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纷纷转型升级 智能制造成为新战场
近日,家电行业巨头美的、格力双双发布半年报。数据显示,二者上半年营收均实现大幅度增长。不同以往的是,虽然此次营收增长仍以家电行业为主,但是两家企业新兴的 机器人 、 自动化 及智能装备业务出现大幅增长,表现亮眼。
美的机器人业务营收大增
具体来看,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上半年年报显示:2017上半年,美的集团实现总营收1244.2亿元,同比增长60.53%;净利润115.5亿,同比增长12.9%。其中,原业务营业收入1038.77亿元,同比增长34%;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营业收135.13亿元,同比增长35%;东芝家电实现营业收入75.31亿元,净亏损9202.7万元。
美的集团上半年营收保持增长主要还是在家电行业。家电业务营收增长主要受益于2017上半年家电行业回暖。此外,美的集团新兴的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表现亮眼。2017上半年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营业收135.13亿元,同比增加35%;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增加98%。如此高的增长率甚至超越了美的原本主营业务。此番高营收,主要得益于美的近年来在机器人领域的战略布局。2015年6月美的集团与日本国株式会社安川 电机 独资子公司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两家机器人公司;2016年8月,美的集团就斥资292亿元人民币收购全球着名机器人制造商库卡集团。美的希望借助库卡在自动化及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技术,结合自己在消费家电行业的庞大市场,进军机器人行业。
事实证明,美的的决策是正确的。据悉,早在2009年美的旗下安得物流就谋求独立上市,但一直未能实现。这一困境在收购库卡之后得以解脱。安得物流目前正在与库卡集团和瑞仕格进行技术融合,打造智慧物流体系。
关于机器人业务,美的集团旗下智能机器人公司正在整合内外部资源,布局智能物流机器人、康复养老机器人市场,开发相关产品。从美的集团财报数据以及近来一系列动向来看,机器人及自动化市场这块大蛋糕,美的集团定会牢握在手。
格力深度布局智能装备
格力电器方面,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国际化空调生产企业,公司继续保持技术创新步伐。在新业务智能装备板块,格力电器拓展迅速,上半年该业务产品营收9.62亿元、同比增长近28倍。
格力电器今日的成功与它前瞻性的布局是密切联系。在2012年,格力智能装备还只是格力电器旗下的一个事业部,如今已发展为拥有近千名元、产品覆盖伺服机械手、工业机器人、智能AGV、智能仓储、智能检测、换热器专用机床设备、无人自动化生产线体、数控机床等10多个领域的智能装备企业。
从2013年开始,格力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就已开始进行小规模外销。2016年通过自主创造的智能装备,格力实现了生产自动化,整体生产效率提高10.5%。2016年7月,格力正式宣布进入多元化时代,不再局限于造空调技术,而是在此基础上延伸扩展,围绕智能家居和智能制造两大板块,在家电领域深化智能,在智能装备等新兴领域进行开拓。
目前,在智能制造板块,格力的产品覆盖了伺服机械手、工业 机器人 、智能仓储装备、智能检测、换热器专用机床设备、无人 自动化 生产线体、数控机床等10多个领域,超百种规格产品,可为客户提供自动化生产线解决方案,为客户提高产能、节约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制造转型中国“智”造
随着中国人工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传统制造业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少中国制造业厂商纷纷踏上转型升级之路。过去,传统制造业依靠低成本拉动增长。现在,依靠科技和自动化转型升级。
对比家电巨头美的和格力,发展战略有所不同。美的走的引进外来先进技术,融合发展;格力走的是自主创新,产业多元化。但是二者的共同点就是,均把智能制造作为未来战略的重点。
近年来,不止是美的和格力,转型升级智能制造的中国家电企业不在少数。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曾表示,“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智能制造是家电企业转型的关键点,也是每个企业必须做的。企业需要设计和研发智能的产品,否则很难在市场上混下去。”不难看出,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之下,传统家电制造业已无法满足日趋上涨的市场需求。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已成为潮流趋势。
相关新闻
- 2017年上半年家电行业累计出口额同比增2017/8/11 11:16:12
- 2017年上半年家电行业对一带一路出口额2017/8/11 11:10:56
- 2017年上半年家电行业对一带一路出口额2017/8/11 11:10:56
- 2017年上半年全国家电行业累计利润同比2017/8/11 11:03:28
- 2017年上半年全国家电行业累计利润同比2017/8/11 10:55:17
- 2017年上半年家电行业对一带一路出口额2017/8/11 10:28:35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