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发展齐头并进

分享到: 更多
2016-02-29 来源:人民网


[导读]
  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新华网承办的“经济活力看广东·转型升级”网上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在广东启动。40余名记者走访现场对广东经济形势进行深入调研,展现“新常态”下广东经济的活力和特殊魅力。2月27日,媒体采访团参观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图为其智能化的生产车间。新华网 记者 郑磊 摄

  在近年来周边国家低成本和发达国家高技术的双重挤压下,作为世界知名制造业基地的东莞,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制造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去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要求“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东莞制造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打造国际制造业名城,从而积极响应和落实《中国制造2025》这个行动纲领,东莞当地的政府制定了多项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

  四大政策倾斜引导企业实施“机器换人” 粗放型制造转向智能制造

  去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提出了要加快开启“机器换人”时代,主要针对电子、机械、食品、纺织、服装、家具、鞋业、化工、物流等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行业领域,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关于东莞市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15年,东莞市政府财政预算投入1.7亿元,来支持企业“机器换人”,利用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实施技术改造。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度“机器换人”项目总投资达70.03亿元。

  东莞市“机器换人”政策呈现四个特点:一是降低申报门槛,实行“宽进严管”原则,让广大企业尤其中小微企业享受实惠;二是创新资助方式,设立事后奖励、拨贷联动、设备租赁补助、贷款贴息四种方式;三是简化申报流程,项目申报网上受理,不设截止期限,企业足不出户可全年全天在线申报;四是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委托第三方机构专业评估的协同模式,使专项资金申报核查更为公平、公正和专业化。

  在上述大背景下,2015年,隶属于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劲胜精密”)、主攻移动终端配件智能制造的劲胜智能制造示范车间项目被认定为全国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劲胜精密的行政副总裁黄河介绍,公司的自动化和机器换人始于2010年,花了200万导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组装线;而从2014年开始到现在,劲胜精密投入了约3个亿用来购买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自动化线在内的高科技集成自动化设备,以取代单层作业和高危作业。

  据统计,东莞2015年度“机器换人”项目全部完工预计可减少用工约46600人,新增设备29349台(套),平均产品合格率从92.04%提升到97.23%,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1.05%,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1.66倍;形成新产品2677种,新技术994项,产生各项专利1966项;每年可产生销售收入447.61亿元,净利润26.18亿元,税金15.32亿元,节省能源消耗量61.42万吨标准煤。

  智能制造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

  “机器换人”项目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智能制造的同时,也为智能装备制造尤其是机器人产业发展打开市场、拓展空间添加了动力。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目前,东莞市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应用约为10000台,以直接坐标机器人为主,五轴以上机器人约有2000台。随着电子信息、电气机械、食品、包装等行业应用需求不断扩大,以及“机器换人”相关政策大力推动,预计未来一两年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应用将进一步增长,多轴机器人的需求量估计增加至3000-4000台。从全国范围来看,据2月22日的《经济日报》报道: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量达到5.7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1/4,同比增长55%;而2015年,统计数据虽然还未出来,但有专家预计,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将达7.5万台,同比增长36.6%,整体而言,机器人市场需求只增不降。

  国内市场需求相对庞大,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份额仅占约30%,且主要处于行业低端,高端机器人严重依赖进口,尤其是关键零部件。有专家指出,国内工业机器人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于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这导致企业生产成本高,也势必限制智能制造业的长足发展。

  为打破这种限制,中国机器人产业迫切需要全面突破关键零部件与核心技术,而东莞已经迈出了攻坚的步伐。

  培育莞产机器人自主品牌 构建机器人产业集群

  目前,东莞正加强对莞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产业应用的支持,对“机器换人”应用项目有购买莞产设备的,莞产设备部分资助标准由设备和技术投入总额的10%提高至15%;莞产设备投入占项目设备和技术投入50%以上的,单个一般性项目最高资助金额提高至300万元,单个示范项目最高资助金额提高至500万元。

  东莞集聚相关工业机器人领域企业已近200家,且逐步形成规模和影响力。目前,正着力打造的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已引进了一批研发生产型企业,初步形成以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核心零部件企业和智能装备企业为主体的机器人产业集群。据统计,2014年松山湖智能制造(机器人)企业的营销收入总计3.85亿元,目前已有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等6家机器人产业专业平台和机构。

  在松山湖机器人产业集群中,成长期的企业发展初具成效,例如:由中央“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庄德津博士发起创办的广东盈动高科自动化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盈动高科”),于2013年9月开始在松山湖进行运营,主打“绝对值编码器”,也即一种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的运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产品主要应用于机器人、数控机床、电动机反馈系统以及测量和其它精密控制设备。盈动高科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相关技术已经申请了PTC国际发明专利和7项国内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自主开发集成芯片ASIC已经流片成功,于2015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盈动科技计划将在未来八到十年以自有运动控制编码器为基础,择机进入高端工业机器人整机制造领域。

  近年来,东莞市政府陆续出台《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 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智能制造以及作为其增长后劲之一的机器人产业,正齐头并进的向前发展。这势必将进一步促进东莞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增添新的活力。作者:彭静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