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前绍兴黄酒的第一只广告

分享到: 更多
2016-09-08 来源: 绍兴县报

    《浙江画报》创刊于1958年7月,“文革”期间停刊。1979年复刊。《浙江画报》从创办、发展至今,一直接受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和业务指导,一贯坚持宣传主旋律的宗旨,这几十年的发展促使《浙江画报》形成了浙江省“形象刊物”这一基本特色。它是浙江省唯一以摄影为主的图文并茂的综合性大型刊物,属于新闻、社会与摄影相结合的综合性图文读物。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摄影专题报道的形式形象地反映浙江的社会、经济、自然和人文发展状态及崭新面貌,以弘扬主旋律为主导,记录时代、反映民生、倡扬文化、撷取风情、陶情山水。

    既是一扇反映政府形象的窗口,又是一部诠释浙江精神的经典,是一面弘扬浙江文化的旗帜;更是一本视角独特、具有文化韵味和时代印记的综合性期刊。

    好酒还须勤吆喝。绍兴黄酒的第一只宣传广告诞生于1979年,它是由绍兴市摄影家协会原主席、德艺双馨的老摄影艺术家杨乃燕拍摄的。他从1966年起从事摄影艺术,在半个世纪里,他跑遍了绍兴的大街小巷、山村田野,用饱含深情的镜头,记录着家乡的点点滴滴。

    那是在粉碎“四人帮”后不久的1979年,《浙江画报》的主编王先强给当时绍兴知名摄影人杨乃燕打电话,说浙江省委副书记李丰平希望“绍兴酒厂”、“胡庆余堂”带带头,到《浙江画报》做做宣传广告。于是,杨乃燕就给刘金柱书记——当年绍兴酒厂(绍兴黄酒集团前身)的“一把手”打电话,传达了省委领导的意见。

    杨乃燕回忆说,这则宣传广告大约需800元,当时猪肉的价格是0.67元/斤,米是0.13元/斤。相对而言这个数目在当年还是巨大的。而且当时买酒需凭酒票,根本不存在卖不出去的问题。绍兴酒厂领导班子对此事十分重视,专门研究了三四次,后来,刘金柱书记打电话给杨乃燕说:研究通过了。

    于是,杨乃燕老师就带着照相机来到绍兴酒厂,即位于现市区北海桥与小城北桥间,靠近古运河旁的“古越龙山公司”办公楼。杨老师说,当时此处有二幢木结构的二层楼,其中前面一幢一楼是办公区,二楼是产品陈列室和会客室等。当时,他就在陈列室拍了一组照片,一张是几个女工正在为小酒坛(釉色小陶坛)上的红红绿绿绸带打蝴蝶结,摆放整齐划一的小酒坛,放满了一大桌;一张是蔡阿宝师傅聚精会神地在画花雕酒坛。尽管这组照片都是黑白照,但拍摄的场景很好地反映了当时酒厂工人的精神面貌和绍兴酒的人文风采。

    不久,这只绍兴酒宣传广告在《浙江画报》上刊出。此举,在改革开放初期,无疑属“创新”之举,它开创了绍兴黄酒做宣传广告的先河。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