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警惕“空壳化”

2014-04-02 来源:人民邮电报

 

 

“平台赚企业赔”的困局

 

 

数据显示,截至20139月,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数量为4300多万户,其中,大型企业、中型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0.3%2.4%,而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所占比例高达30.37%66.93%。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而言,尽管他们的个体体量较小,但却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市场经济的决定性地位。宁家骏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今后发展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大的作用。我国未来的长远发展,包括新型城镇化,更多要依靠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当前这样一个大交互、大联通、大数据时代,更离不开信息化的发展和创新。如果没有信息化,中小企业发展很可能还将长期处在一个依靠廉价劳动力、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这种“掠夺式”的发展模式上。要实现经济转型,特别要求中小企业在这个环境中华丽转身,这就需要信息化的支撑。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各方的重视。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去年,电信运营商和信息化服务商在全国开展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就有2万余场,线上线下参加培训的人数达到2000多万人。统一投资、统一设置、统一标准建设的信息化体验教室有3000多个,服务平台遍布全国;畅通的中小企业服务站有400多家。

 

 

尽管成效初现,但是,“平台赚钱、企业赔钱”,“平台开放的只是物理层面,产业链层面并不开放”等各种难题仍然阻碍着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的步伐。正如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梅绍祖所言,即便是中小企业里各个行业对信息化的需求都不一样,更何况小微企业和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也不一样。要不断创新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需要仔细梳理各行业里中小企业或者小微企业最基本的信息化需求,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将无法“对症下药”。

 

 

盲从创新无法“对症下药”

 

 

那么,如何破解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难点?中小企业信息化需要怎么的创新?

 

 

中小企业需用信息化的理念来带动中小企业的文化创新。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往往是家族企业或者个人“一手掌权”,往往不具备现代化的管理概念。要创建企业文化,某种程度上来说要依靠信息和市场的倒逼。只有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倒逼企业文化创新、管理创新,才能真正让企业得到发展。

 

 

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的关键体现在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过去,中小企业的流程通常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和大企业的规范经营有很大的差距。尤其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的蓬勃发展,如果企业不能实现流程创新和流程优化,那么将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业务模式的创新也需要信息化的支撑。

 

 

信息化的建设可以促进企业组织架构的创新。长期以来,组织架构的创新一直是令企业非常头疼的事情,优化组织架构的创新和流程,并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更好地结合起来,就能够推进企业信息化进一步创新。

 

 

企业信息化的创新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应用成效上,这就要求创新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绩效考评体系。尽管一些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在考核中小企业信息化时拿出过一些定量或定性的指标,但现在看来,这些指标中不少已经过时,不适合现在计算、大数据时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马骏认为,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就是把不经济的环节外包给平台企业来做,以此来实现规模经济。

 

 

企业信息化还离不开技术特别是技术服务的创新。要完全改变过去一说中小企业信息化就是配置IT人员、机器设备以及软件的旧模式,而让企业知道如何应用这项信息服务,在尝到甜头后,企业会更加主动地去应用别的信息服务,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搭平台不能靠政府“拉郎配”

 

 

“‘拉郎配’让政府意愿、市场需求和企业服务提供能力走向了‘三岔口’,而‘借东风’才能真正让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不唱‘空城计’。”宁家骏用四个京剧剧目名字形象地说明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政府、信息服务提供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

 

 

宁家骏认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信息服务平台在对接时出现了“拉郎配”的现象,企业间没有合作的意愿也被捏在一起,这样的合作很难找到契合点。政府、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出现了“三岔口”现象,中小企业的需求无法在信息化平台上得以体现,而平台往往体现的是政府主管部门、大企业的意愿,这种一厢情愿的“牵手”,让建好的平台唱了“空城计”,最后导致平台垮掉。中小企业平台一定要警惕“空壳化”,这就要求设定一个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要用经济数据说话,看平台给中小企业切实解决了多少问题,让企业降低了多少成本,这样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才能发挥作用。

 

 

此外,还要借政府的“东风”,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成为平台真正的主体,而不要让平台搭建企业“喧宾夺主”,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作用,真正达到信息服务供需对接的目的。(wy)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