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下跌 高端腕表关注中国白领群体

分享到: 更多
2014-11-20 来源:中国钟表网

从高达3位数的年增长率到销量腰斩,高端腕表最近10年在中国走出了一条惊心动魄的曲线。中国反腐以来,包括高端腕表在内的奢侈品牌集体遭遇重创。


11月初陆续披露的多项财报显示,中国市场的雪崩甚至拖累了奢侈品集团航母的全球业绩,让远在瑞士的制表工匠们开始担心失业。

与此同时,所谓“轻奢”品牌在中国风景独好,富裕起来的中国白领以挑剔、精明的方式热爱着价位适当的奢侈品。普通腕表、高端时装品牌以略高于中国经济增速的节奏增长。

奢侈品牌开始了痛苦的转型,他们明白,需要花更多的心血才能讨得中国消费者的欢心,当腐败泡沫被挤出,建立在“刚需”基础上的生意才有可能持续。

 

奢侈品牌业绩下滑

“做奢侈品的朋友现在都很焦虑,从一线到高管,都有人在考虑转行。”曾在奢侈品零售部门工作十年的Sandy说道,最近和圈里的朋友聚会,大家都愁眉不展。奢侈品零售越来越难做,数据萎靡不振,有人想开餐厅,有人计划辞职写书,奢侈品行业黄金般的十年,似乎戛然而止。

向来乐观的Sandy也觉得,奢侈品行业以往每年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增长,“这辈子也看不到了”。

第三季度,爱马仕中国表现疲软,所在区域增幅低于集团总体增幅。最惨烈的是爱马仕腕表,中国市场拖累整个品类销量下滑14.4%。今年上半年,Prada利润大跌了20.6%。

拥有众多顶级腕表品牌的历峰集团截至9月底的半年净利润下滑23.5%,其中中国地区销售额下滑4%。全球第三大奢侈品集团开云表示,中国消费需求下降是影响集团整体收益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旗下的泰格豪雅近期宣布裁员,历峰旗下的“现金奶牛”卡地亚宣布减产,减少腕表工厂员工的上班时间。

纵观全行业不难发现,一般被视为“硬奢侈品”的腕表和珠宝业绩下滑最为明显,皮具时装类的一线品牌纷纷出现增长变慢甚至下跌的情况。而中国市场的下滑成为各家业绩不尽人意的主要因素。

某大型奢侈品集团旗下的一家高端腕表品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今年几乎所有的高端腕表品牌在中国都出现了业绩断崖式下跌,幅度达到30%~50%。经销商感到压力重重,他们急于消化累积的库存,在进新货方面表现迟疑。

今年10月,美国咨询公司贝恩联合意大利奢侈品行业协会发布最新的《全球奢侈品市场监控》报告称,今年全球奢侈品市场个人消费将仅实现5%的增长,预计增至2230亿欧元,约合2820亿美元,撇除汇率因素后仅增2%。贝恩预测,今年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将会下跌2%,而这一数字在去年还有7%的增长。

挖掘刚需市场

奢侈品牌高管们异口同声地表示,支持中国反腐,盼望行业回归理性,然而,腐败性消费的一夜销声给了他们强烈的痛楚。

一家意大利顶级男装品牌的内部人士曾向记者透露他们的变通做法。品牌有时会派出裁缝在官员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帮他们量取尺寸,量身定制高价西装日后奉上。品牌LOGO被完全隐藏,务必创造出“看上去质地很好,但没人知道品牌和价格”的效果。有时品牌愿意提供更多的方便,即同意让顾客为他人购买西装,并承诺日后可以为收礼的人更换他满意的样式和尺寸。

这仍然无法抵消反腐带来的威慑力,奢侈品牌不得不把目光投向金融从业人员、跨国公司高管、律师、会计师等高收入人群。他们明白,在中国必须展开痛苦的转型。各家现在的共识是,要在社交媒体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国内最大钟表经销商一位高管告诉记者,当下集团的思路是,开实体店必须更精更准确,那些非核心商圈的门店需要淘汰,客流旺盛的优质门店则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在营销上,直白的广告不一定有效果,社交媒体的传播变得更加重要。

与传统硬奢侈品牌相比,轻奢品牌的表现及态势可谓乐观。单品售价在万元以下的品牌受到中国年轻白领的追捧。今年第三季度,Coach中国地区销售额增长10%。法国手提包制造商珑骧(Longchamp)执行长宣布今年将扩大中国区业务;汤丽柏琦(Tory Burch)继今年7月在上海落户全球最大一家旗舰店后,宣称计划在中国开设更多的精品店。Burberry截至9月底的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

意大利奢侈品牌Tardini中国负责人贺斌告诉记者,奢侈品牌已经认识到,要在中国市场长远健康地发展下去,必须挖掘“自用”这一市场。  关注时尚、奢侈品行业的的IDG资本合伙人闫怡胜告诉记者,资本目前在中国感兴趣的是那些在互联网上更活跃、融合得更好的品牌。观察发现,在上海这样的中国一线城市,消费者不再盲目迷信传统大牌,他们更感兴趣那些低调、个性化的品牌,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福布斯》发布的《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统计,预计到2014年底中国大众富裕人数将达到1404万人。中国大众富裕人群规模不断扩张,是拉动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引擎。正如恒隆集团主席陈启宗所说的,奢侈品下一轮增长动力来自中国的白领、金领群体。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