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瑶:95年后浪,于印刷产业中开辟“文创新赛道”

0
2008-08-29 来源:中国西南新闻网

 《基业长青》中曾提到一个观念,企业的成功永远不是终点,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持续思考,今天如何比昨天更好,保持“永远不够好”的心态、保持敏锐的目光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做到基业长青。

作为95年的“创二代”,沈瑶身上有种比同龄人成熟的气质。这得益于其父早年对她的锻炼,17岁就送她去国外求学。这段经历不仅极大锻炼她的胆量,也造就其非凡的个人能力和工作魄力。

很多人都认为印刷行业特别传统,技术含量不高又属于市场红海,要发展不容易,而沈瑶却坚持与时俱进,在普通印刷基础上加入新颖有创意的文创领域产品,让公司迸发出新的生命和活力。

义不容辞,后浪入局升级家族产业

沈瑶印象中父亲总是早出晚归,异常忙碌。长大后她了解了父亲的创业历程:93年承包一间校办印刷厂,仅过4年,于97年注册了三九丰发彩印有限公司,截至现在,公司员工将近600人,自建厂房建筑面积达到两万多平方米。公司引进了世界领先水平的印刷生产线,服务的客户范围涵盖国内外。

从加拿大多伦多留学归来后,沈瑶加入了父亲的公司。于情,作为家中的长女,她知道印刷厂对父亲的意义,迫不及待想替父亲分担一点;于理,从小耳濡目染印刷厂的一切,印刷行业是她最熟悉也最有情怀的行业,她要在里面做出自己的成绩。

选择岗位的时候,沈瑶没有直接空降,而是选择了一个最能锻炼人的部门:业务部门。“这个部门离市场最近,可以直接对接客户,跟进产品从0到1诞生,有助于了解公司的产品体系。”明知道这个岗位又累又烦琐,沈瑶还是义无反顾地加入了。

工作一段时间后,随着对行业的深入了解,心思缜密的沈瑶想到:家里的印刷事业能达到今日的成就,其实得益于二十多年前父亲抓住了时代给予的机遇,赶上中国纸媒繁荣昌盛的时机,市场对印刷的需求量巨大,才从原来的印刷小单间一跃成为今天中等企业规模。而如今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纸媒的没落,印刷产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加上这两年疫情严重,很多大型印刷厂考虑到印刷行业不赚钱,都选择关门了。父亲的印刷厂生意也一样难做。而富有责任感的父亲考虑到厂里有很多是跟随公司奋战多年的老员工,年纪大了谋生不易,为了能让员工保住工作,印刷厂必须持续经营下去,转型已迫在眉睫。

勇于创新,匠心打造立体书荣登国礼

“没有夕阳企业,只有夕阳思维。”沈瑶父女讨论一番后,两人又重新找到一条让公司继续发展下去的思路:在传统印刷厂的基础上,公司进行转型升级,开拓“儿童立体书制作”的业务。父亲乐观和负责的态度也深深影响和塑造了沈瑶的为人处世。

有一次沈瑶对接客户时,发生过一件棘手的事,公司做了3款不同类型的手指点读发声书交付给客户时,发现其中两款发声书的按键有微小的瑕疵,若不仔细检查,对于小朋友的使用几乎没有影响,甚至不一定会被发现。但秉承着“要给用户最好的产品”的理念,做事较真负责的沈瑶还是第一时间跟客户进行了沟通,安抚客户后,马上安排人检查出问题所在。

后来才发现是上游供货方的纰漏,她当即和上游的材料供应商快速地讨论出解决方案,将那18000套发声书进行了重新加工,最大限度修正产品的问题。在沈瑶的真诚和努力下,解决方案得到了客户的认可。解决问题后的沈瑶,松了口气,才发现自己肚子饿了,这才想起来忙着解决问题,已经好几天没有好好吃饭了。

“认真工作、随时思考、尽职尽责”是父亲在生意场上对沈瑶影响最深的三个态度。95年的沈瑶虽然脸上还稍显稚嫩,但是眼睛里却绽放着坚定的光,有着超过同龄人的成熟和笃定。

而在沈瑶、公司高层以及全体员工的努力下,三九丰发彩印公司在儿童立体书领域势如破竹:公司设计制作的一系列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的立体书,如《大宋风华 清明上河图》《3D西游记》《欢乐中国年》《十二生肖》《中国二十四节气》等在市场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每本书的销量高达几十万本。

其中《欢乐中国年》更是在2021年春节期间,被中国驻伊朗使馆、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中国驻马来西亚哥打京那巴鲁总领馆作为春节礼包,发放给海外留学生和侨胞。

