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IEC空气净化器标准制定 格力让“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分享到: 更多
2018-04-25 来源:中国轻工业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近日,IEC TC59 PT63086《家用和类似用途空气净化器性能测试方法》标准项目组(以下简称标准项目组)第3次面对面会议在意大利威尼斯召开。作为中国代表团中唯一的企业单位,格力根据自身产品开发、标准制定的经验,在会议上提出诸多有价值的建议,为“中国造”赢得了相关领域国际家电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打造核心科技 争取国际家电标准制定“话语权”

      随着全球范围内大气污染的加剧,室内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人们对空气净化器的产品质量和性能愈加重视。但在国际范围内,统一且权威的空气净化器性能测试标准却处于长期缺失状态,不同地区相关标准各有差异,不但造成了空气净化器产品性能衡量难度高的问题,更加剧了由技术标准要求不统一带来的贸易壁垒,空气净化器的国际标准制定迫在眉睫。

      针对这一现状,国际电工委员会(简称为IEC)牵头组织了标准项目组。项目组于2016年12月正式成立,中国为主席单位,包括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瑞典、英国、意大利、荷兰等空气净化器产品发展领先的国家参与其中。

      据悉, IEC成立于1906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负责有关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IE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为ISO)、国际电信联盟(简称为ITU)并称世界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

      格力得以成为空气净化器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者之一,得益于其在空气净化器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市面上的空气净化器大多采用传统滤网式净化技术,该技术净化效果单一,定期更换滤芯费钱又费力,让消费者头疼不已。

      格力自主研发的零耗材空气净化器采用国内首创的CEP空气净化技术, CEP(Constant Effect Plasma)净化技术即等离子体恒效净化技术,是行业近几年比较新颖的除尘技术。该技术通过电晕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使PM2.5等颗粒物带电,带电的颗粒物连同细菌残骸等一同被收集极收集,用户只需要定期拆出净化部件清洁即可。该技术实现去除颗粒物无耗材、相对过滤式衰减率低,且高效杀菌,消除二次污染,开启 “绿色”净化技术的先河。

                    肩扛企业责任 赢得 “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的“通行证”

       近年来,虽然“中国制造”参与国际标准的比例有所提升,但参与起草、制订等实质性的工作依然较少,在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我国企业大多处于“失语”、缺位的状态,这种客观上的弱势局面亟待扭转。

      据了解,在参与国际标准化方面,ISO的160多个成员国中,少数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标准占了标准总数的95%。中国虽然是ISO六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制定的标准数量却仅占总数的0.7%,我国提交ISO、IEC并正式发布的国际标准占比仅为1.58%。

      针对此现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建议》。董明珠在这份建议案中指出,“国际标准化的参与程度,不仅关乎我国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能否夺下国际市场,在推广我国先进技术、弘扬中国品牌方面,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格力说到做到。此次,格力代表“中国造”参与IEC空气净化器标准制定,不但再次向外界彰显了格力于空气净化器领域的自主创新实力,还让“中国造”再次拥有了国际家电标准制定的主动权。

       实上,格力去年就曾先后参与美国和加拿大空调国家标准的制定。美国是全球标准最严格的空调市场之一,作为中国企业的第一次,格力以美国为开端开启了中国标准走向世界的大门。

        这些只是格力近年来将技术优势打造成标准优势,积极并成功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缩影。多年以来,格力电器坚持以顾客需求和社会责任为导向,制定了远比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更为严格的企业标准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手段。以家用空调产品检验标准为例,格力已制定了1582项严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试验项目,其中零部件试验1402项、整机试验180项,涵盖功能、性能、可靠性、环保、安全等多方面先进性指标或要求。

        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在制定国际标准过程中把握主动权,同时,产品要想打入国际市场,攻克技术贸易壁垒需要与标准相结合。掌握国际标准制定权能为企业破解各种技术贸易壁垒提供一大“利器”,也是中国造真正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