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升级新路径

分享到: 更多
2016-02-16 来源:丰城经信委

  去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南康召开全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升级推进现场会。会议主要是交流江西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和动员部署下一步工作,为全省产业集群发展指明了方向。此次会议是动员会,更是誓师会,不仅擂响了全省工业产业发展升级的战鼓,而且吹响了新一轮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号角。发展升级的核心是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的关键是工业升级,工业升级的主要动力就是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新路线,全省上下牢牢把握“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的战略总要求,树立工业兴省、工业强省战略目标,改革创新,开拓取进,扎实工作,全力谱写江西未来工业经济发展美好蓝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西本土化气息的产业集群发展升级新路径。
  一、精心谋化、锐意进取,全力促使产业集群强势推进
  “十二五”期间,江西省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增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去年,面对重重压力,工业经济却实现了逆势上扬,为产业集群发展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一是规模在壮大。据统计,2015年全省工业60个重点产业集群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超9000亿元,占全省工业比重由2014年的29.8%提高到2015年的30.5%,已经达到全省工业总量的近1/3。二是数量在扩大。目前,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增加到35个,接近集群总数的60%。其中,超200亿元产业集群11个,南康家具、新余钢铁2个产业集群突破600亿元。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局面已经初步形成。三是质量在提高。全省工业重点产业集群新增企业1779户,集聚相关企业11866户;建立各种公共服务平台239家,集聚各类服务机构517个;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03个;新增就业人口7.5万人,带动社会就业105.7万人。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产业集群发展升级的势头蒸蒸日上、成果丰硕。
  一是描绘规划发展愿景,打造出产业集群方阵架构。切实落实“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服务赣东北开放合作、赣西经济转型发展、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吉泰走廓四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抚州深化区域合作加快发展政策的推进。首先,坚持规划引领。严格按照《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江西省工业重点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总体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论证,以产业规划指导为主抓手,积极培育发展壮大一批特色产业集群。针对工业产业升级发展思路,研究制定了《江西省重点产业集群推进工作方案》,要求每个重点产业集群根据产业发展趋势,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产业键图,明确产业定位,提出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使产业规划系统化、条理化、精准化。其次,加大政府引导。按照市场化发展方向,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协同推进的产业集群工作推进机制,积极构建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主导体系,加强对产业集群建设的规划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让资源在市场配置中更加有效。重点打了造铜、石化、钢铁、纺织、建材五个全省支柱产业集群,使支柱产业集群裂变扩张、区域对接、协调发展。同时,通过按照“做强一批、做优一批、做精一批”的原则,加大了对全省14个重点工业产业的开发力度,提升重点产业在产业集群的基石作用,形成重点产业中衍生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发展升级又扩大重点产业规模,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再次,注重区域分布。充分发挥紧邻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的独特区位优势,依托京九、浙赣两大铁路主干线,打造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条十字形产业驱动轴。目前,全省60个工业重点产业集群有40个集中在南昌、九江、宜春、吉安和赣州等市,产业集群分布与区域发展实力大体相当。突出打造了昌九一体化工业产业引领格局,围绕南昌高新开发区、九江经济开发区两个千亿产值园区为重点核心,辐射周边产业开发。注重开发了南昌小蓝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南昌高新区光电及通信产业集群,九江沿江铜铁产业集群。充分利用赣南原中央苏区振兴计划重大战略,注重开发了南康家具产业集群、赣州稀土磁性材料集群、龙南稀土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二是坚持实施“一群一策”,培育成核心产业发展升级。发展升级是“十六字”方针的核心,包括产业、开放、创新、区域四大升级,四大升级都与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息息相关。产业集群责任主体认真执行“一群一策”方针,选准突破口,主攻薄弱点,逐步打造和建立起各具特色,名副其实的核心产业集群。