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困解难,深度帮扶中小微企业再发力

0
2022-05-18 来源:中国电子报

  ——《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解读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近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以下称《若干措施》),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为何出台《若干措施》?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纾困工作,针对中小微企业资金短缺、成本上升等问题,2021年以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北京、天津、河北、深圳等28个省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持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帮扶企业渡过难关。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出台中小企业纾困政策25项,涉及减税降费、资金支持、融资促进、稳岗就业、权益保护等方面。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等政策的落地实施,纾困支持效果逐步显现。清欠款项方面,截至2021年12月末,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各地各部门累计推动清偿欠款超过220亿元,中小微企业款项支付保障不断加强。企业融资支持方面,截至2021年12月末,中国人民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22万亿元,同比增长27.3%,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5.7个百分点。减税降费方面,截至2021年12月末,税务总局、财政部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办理缓缴税费2162亿元,全国小微企业每百元销售收入缴纳税收同比下降12.4%。用电保障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电力生产由降转升。1-2月份,发电量131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

   然而,受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国内疫情多发等因素影响,近期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增加,生产经营形势不容乐观,出台新的纾困政策尤其必要。此次《若干措施》涉及十项关键举措,为中小企业进一步纾困,内容包括:积极安排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专项资金;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力争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扩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服务覆盖面;支持银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将处于产业链关键节点的中小微企业纳入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加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鼓励开展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和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深入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和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等。

   《若干措施》出台,进一步丰富了中小企业政策体系,也充分显示出党和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一贯重视、持续关心和大力支持。

   政策特色鲜明意义重大

   《若干措施》出台及时、特色鲜明、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深度帮扶中小微企业再发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施策精准。突出强调了针对性、务实性和可操作性,增强服务、着力实践、重在实效。既有短期纾困帮扶政策,包括对当前中小微企业困难主要问题的针对性措施;又有长期培育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政策,尤其是对重点企业进行定点培育。

   二是内容全面。《若干措施》包含了专项资金、企业贷款、融资担保、汇率避险、账款清欠、保供稳价、数字化转型培训以及开展中小企业服务等多个方面指导性政策,有效地覆盖了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难。

   三是目标明确。针对短期问题的政策建立在对现状的深入了解基础上,目的在于解决需求不足、成本偏高和流动性困难;针对长期问题侧重创新、规范管理带来竞争力提升。即有全面的纾困支持,又有重点支持,有效地支撑了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复苏。

  四是手段具体。《若干措施》具体列出了财政、金融、数字转型、服务等多项具体做法,使得后续政策落地和考核有的放矢,为地方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出台更为具体的政策提供了明确指引。

   五是执行有力。《若干措施》中的每项措施都有具体部门负责,落实到位。中央层面各部门协调出台指导文件,中央部委应对共性问题,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贴近企业、了解企业的优势,有效推动了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落实政策。

   要在政策执行方面下功夫

   《若干措施》为中小微企业送上了“定心丸”、“暖心包”和“强心剂”。下一步,需要在具体政策措施的强化执行方面下功夫,使广大中小企业真正受益于这些政策,从而顺利实现从摆脱困境到转型发展的阶段性攀升目标。

   一是确保已出台的各项助企惠企政策落实到位。加快督促地方政府尽快出台深度帮扶中小微企业具体举措,最大限度地让中小微企业得到实惠。建议组织开展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评估,确保已经出台的各项“减、免、缓”助企惠企政策,做到“应减的减到位、该免的免到位、能缓的缓到位”。

   二是全面加强中小企业精准服务支持。立足“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和中小企业服务月,积极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作用,着力提供精准服务。要真正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探索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新渠道、方式和方法,让广大中小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起、用得好,尤其是要围绕纾解难题、促进发展,聚焦短板弱项,帮助中小企业切实解决生产经营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精准满足企业的服务需求。

   三是着力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高中小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应当充分发挥北京证券交易所主阵地作用,加强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带动社会资本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此外,建议进一步开放市场、创新、资金、数据等要素资源,推动各类产业实体与金融政策衔接,促进金融体系与重点领域和重要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互动,促进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赛迪智库中小企业研究所所长 杨东日)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