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有争议 为何联合国仍把最高环保奖颁给了它?

分享到: 更多
2017-12-11 来源: 浙江在线

 当地时间12月5日,联合国的最高环境荣誉 "地球卫士"颁奖典礼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联合国环境署(UN Environment)将2017年度"地球卫士"(商界卓识奖)授予摩拜单车,表彰摩拜单车在推动绿色出行,缓解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中作出的巨大贡献。这是该奖项设立13年来,首次有中国企业获此殊荣。

 
联合国为摩拜单车点赞
 
摩拜单车创始人兼总裁胡玮炜出席了2017年"地球卫士"颁奖典礼并上台致辞。同期获奖的还有智利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NASA科学家保罗·纽曼(Paul A. Newman)和他的太空飞行团队、艾美奖获奖导演杰夫·奥洛斯基(Jeff Orlowski)、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和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
 
"地球卫士奖"于2004年设立,旨在表彰对环境保护及促进提高环境质量做出了特殊贡献和成绩的组织和个人。创立以来全球已有84位获奖者曾获此殊荣。在今年的联合国大会期间,摩拜单车代表了"中国创造"的共享单车模式,成为一大亮点。首批100辆摩拜单车入驻联合国内罗毕总部,为来自193个国家的参会代表提供智能、低碳的出行服务。会后,这100辆摩拜单车将继续在联合国园区内运行,为所有联合国的工作人员和来访的各国嘉宾提供服务。
 
联合国之所以为摩拜单车点赞,是因为其在全球首创了智能无桩共享单车模式,用科技创新和商业创新的方式,让人们更加便捷地骑行,从而缓解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城市问题。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在谈及如何将环保运动融进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时说: "当环保、科技、商业结合在一起,会成为一件非常酷的事情。我们可以让环保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则评价称:"摩拜迅速成长为世界领先的共享单车企业,其惊人的发展速度,不仅来源于管理层的远见卓识和全体员工的努力奉献,更是其拥抱绿色经济的结果。"
 
绿色经济面向未来
 
就在联合国环境署为摩拜单车颁奖之前,摩拜单车被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评为"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参与评选的中科院计算所所长孙凝晖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我很喜欢共享单车这个项目,它不仅将自行车这一低碳出行的方式带回到人们身边,而且应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为车辆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胡玮炜则觉得,这次摩拜单车能够被联合国"点赞",是因为它代表了面向未来的绿色经济:"小小的自行车不仅能够改变人和城市,也能够改变世界 --它既是象征和平的符号,也是对抗气候变化的武器"。据她介绍,从2016年4月22日正式运营至今,摩拜单车已为全球12个国家超过200个城市提供智能共享单车服务,全球拥有2亿多用户,每天有超过3000万人次使用摩拜单车出行。运营19个月以来,摩拜全球用户骑行总里程超过182亿公里,这相当于减少了44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相当于每年路面上减少了124万辆汽车。
 
2017年4月,清华同衡设计研究院基于摩拜单车数据发布的共享单车行业白皮书也显示了共享单车对环境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摩拜单车运营一年来,中国主要城市自行车出行比例从5.5%提升至11.6%,改善了公共汽车和地铁车站之间的连接,使得公共交通更加高效便捷。
 
投资人:用技术解决现有问题
 
除了摩拜单车连续获奖外,近期共享单车的新闻并不少。其中,既有部分共享单车因为运营不善而倒闭、引发退押金难的问题,也有中消协建议共享单车取消押金的表态,还不乏部分共享单车品牌获得新一轮融资的信息。比如,哈罗单车宣布完成3.5亿美元的D1轮融资。
 
共享单车到底有没有未来?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觉得,应该综合考量共享单车的未来:烧钱不是问题,但要看这些自行车是否因为不当运营而过早变成废品,造成更大的环境污染。
 
蚂蚁金服是哈罗单车D1轮投资方之一,其首席执行官井贤栋却觉得,现在的问题并不足以说明共享单车没有未来,完全可以利用技术手段解决目前发生的问题。而蚂蚁金服之所以投资共享单车--除了哈罗单车,蚂蚁金服也与ofo小黄车、永安行等有合作关系,是因为看中这一模式对百姓便捷生活、减少碳排放有积极意义。至于目前出现的企业倒闭、退押金难等问题,蚂蚁金服希望通过芝麻信用帮助整个行业走出押金模式,"从根本上化解消费者担心,让共享单车企业走向更健康发展的未来。"
 
井贤栋透露,迄今为止,芝麻信用已为超过4000万用户提供免押骑行服务,累计免除了超过60亿元的押金。蚂蚁金服还计划引入更多保障机制,全力帮助共享单车企业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相信这也是对这个社会有意义的事。"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