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博士“水系锌离子”电池科研成果登上龙头期刊《美国化学会志》

分享到: 更多
2016-11-28 来源:南开新闻网

  南开新闻网讯 近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宁针对“水系锌离子”电池设计出全新正极材料及电解液,首次将阳离子缺陷型锌锰氧化物(ZnMn2O4)用于正极,同时首次使用高浓度大阴离子电解液三氟甲烷磺酸锌(Zn(CF3SO3)2),使得锌离子电池的效能、安全性、稳定性等均有大幅提升和改进,相关科研成果发表在材料与化学类龙头期刊《美国化学会志》,张宁为第一作者,其导师程方益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成果现已申请专利。

  “为什么电动汽车、手机爆炸事件时有发生?因为锂离子电池由于其特性具有一定安全隐患。”张宁介绍,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然而由于锂离子在正负极间穿梭脱嵌,易在负极表面形成针状金属锂即“锂枝晶”,从而刺穿隔膜造成内短路,加上易燃有机电解液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锂电池的安全性。此外,锂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南美),使锂离子电池价格不断攀升,这些都不利于其在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由于锌资源丰富廉价,同时水系电解液不存在易燃易爆隐患,其特点适合大规模储能体系,如智能电网。所以,我们将研究目标锁定为水系锌离子电池。”

  在正极材料方面,张宁及其团队通过不断探索优化实验条件,利用低温溶液法成功合成了阳离子缺陷型锌锰氧化物用作正极。该材料尺寸约为15纳米,具有丰富的阳离子缺陷。这种独特的结构,有利于提升锌离子在尖晶石结构中的脱嵌动力学,可逆容量达到150mAh/g,实现了锌的有效储存,大大提升了锌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4%。而现有碱性体系锌锰电池稳定性很差,循环寿命普遍低于50次,且容量衰减很快。这一材料,是首次应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中。

  在电解液设计方面,传统的硫酸锌电解液存在锌离子沉积/析出动力学缓慢、库伦效率低等问题,表现为在同一电池体系中,充放电容量低、难以快速充电等。在实验中,张宁带领团队对比了硫酸锌(ZnSO4)、硝酸锌(Zn(NO3)2)、氯化锌(ZnCl2)和三氟甲烷磺酸锌(Zn(CF3SO3)2)四种电解液,研究发现,三氟甲烷磺酸锌作为大阴离子结构的电解液,具备良好的锌离子沉积、析出动力学,100%库伦效率,即可以实现快速充电且能量“零浪费”。此外,张宁还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电解液浓度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高浓的电解液可以有效减少锌离子的溶剂化效应,降低了水分解等副反应,可以提高电池体系的稳定性。这一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液体系,也是首次提出。

  “我们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拉曼光谱、同步辐射、固体核磁等技术,阐述了正极材料的充放电机理,加深了对这一体系的理解。”张宁说,这些先进表征技术能够更加清楚地解释科学问题。

  锌离子电池的使用不仅可以大大提升电池性能、安全稳定性,还可以降低成本。据了解,当前市场上金属锌价格为约2美元每千克,而金属锂价格约为300美元每千克;从年产量上看,金属锌年产约500万吨,而金属锂年产只有约4万吨;二者地壳丰度分别为80ppm和17ppm左右。锌资源廉价易得,更适于在生产实践中大规模使用。

  然而这一水系锌离子电池目前也还存在一定问题,张宁坦言,这款电池正极材料能量密度较低,约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一半,因此目前更适用于大规模储能体系,而不太适用于手机等便携电子设备。“未来工作,可以集中在开发高电压、高容量的正极材料,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张宁说。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