一方面,逐步加大对核心产业集群的培植。依据《关于工业重点产业升级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乐平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新余钢铁及钢材加工产业集群,贵溪铜及铜加工产业集群、上饶经开区光伏产业集群、九江沿江钢铁产业集群五个产值过300亿元产业集群发展意见落实。通过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体系完备、品牌过硬的产业集群,为全省产业集群树立标杆、形成样板,引领其他中小产业集群发展升级。另一方面,研究制定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政策措施。各相关部门充分依据产群政策要求,及时制定了对应措施,积极作为、狠抓重点。例如,丰城再生铝产业集群具有几十年发展历程,克服了以前产业分布凌乱,没有规模的弊端。丰城市委市政府通过科学谋划,准确定位,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扶持企业税收返还和专项扶持资金政策,帮助一批中小铝企业顺利度过金融危机。同时,以打造资源再生铝循环产业基地为平台,促使一批中小企业成功转型,产业集群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越做越好。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寻求产业集群发展爆破点,立足长远、打牢基础,高位推动,重点打了造钨、稀土、锂电三个特色资源优势产业集群,成为持续拉动工业经济裂变式发展的新动力。此外,充分发挥本省企业品牌、技术、市场优势,加快开发了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进一步构建核心产业集群联盟。
  三是发挥园区载体作用,搭建立体“点线面体”构造。产业集群不是简单意义的企业扎堆,而是特定区域集聚形成的经济载体,它是一个立体的产业生态系统,由“点、线、面、体”四个环节构成。围绕“点”-龙头企业、“线”-产业链条、“面”-工业园区、“体”-市场体系四个工作层面为中心,打造龙头带动明显,配套协作紧密,创新动力强劲,平台支撑有力,生态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一是在“点”上下功夫。龙头企业就是核心产业的重心,就是产业集群的“脊梁”。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打造再好的产业集群都是空话。我省积极培育了江西铜业集团、江铃汽车、新余钢铁集团、江西萍钢实业公司等省重点龙头企业,产值都在几百亿元以上。建立了重点企业调动监测机制,实行“月度跟踪、季度分析、年度考评”全程化、常态化工作体系,力促企业裂变壮大。江铃以30万辆整车基地投产为牵引,先后上马江铃股份、江铃控股等6个整车项目,集聚129个零部件项目,成为江西汽车零部件企业最齐全、最集中的区域。九江市依托九江石化8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项目,在浔阳区、彭泽县规划建设1000亿元产值石化产业园,集聚吸引了九江石化、齐鑫化工等20多家规模以上石化企业。二是在“线”上做文章。提升产业链条,坚持在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扩大了以产品生产的上下游供销关系为纽带,推动产业链向两头延伸,形成完备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强化了内外产业集群合作对接,催生建立一批延链、补链、壮链的大型产业项目和配套项目。发挥招商引资的作用,推行链式招商,产业招商理念,突出了一个好的产业链项目就是一个产业集聚,一个好的产业集聚就是一个经济板块,一个好的板快就是一个城市功能区。三是在“面”上寻发展。园区是产业集群的载体。目前,全省60个产业集群绝大约数都分布在全省94个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中,园区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阵地。近些年,提高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了园区规范化进程,积极借鉴和探索了园区建设新的发展模式,使园区承载能力逐步增强,聚集效应逐步明显,产出规模逐步提高。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全省已经形成了过百亿元园区73个。四是在“体”上见成效。市场体系优劣是衡量产业集群发展是否健全的标准。随着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市场体系由原来“硬件”逐步向“软件”转变,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成为市场体系的新兴附属产业。目前,全省全力推进了“生产+销售”,“产品+市场”,“制造+流通”的融合发展,把产业集群发展建立在专业市场的体系内,使园区产业,物流平台,电子商物都经过集中统一,整合共享,联合协调。例如,南康家具产业集群拥有7000多家企业,通过市场体系,直接带动15个配套产业集聚,形成了3000多家成品生产企业、2000多家配套工厂和1000多家辅料工厂的产业规模。
  四是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大幅提高产业集群升级服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大了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和优化服务改革的力度。在生产要素保障,财税扶持力度,企业融资能力,保障集群发展用地,强化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人力技术支撑等方面都有明显成效。一方面,建立了       联系重点产业集群工作服务机制。去年,对60家产业集群相关企业反映的上百个问题和困难,实行联系点定时、定人、定事“三定”解决机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产业集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发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作用,支持了36个重大项目。同时,专门利用产业集群发展风险补偿金、财政贴息资金,支持了一批重点产业集群企业。另一方面,利用了产业集群平台增值服务。已经搭建了信息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平台、要素保障平台、物流服务平台“四大平台”建设,形成与整合各种服务资源,满足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和公共服务需求,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如落实省政府对企业增产增效用电增量奖励政策,去年就有几百户企业受益;推动贵溪冶炼厂等8家企业列入省首批直供电试点单位,节约用电成本约3000万元;先后帮助51个重大项目解决省级用地指标2.3万多亩;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园区标准厂房、工业综合体建设。另外,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开放式实验室和区域性、行业性的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加快完善科技和产业服务支撑体系,为下一轮产业集群发展改革升级增添动力。
