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啤酒卖不动 中国消费转型升级

分享到: 更多
2016-07-05 来源:京华时报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方便面和啤酒是消费者的“心头好”。不过,“常胜将军”也会陷入泥潭。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近期发布的《中国购物者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的销售额增速只有3.5%,为五年来的最低点。

    A 方便面、啤酒不红了,因为工作人口下降?

    报告指出,针对蓝领工人的产品受到冲击最大。以销量来衡量,方便面销售下降12.5%,啤酒销售下降了3.6%。“超值啤酒”的销售比高端啤酒下降得更厉害。但是,其他品类继续增长强劲。比如,化妆品销售增长15.5%,护肤品增长13.2%。

    报告认为,方便面和啤酒销售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作人口的下降。报告还提到了另一个原因,就是低端制造业岗位被转移到孟加拉国和越南等成本更低的地区。

    其实,销售下滑的原因还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绝大数人之所以选择吃方便面,无外乎是因为其便宜、方便。而如今电商外卖快速崛起,几大商家在全国快速布局,用户APP下单立等可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侵蚀了方便面的市场。

    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对健康的追求自然也会随之提高,方便面在人们的心中,“没营养”、“不健康”的形象也逐渐被放大。2015年AC尼尔森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有四分之三的中国受访者表示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被认为“健康”的食品。

    对于报告分析中啤酒销售下滑的原因,财经评论员余丰慧并不认同,认为有失偏颇。

    余丰慧:首先可以说,蓝领阶层因为制造业不景气失业率可能是在提高,但是通过这两样消费品是反映不出来的。除了高端啤酒,啤酒产业的前景本来就不太好,再有普通百姓啤酒的消费力也是很强的。这个说法起码有些偏颇。

    B 追求颜值更舍得花钱,健康食品表现出色

    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的销售额增速仅达到3.5%。虽然增速不尽如人意,化妆品的增长依然可圈可点。其中,护肤品销售额增长达13.2%,彩妆的销售额增长达15.5%。

    余丰慧认为,和化妆品、护肤品的销量增长相对比,方便面和啤酒销量的下滑恰恰说明当前中国消费者消费品质的提升,这是中国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

    余丰慧表示,收入增加,享受层次提高,啤酒、方便面这种基础层次的消费是要下降的。过去我们是吃饱喝好就行,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而现在不是了,现在我们要追求享受品,人的形象要好,颜值要高,对化妆品的需求肯定会增加的。

    另外,报告还显示,随着消费者对健康更加关注,健康食品表现出色。

    2015年包装食品销量呈现一个持续下滑的趋势,糕点、糖果和冰淇淋的销量跌幅全都超过11%,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消费者对于健康更加关注。

    同时,健康食品的表现则十分出色,酸奶销售额增长了20.6%,功能型饮料上涨了6%。

    C 钱都花到哪里去了?非快消品类更吸金

    快消品销售增幅跌至5年最低,那么消费者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报告认为,有消费能力的中国消费者开始将消费重心转移至非快消品类。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成熟,快消品在家庭总支出的占比不断缩小,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另一方面,与健康、生活品质、旅游和娱乐消遣等相关的行业,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从2011年至2015年,影院收入每年平均涨幅高达35.4%,出境游涨幅28%,净水器销售额则增长超过50%。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