创意立体书能作为国礼被大使馆认可,看似幸运,其实背后都离不开真正的实力。一本优质立体书的问世,除了印刷和制作外,内容和设计就是立体书的灵魂。然而鲜少有人知道,沈瑶家的公司除了有一流的印刷和制作团队外,还和一家拥有超过10年立体书设计经验的文尚团队强强联合,可谓是如虎添翼。

别出心裁,文创产品开启新国潮

虽然公司从传统的印刷转型成立体书制作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由于制作立体书的竞争对手不断增加、这几年上游的纸厂物价上涨频繁、下游的立体书销售方经常压缩成本等系列因素,沈瑶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公司摆脱印刷行业的被动性。

作为95后,相对于父亲,她有更鲜活的年轻视角,她敏锐地感觉到,印刷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洗牌,已经到了需要走向细分赛道的时刻。有一次在刷抖音的时候,她发现了一系列精美的文创产品,“那个盒子漂亮得不可思议,过目难忘!”沈瑶一下子被惊艳到了。她突然想到:在这个人人讲究“IP”的时代,企业的宣传更需要打造自己的IP才能被更多用户所记住,而过去的企业介绍通常是一本简单的小册子,平面的图文往往很难产生记忆点。

“不如为企业个性化定制一些文创产品?”一个想法在沈瑶脑海里冒出来。和公司的团队讨论后,当即制定了“以企业文化”为基础,为客户的产品量身定制创意立体设计,即“文创产品”的新赛道。

沈瑶还发现之前很多有做文创产品需求的企业存在一个痛点: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设计公司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出了产品,但是设计公司却不一定能让产品落地,而他们去找其他工厂生产的时候,又可能会因为二次理解不到位或者材料机械等因素的制约,导致花钱设计出来的产品无法真正落地。而沈瑶家的公司在印刷领域二十多年,本身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印刷经验,又有专业的设计团队辅助,可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公司能真正意义上为客户提供从产品研发、设计、包装、印刷到配送的一条龙服务,真正能为客户达成产品 “从想法到实际落地”的目标。而新推出的这项文创产品的业务很快得到了一些大公司的青睐。

聊起合作过的企业,沈瑶如数家珍:自从公司开拓文创产品个性化定制业务以来,公司为长隆剧院设计制作过大型剧目《龙秀》的立体宣传册;为碧桂园设计制作带立体天宫的月饼盒——“月光宝盒”;为美的集团设计制作“美的中国 鼓舞2021”的湘西苗族主题的立体礼盒;为顺丰速运设计制作龙舟形状的端午粽子礼盒;甚至为国有企业设计过深层水泥搅拌船的立体书……

尽管服务过诸多大型企业,沈瑶依然每天想着如何更好地创新,精进文创产品定制:“文创产品对设计、制作和工艺的要求很高,既要有创意,还得精美且能反映企业的文化特点。目前,一方面我们还是要慢慢摸索文创产品的市场,另一方面,文创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稍不留神又落伍了。”

以她手上正在跟进的项目举例,某企业的文创产品内里已经设计确认完毕,已经开始生产加工了。但是产品的盒子却迟迟没有确定下来。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盒子的颜色、纸张都换了好几次。公司需要百分百根据客户的反馈和需求,一遍遍打样让客户确认。给客户打样这样一个盒子,一次成本大概在五六百块,打样的费用不包含在客户的费用里面,全部由公司承担,即便如此沈瑶依然坚持以客户满意为目标导向。

公司有实力,掌舵人有信念。这是很多老牌公司能基业长青的共同特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纸媒的没落造成印刷市场的萎缩,沈瑶深知:只有勇于创新去弥补文创市场的缺失,切实为企业解决痛点,才能在整体没落的印刷行业中闯出一片新天地。“公司从做传统印刷转型为做儿童立体书,再慢慢往文创产品设计这一条路走,哪怕是传统制造业,也一定能走出一条新路来。”

在她的规划里,公司未来是要逐渐转型成一家“轻印刷,重手工”的个性化产品设计和制作的公司,专注于为各个行业的企业设计、生产有个性、高端、精美的文创产品,为企业提升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这听起来是一个小众而美好的行业,而沈瑶本人正迈着她年轻的步伐和热情的活力,坚定地朝这个方向走去。“

我们在高明有6万多平方米的自建新厂房,公司计划于2022年初搬厂,之后我们会更加专注地往个性化定制方面发展,继续为客户开发有创意的产品。”她深知在上个年代,父亲用自己的热忱和努力打下了一片印刷的天地;而今作为家中长女,她接过印刷厂新的一棒,她要在父辈的印刷产业基础上开辟新一代 “文创手工产品定制”新赛道。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