  二、客观分析、提高认识,准确把握产业集群基本现状
  我省工业产业集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由于地域、市场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综合因素影响,省工业重点产业集群还处于企业集聚的初级阶段,与沿海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全国的工业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三省,产业企业主要排布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交汇融合之间,每个省份都有几个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知名度的核心经济发展产业集群。江西省虽然毗邻长三角和珠三角腹地,但是区域发展实力与经济发展实力不相匹配。目前,我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只有广东的1/5,浙江的1/2;广东过百亿的企业180多家,而我省总共才十几家,不足广东的1/10。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我省产业集群薄弱环节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产业规模不大;二是企业实力不强;三是配套协作不够;四是创新能力不强;五是支撑体系不全。
把握我省产业集群基本现状要认清和克服三个矛盾:
  -产业集群发展短板与资源优势矛盾
  -产业集群自主竞争与重复建设矛盾
  -产业集群低端开发与创新发展矛盾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做好产业集群发展升级,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经济发展八大关系为指导,高举工业兴省、工业强省发展战略旗帜,把握机遇、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注重围绕“三个”把握,坚持速度、深度、厚度同步实施,推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做大变强。
  一是把握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升级的速度。面对兄弟省份的强势崛起,是压力也是动力。产业集群发展要迈开大步伐,否则距离就会被甩开拉大。要牢固树立产业发展,速度为先,小进步也是大落后的观点。速度体现在以下几点:招商引资的进度。招商引资要发挥产业引挚作用,加快招商平台的宣传,加快招商项目的引进,加快招商签约的落地。要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快、准、狠”的特点,加强与中央企业、外资企业、沿海大型民企等重要龙头企业的对接。政府服务的进度。一个好的项目从签约到开工时间的长短,是检验当地政府服务效率的指标。信息产业化时代,商机往往跟时间赛跑,超前发展才能赢得竞争主动权。如果延误项目开工,形成产业停滞,影响的不仅是单个产业的发展,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会涉及到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升级。要提升协调服务能力,招商、工信、发改、规划、财政、国土、税务等重要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共同协调,形成一体化、专业化政务服务体系。
  二是把握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升级的深度。一个工业产业集群包括几十个相关附属产业,每个相关附属产业又能延伸几个相关产业,产业与产业之间有种无形的牵引力、吸引力,形成“田”字型框架结构。发展产业集群的深度,就是要最大化推进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遵循链式发展原则。同时,要进一步突破传统产业发展思维的影响,认为单个产业集群就是相互独立的、个体的。要强化各产业集群之间的互相支撑、协同发展,支持省与省、市与市、县与县之间重点产业集群在辖区内对接,使外企与内企、国企与私企形成战略联盟、优势互补、共促发展的局面,要针对每个产业集群制定专门的发展构思,瞄准前沿性、科技性、创新性产业的对接,促进产业集群延伸从“一无所有”到“无中生有”到“应有尽有”。围绕加快转型升级,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向精深加工延伸,产品向终高端迈进。
  三是把握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升级的厚度。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30000亿元,其中60个重点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超9000亿元,占全省工业的近30%;钢铁、有色、石化、纺织、建材五大传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的50%以上。从中可以看出,产业集群与支柱产业两者集中度不高。以产业集群为代表的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没有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要提升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升级的厚度,就要坚持产业集群多点开花、齐头并进,在做稳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提升新兴产业的占比,推动传统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要健全服务机制,加大对政策、资金、人力、科技的投资力度,逐步完善20个示范产业集群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集群发展升级建立可靠的技术保障。依据《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工业园区升级发展的指导意见》等“1+3”文件,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全省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比重50%以上,形成一批功能定位清晰、规模优势突出,集群效应明显的特色产业体系。
