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两化深度融合发展路在何方?

2014-02-26 来源:工信部
陈希:两化深度融合发展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 2014-01-07   浏览次数: 213   来源:   作者: 陈希、陈杰

两化深度融合已逐渐成为我国应对复杂国际形势、加速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在企业各业务环节中初显身手,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杀手锏”。然而事物的发展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正在茁壮成长的两化深度融合却处于发展的瓶颈期,亟待突破。未来两化深度融合之路该怎么走,且让我们从发展的重点与难点入手,一探其究竟。

 

由“量变”到“质变”

 

我国工业发展已从注重“总量发展”向“质量发展”转变,信息化向各业务环节综合集成应用的过渡,两化深度融合的效益实现整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绿色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新型服务模式和业态不断涌现。

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普及深化。信息通信技术广泛渗透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物流等环节,推动研发设计协同化、生产制造柔性化和经营管理集约化。根据对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数据显示,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0%,重点行业关键工序数(自)控化率超过50%。

两化深度融合加速模式创新和产业转型。以信息知识加工和创新为主的数据挖掘、商业分析等新型服务,加速信息和知识向产品和服务、资产和效益转化。利用远程监控、数据融合分析与处理等信息通信技术,支撑工业企业开展工程总包及成套、大修维修、产品售后市场等服务。区域性、行业性、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快速发展,利用云计算等新型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专业研发设计、共性技术、基础模型、行业标准等服务。

两化深度融合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等行业加大主要耗能、耗材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提高了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物联网技术、传感技术、远程视频等已在煤炭、危险化学品、民爆、冶金矿山等领域广泛应用,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提高生产效率。两化深度融合催生新型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信息通信产业助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力量。汽车电子、电力电子、船舶电子、机床电子等产业快速成长,汽车电子已占高级轿车成本的50%,电子产品已占船舶成本的15%。软件业与制造业加深融合,2012年嵌入式系统软件实现收入3973亿元,同比增长31.2%。

 

亟需突破瓶颈

 

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环境尚未完善。我国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市场机制不健全,在这一快速转型时期,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各类要素竞争加剧,企业传统的发展思路和运营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现有的业务基础和管理方式与两化深度融合推进的迫切需求不相适应。

两化深度融合政策措施支持力度不足。当前工业企业平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企业经营难度加大,盈利增速下滑,企业生存需求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尽管两化深度融合是实现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有之路,但企业在两化融合方面的投入能力严重不足,需要国家大幅增强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

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生产服务业能力有待加强。当前,我国的工业软件、现代装备、咨询培训、集成解决方案等生产性服务整体支撑能力不足,缺乏适应行业特点和企业需要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国内服务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以中低端市场为主,产品的可靠性、成套性、系列化水平较低,缺乏适应行业特点和企业需要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国外服务商本土化不足,服务费用过高。

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保障体系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及应用服务水平不高,价格昂贵,远不能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互联网在工业企业生产环节的广泛应用对网络资费和服务要求更高。两化融合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短缺,基层员工的信息化技能有待加强,市场化、专业化的教育和培训机制尚未完善。工控系统等信息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缺乏两化融合的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尚未形成有效的分析、考核和决策依据。

 

路在何方?

 

如果仅仅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就只是流于表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不能真正让两化深度融合健康发展。

以两化深度融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企业核心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大型企业要积极推动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业务协作能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科学决策管理能力和运维管控能力;中型企业要加快生产设备的数控化和自动化改造,提高企业数控机床的占有率,增加数控机床的联网率,实现企业生产的实时监控和网络化管理;小型企业要高新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关键业务环节的应用,提高企业能源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

  引领和带动行业、区域实现两化深度融合水平整体提升。全面整合行业组织、研究机构、咨询和软硬件服务提供商等优势资源,围绕综合集成、智能工业、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工业云服务、电子商务等内容在重点地方、行业和领域实施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和专项工程,提炼共性解决方案和标准规范,并进行成果提炼和推广。

  支持和培育壮大第三方服务。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将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剥离重组,发展面向全行业的“一站式”信息化解决方案。鼓励国内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发展集信息化规划、咨询设计、项目实施、系统运维和专业培训为一体的信息服务,积极扩充信息化产品线,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提升产品竞争能力,壮大企业规模和竞争实力。研究制定规范国外产品和服务的本土化要求,引导推动国外产品和服务下调服务费用。

完善两化深度融合政策发展环境。以优化企业创新和投资环境为重点,制定具体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产业、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政策措施,逐步形成适应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综合推进体系。加快推动中央财政对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同时可考虑将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水平作为申请企业技术改造、电子发展基金、等各类专项资金的基本考量标准。研究制定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投融资政策。

   建立健全两化深度融合保障体系。促进企业加大在光纤宽带和3G网络的投入。持续提升信息产品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实现服务规范化、种类多样化、消费透明化,加强宽带应用水平和应用创新。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对从事两化深度融合关键岗位的人才给予相关政策优惠,支持和鼓励各地推行具有本地特色的人才扶持政策。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