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果汁加工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2013-03-04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曾经是我国出口优势的浓缩苹果汁行业,目前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浓缩果汁产能过剩进入后危机时代,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柑橘罐头面临国外技术壁垒,果酒行业平稳发展,特色果品行业异军突起,果品加工呈现出向多元化与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

    记者从“2012中国青岛国际果汁加工技术创新论坛”上获悉,当今国内外果汁加工技术的最新动态资讯,在我国果汁生产企业高度集中的形势下,食品安全门槛更加严格,大品牌的竞争异常激烈,特种果品果蔬汁加工借助市场需求的变化成为新一轮的创新亮点,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看好。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以“技术创新,多元化产品开发及质量控制”为主题,有来自中外的15位嘉宾以及欧盟果汁技术专家做了精彩演讲。来自德国、法国和山东、陕西、江苏、河北、山西、河南等苹果加工企业和主产区的100多名技术高管与质量负责人出席了论坛。

    本次论坛搭建了高端平台,汇集国内外果蔬加工技术专家,把脉果品加工行业形势,技术创新点精彩纷呈。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院长吴茂玉研究员在论坛上首先作了“中国果品加工发展状况”的主旨报告,详细阐述了我国果品加工业新特点、市场动态、加工技术与装备、果品区域布局、标准法规与质量控制和行业管理情况等六个方面的最新数据、最新技术与信息;他认为,当前我国果品加工产业的总体发展形势是:以苹果浓缩汁为代表的苹果产业和以柑橘罐头为代表的柑橘产业,均居世界前列,产量产能均居世界首位,在国际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果品加工产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加工比例低,产品单一,产能过剩,质量水平不高,综合利用率低,自主创新能力差等,严重制约了我国果品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介绍,在我国像苹果、柑橘这些大宗水果的加工,研究的多,形成产业的少;区域布局上:苹果浓缩汁主要分布在陕西、山东、河南、山西;柑橘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番茄汁主要在新疆、内蒙;桃汁、梨汁在河北;热带水果在海南、广西、广东;罐头在湖南、湖北、四川、浙江等。业界认为,水果罐头、果浆、果肉果汁、果粒等可最大限度保留果汁营养。

    来自国际果汁保护协会SGF技术总监瑞斯Rieth博士专题介绍了SGF水果风险评估项目、中国SGF会员单位的自控体系建设、农药风险评估数据库模版以及欧洲食品安全法规。

    湖南农科院副院长、国家柑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杨研究员介绍了“柑橘全果制汁及果粒饮料的产业化开发技术”,重点就应用超微粉碎技术、脱苦技术和柑橘榨汁与悬粒饮料生产技术作了全面解析。

    来自法国大卫·爱·汉蒙DavidAHammond博士讲解了“新的欧洲果汁指南及最新动态”,对果汁香料、糖、水的添加标准作了详细解读。针对近几年法国实验室对多种果汁的检测情况,认为柑橘汁需求趋旺、苹果汁市场价位下行、菠萝汁行情上升,他介绍了珍稀果汁掺假状况与快速鉴伪方法和果汁原料中砷、多菌灵等农残限量标准及相关网站信息。

    广东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吴继军研究员作了“荔枝汁品质调控技术研究报告”,提出荔枝褐变原理、高密度CO2杀菌和维果灵冷杀菌等品控关键技术。

    来自德国布茹克·波斯宾BrukerBioSpin公司的方芳博士作了“核磁共振法检测果汁技术”的报告,阐述了应用核磁技术对食品进行代谢图谱和指纹图谱模型检测,追溯果汁原产地、真伪、品质的最新技术。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副院长兼加工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朱风涛介绍了“特色果品高值利用及产品开发”,对新疆红枣、宁夏枸杞、蓝莓等特色果品的加工关键技术,特别是复水、榨汁和过滤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了特色果品的特征性指标与设备选型等技术要点。

    记者观察到,本次论坛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专业化层次高,国内相关重点大学、科研机构、果汁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会,整体上成为我国果汁加工技术领域的一个风向标。二是由于国际果汁工业协会SGF,Eurofins等国际组织机构的果汁技术专家的到来,为论坛增色添彩,对我国果蔬汁行业与国际接轨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三是创新丰富,涉及面广,从果品的发展到加工技术、机械设备研发、检测检验手段和法规修制定直到加工品种选育等进行了全面解读。四是论坛演讲嘉宾的数据详实,话题具有前瞻性、前沿性,各种资讯信息对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示范推广作用,行业关注度高。特别是济南果品研究院以丰富的产学研实践,提出区域性特色果品的利用与开发将成为新一轮市场竞争的一个亮点;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此次论坛在业界产生了良好的口碑效应。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广告位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