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经济将持续回升向好

0
2024-01-19 来源:中国商报

国民经济回升向好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2023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2%

 

  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初步核算,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展望2024年经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在不断积累增多,2024年我国经济将持续回升向好。

 

  1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2023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GDP增速目标圆满实现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稳步提高,达到89358元,比2022年增长5.4%。

 

  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2023年我国经济表现良好,实现了预定的增长5%左右的总目标。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的稳步改善以及转型升级的积极推进等因素。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认为,对全年经济拉动主要贡献项是最终消费支出,特别是服务消费。数据显示,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比上年提高43.1个百分点。

 

  核心CPI总体平稳

 

  2023年全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7%,核心CPI总体平稳。

 

  从2023年12月数据来看,CPI同比下滑0.3%,连续三个月负增长;环比上涨0.1%,为连续两个月处于负区间后首次转正。康义表示,最近价格下降,主要因素是食品和能源价格回落。此外,CPI的下降是阶段性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回升有基础、有条件。春节假期临近,食品消费需求增加,外出就餐、走亲访友、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更加活跃,这些都会助推CPI季节性回升。

 

  从近期情况来看,不论是企业还是居民的预期信心都有边际恢复迹象。2023年12月,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达到55.9%,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的指数达到60.3%,均处在较高景气区间。四季度,规模以上企业景气指数是109点,比上个季度提高0.4个点。1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比上月回升0.6个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谋划2024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并明确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工作方向。康义表示,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会得到逐步缓解,居民消费价格有望随之企稳回升,预计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会温和上涨。

 

  房地产市场调整转型

 

  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房地产市场目前处于调整转型的过程中。康义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房地产投资、销售等指标降幅收窄。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9.6%,降幅比上年收窄0.4个百分点。从70个大中城市监测情况看,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在温和上升。二是房地产竣工面积增加较快。“保交楼”工作在稳步推进,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竣工房屋面积比上一年增长17%。

 

  康义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有较好基础。城镇化数量和质量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2023年城镇化率为66.16%,和发达经济体80%左右的水平相比,还有提升空间,我国城镇化仍然处在持续发展过程中。

 

  此外,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正在积极构建中,这是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其中,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中村改造都在快速推进。随着这些工程有序推进,将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在住房、居住方面急难愁盼的问题,同时也会带动房地产相关投资消费,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展望2024年经济,康义表示,我国面临的机遇要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在不断积累增多,2024年我国经济将持续回升向好。(记者 马文博)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