无意间写出“ofo”三个字母,它足够简洁、足够形象,像一个人骑在自行车上不断向前飞奔。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的某一个人看到它都秒懂,不需要任何解释,这就是ofo。在ofo的基础上有了ofo小黄车。
 
共享单车属于衣食住行四大板块里面的出行领域,出行领域还是有很多很热的话题,譬如特斯拉最近发布了电动卡车,譬如无人驾驶技术、地下高速隧道、无人机运输等等,技术的创新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方便。拿基础的公共交通来说,北京现在有19条地铁线,每年完成将近30亿人次的出行服务。一方面我们的城市发展如此迅速,另一方面以往城市的规划还有很大局限,于是小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给这个城市带来很多问题,譬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甚至演化出精神层面的焦虑压抑问题。
 
公共交通里面最末梢、最微循环的部分,就是我们称之为“最后一公里”的空间。“最后一公里”一直是个痛点。过去的解决方式包括:要么叫一辆车,但司机一般觉得1—3公里距离太短,不愿意接单;或者选择坐黑摩的、蹦蹦,但这往往不安全,交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交通事故与这些群体有关;最后的选择就是——要么自己步行,要么自己有一辆自行车,要么使用政府有桩的公共自行车服务。
 
有桩自行车最早可以追溯到荷兰的白色公共自行车计划,那时候的公共自行车像一场大规模运动,国内最早开始使用是在2007年,最早落地于正在筹建奥运会的北京,后来拓展到武汉、杭州。
 
但一直以来,公共自行车有它自己的问题,譬如过程比较烦琐,规划的站点距离用户需求有一定距离等,这些问题都没有很有效地解决。
 
对我们来说,这些痛点恰恰意味着机会。当时我们整个团队就在思考,怎么做能够让这些沉默的机械结构的自行车变成一辆辆可以智能了解用户需求的单车,更好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于是,我们通过几个技术:物联网、LBS位置定位、移动支付、移动定位做到这一点,把一辆很单纯的没有任何数据的机械单车变成功能型单车。
 
如今的小黄车每辆车身上都放了特别小的智能芯片,我们跟全世界最顶级的科技服务商和GPS供应商一起合作,投放在全球一千万辆小黄车身上,这一千万辆小黄车在全世界19个国家每天要为平台上两亿用户提供无差别的使用服务。我们确保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用户使用它们的感受都是一样的:掏出手机扫一下就可以打开它,不需要任何烦琐的操作,不需要有任何的等待。
 
去年11月份,ofo召开了第一次进城发布会,小黄车才正式宣布从校园层面进入城市。今天,小黄车已经进入到全世界19个国家的200座城市,这一切都非常快。
 
目前ofo平台上的日订单超过3200万单,一直占据共享单车市场第一的位置。这在中国互联网是什么概念?众所周知,国内最大的日订单交易平台是淘宝,淘宝的日订单量是4000万单,第二就是我们。而我们用了一年时间将它实现。
 
2016年我们没有进入城市,是基于当时的一个判断,我们认为,整个共享单车行业必然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数量上让所有人对共享单车产生认知,第二,大家对共享单车的品牌产生认知差异和选择差异,第三,生产和运营效率的提升。现在看来,第一个阶段已经走过,现在和未来,ofo将会注重精细化运营来提升我们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因为我们的发展速度太快,所以一路上收获了不少质疑的声音,譬如我们能够做起来,决定性因素是不是砸了很多钱,吸纳了很多资本入局,或者是撞了大运。对此,我们的回答是,真正决定小黄车或者说整个共享单车领域蓬勃发展的不是资本,不是运气,而是用户的真实需求。每天3200万单来自用户的骑行需求说明了问题。
 
后台数据能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共享单车低碳环保,所以周末会有很多平时不骑车的人愿意使用小黄车出行,健身踏青,三五成群去探索整个城市的文化。
 
更重要的是,共享单车还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共享单车全行业共带动了全国10万人就业,今年上半年的总数大概在7万人,占整体新增就业比例1%,这说明了什么?说明100个新增就业人口里面就有一个人在为小黄车提供服务,其中有很多线下的运维师傅是原来的黑摩的师傅。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城市里面原来存在的让城管部门非常头疼的问题解决了,让每个师傅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我们非常不希望看到在某些国家的某些地区,有一些人因为身份、距离或其他一些原因享受不到这种服务,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和UNDP、Rihanna基金合作,为马拉维的女孩们提供自行车,解决她们从家到学校的出行问题的原因,让失学女童重返校园。在我们的世界观里面,平等、无差异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和我们自己始终贯彻的理念,无论你是一个普通上班族、学生、建筑工人、环卫工人,还是职场精英、明星,都可以无差别地使用小黄车的产品。
 
大家骑车的时候不会再盯着手上那块发光屏,而会去观察身边的城市,观察这个城市每天不断上演的精彩故事,跟身边的人更多沟通,感受城市的美好,真正去探索每个城市。
 
如今,ofo沿着“一带一路”,从美国、英国、俄罗斯,拓展到日本、东南亚,我们5个人从原来的校园创业团队一点点发展到现在能够把整个商业模式输出到世界的全球化公司,从原来灵光一闪的那个下午,一个简单的形象和符号变成全球通用的语言和标志,我们总共花了将近3年时间。在短短3年里经历了很多,也感受到很多。
 
如何理解现在的ofo?它不仅仅是一个有着各种黑科技和各种可能性的产品,这仅仅是开始,在未来5年内,我们希望服务全球至少20亿用户,为他们提供无差别的服务,更好地倡导共享、连接和开放的理念。
 
就像ofo这家公司就是一群热爱自行车的年轻人创造的,所有年轻人最开始都是一穷二白、一无所有,我们所拥有的只是一个目标、一些想象力和不顾一切的决心。Elon Musk说,如果有些事对你来说非常重要,即使全世界、所有人都反对你,你也应该坚持并且坚强的走下去。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