  三、坚定信心、因势利导,全力打造产业集群提质增效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面对“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机遇与挑战共存。要立足长远、高瞻远瞩,站在全局高度审视工业发展对于推动经济作用的意义,把打造产业集群提质增效作为谋划规划发展蓝图中的靓丽一笔。持续深入实施以工业为主导,加快集群项目推动,集群园区升级,集群产业裂变,促进全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注重规划引导,优化集群分布。以“发展升级,规划先行”为原则,逐步形成特色明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产业聚集,工业区与城市群互动的“一核二轴三带+基地”工业空间架构,逐步形成赣东、西、南、北、中特色产业集群分布区。一方面,各地要按照全省统筹布局,围绕发展壮大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合理规划制定产业集群。已完成规划编制的,要根据全省产业布局要求和发展变化情况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把规划作为今后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升级的“指南针”,引导产业集群、集中、集优。另一方面,要明确产业分工,完善产业配套,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企业相互依存、生产要素互补、上下游产业配套、区域经济错位发展格局。要坚持产业集群规划的衔接,形成省市县三级集群规划标准,使发展方向一致。同时,进一步加大项目、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衔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协调推进产业集群衡化。
  二是加强项目投入,提高集聚水平。项目是产业集聚的根基,是工业发展的后劲。要按照产业集聚区域分布,主攻投资额几十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坚持重大项目带动、重大项目拉动、重动项目促动,统筹协调推动产业进一步集聚。一是做强项目。加快实施一批重点产业技术改造项目,积极鼓励集群企业通过项目重组、技术合作等方式做强做稳。同时,加强校企对接,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学校技术资源,提升项目技术开发层面。二是做精项目。按照“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方案,加快开发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的重大项目,确保项目层次分明、梯次推进、有效续接,以项目建设的“加速度”赢得赶超发展的“大跨步”。三是做好项目。围绕集群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链条,加大对“园区+基地”项目筛选,协调推进一批产业项目建设,提高产业配套水平。大力实施“每月调度分析、季度现场督察、半年组织观摩、年度评先选优”制度,力促项目越做越好。
  三是优化协调配套,搭建综合园区。要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坚持产业定位、产业规划、产业集群和产业政策“四位一体”,注重顶层设计。要加强发展改革、工信、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充分利用信贷、税收、贴息、投资补助等多种手段,调动社会资金对重点产业集群的投入。充分完善创业资本进入机制,鼓励多元资本参与创业投资。进一步积极做好企业上市的各种准备和服务工作,加快重点产业骨干企业上市步伐,形成政府资金引导,社会投资主体,金融信贷支撑,风险投资补充的“三位一体”资金配套体系。不断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展销会和促销会,支持企业组建产业销售联盟,加强与各类专业市场的合作。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园区和企业共建电子商务平台,面向集群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构建研发、制造、销售、物流一体区的集群产业体系。坚持产城互动发展,推进省级园区扩区调区,完善基础设施和生活生产配套,提升园区对产业集群生产的承载能力。
  四是健全政策体系,激发发展活力。加强对集群产业的组织领导及规划实施、统筹、指导、部署和协调重点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及时建立产业发展责任倒逼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鼓励龙头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企业集聚。加大对重点产业所需的煤电油运,土地等生产要素调度,完善电煤调运和储备机制,确保各项需求有序供应。完善人力资源和科技支撑体系,一方面,要创新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的优秀人才和领导军人才来江西工作,为产业集群升级发展储备充足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大鼓励和支持省重点工业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建立博士后工作流动站。不断简化各种行政审批程序和事项,提高政府效能,优化协调服务。要对重点产业集群项目、重点企业,实行政府挂牌服务,予以重点帮扶。按照“审批提速、服务提质、效能提高”的要求,优化联审联办流程,逐步推行网上审批。进一步提质加速,建立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打造优质高效的产业集群。(江西省丰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熊鹏 )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