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标2.0奔新程 领航数字化转型提速推进

0
2020-10-28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10月22日,在两化融合暨工业互联网平台大会期间,数字化转型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推进会在苏州举行。本次会议由中信联、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北京国信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院承办。会议以“数字化转型开启融合发展新征程”为主题,多维度、多层次呈现两化融合工作进展、成效、计划和策略。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地方工信主管部门,地方国资委,中央企业集团、各行业协会、各重点企业的代表共计6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一)标准引领,数字化转型开启融合发展新征程

 

立足两化融合新征程,围绕加速数字化转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一是在更广范围推动全要素全产业的融合发展。两化融合作用范围要由解决企业内部资源综合优化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优化延伸,由单个企业转型升级向产业集群整体创新延伸,由以制造业为主向以先进制造业引领的“产业与科技融合”、“产融融合”、“产教融合”延伸。二是在更深程度破除传统模式机制对融合发展的禁锢。在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打破传统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利益壁垒和藩篱,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创新发展动能。从深化数据驱动的企业组织管理变革向深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变革和深化市场化机制变革演进。三是在更高水平探索融合引领、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加快从过去以引进模仿为主,迈向集成创新和自主原创的发展阶段,补齐短板、构建生态、走向全球,走出一条更适合中国国情、更符合信息时代发展规律和趋势、更能掌控发展原动力、更具有普遍价值的两化融合之路。

标准引领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其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绘制蓝图、凝聚共识。通过构建参考架构,形成标准体系,描绘出融合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内容框架,厘清工作界限边界和配套关系,形成各推进主体间共同话语体系,凝聚深化两化融合、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共识。二是刻画规律、引领发展。通过总结凝练大量企业最佳实践,形成具有普适规律的方法工具标准,帮助企业有效导入先进理念和方法,将最佳实践内化为可操作执行的方案,引领转型创新实践,最大程度获得价值效益。三是汇聚资源、强化协同。通过标准协同研制与推广,以标准为纽带汇聚政产学研用等各类创新资源,共同打造良性运转的服务市场生态,强化工作协同,促进专业服务市场能力的不断提升。

2010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逐步探索形成了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引领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取得显著成效。贯标1.0时代,共推动2项国际标准发布实施,12项国家标准完成立项,7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17万家企业开展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3万多家企业通过管理体系贯标开展数字化转型实践、打造信息时代新型能力体系。下一步要进一步强化标准引领,全面推进贯标2.0,一是扎实做好标准研制工作,中信联等产业联盟充分发挥团体标准制定灵活、产业实效大等优势,瞄准急用先行的领域,快速将经过验证的产业最佳实践转化为标准。两化融合管理标委会(TC573)不断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强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和项目库建设,继续深化国际标准化合作,提升标准国际影响力。二是全面深化企业贯标推广。各地工信主管部门积极开展贯标2.0试点示范,探索以能力分类分级建设推动区域企业全面加速数字化转型新模式。大型企业围绕企业整体能力建设重点推进全链条贯标,探索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步开展核心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竞争力。优秀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合作,联合开展新型能力建设试点示范工程,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能力建设样板,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应用推广模式。三是完善市场化服务生态。中信联等单位进一步发挥好平台和纽带作用,分行业、分能力研制配套方法集、工具箱和案例库,共建在线服务和知识分享平台,加强服务全过程社会化监督和行业自律,完善市场化运行体系。服务机构着力加强高水平专业人员培育,规范服务行为,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共创、共建、共享良性发展的价值服务生态。体验中心或培训机构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加快标准研制、应用、服务等相关人才的培养,加速标准核心知识的普及和再创新。

 

(二)贯标2.0全面推进,驶入数字化转型全程服务新阶段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制、实现大范围推广并正在向国际输出的管理体系标准,以2020年为分水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入贯标2.0时代。过去几年,贯标1.0主要致力于理念和方法导入,解决企业共识形成和机制建立的问题,支持企业合理、规范、有效地推进融合。贯标2.0致力于提供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程服务,解决具体执行和逐级提升过程中方法工具支持、解决方案实施、管理机制落地、成效跟踪优化等问题,从而支持企业围绕转型有效开展创新活动,获得转型价值。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聚焦转型。贯标2.0将企业实现转型、获得价值效益作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进的根本目标,全面解构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效益有什么、如何创造和传递以及如何获取等问题,明确数字化转型主要内容、过程方法和路线图,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核心方法和要求,将转型价值效益要求随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过程管理机制同步有效落实,真正获得转型价值效益,激发企业开展贯标的内生动力。

二是突出能力。贯标2.0将更加突出新型能力主线,进一步明确新型能力从哪些维度进行识别,新型能力如何有效分解和组合形成新型能力体系,承载新型能力的载体如何刻画和如何有效建设、运行和优化,以及如何评判新型能力的等级和实现能力逐级跃升等,让能力这条主线更加明晰、更加具体可操作,真正实现以能力为主线将价值效益贯彻落实到两化融合各项具体工作中。

三是分级分类。贯标2.0将根据新型能力先进性和成熟度,分级分类开展贯标和评定,引导企业分级分类开展新型能力建设和实现能力等级的不断跃升,开展贯标咨询服务、评定服务、公共服务等的分级分类,完善贯标咨询机构/人员和评定机构/人员的评级,探索开展分级分类评定结果的采信机制。

四是全程服务。贯标2.0将加强知识赋能,提供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程服务,充分发挥联盟作为社会团体的机制优势,整合资源加强配套方法工具研制和最佳实践打造,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知识传播平台,为企业和服务机构提供集理论体系、工具方法、解决方案、实践案例、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融合服务,提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成效。

中信联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剑在本次会议中介绍了数字化转型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推进策略。他表示,围绕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中信联将通过开展试点示范、研制系列方法工具、开展人才培养赋能、加强全流程社会化监督、推动建立市场化分级采信机制、举办系列宣贯活动等六大举措,完善贯标2.0公共服务,并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打造诊断先行、贯标推进、示范引领、服务升级、平台赋能、政策创新等六位一体协同工作体系,构建基于贯标2.0的数字化转型协同推进体系,帮助企业在分级分类贯标过程中,同步有效实现转型价值效益。

 

(三)成果发布、试点启动,共创数字化转型新生态

 

数字化转型是新时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战略不明确、路径不清晰、过程方法缺失、价值难获取等共性问题和挑战,会议发布了数字化转型及贯标2.0系列成果,启动了地方省市贯标2.0试点示范以及新型能力建设试点示范工程。

一是发布了5项数字化转型核心标准,助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标准内容提出数字化转型五项主要任务、五大过程联动方法和五个发展阶段;《数字化转型价值效益参考模型》标准提出三类转型价值效益、四个价值创造和传递过程、四种价值获取模式;《数字化转型 新型能力体系建设指南》标准提出六大类新型能力、三维度刻画能力单元、六步新型能力分解组合过程、五个新型能力等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新型能力分级要求》标准提出新型能力CL1(初始级)、CL2(单元级)、CL3(流程级)、CL4(网络级)、CL5(生态级)五个等级的建设要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分级指南》标准提出分级贯标、分级评定、分级采信、服务分级、人员分级等基本要求。

二是发布了两本工作手册,加强数字化转型和贯标2.0工作实施指引。《数字化转型工作手册》围绕数字化转型“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如何推”,提出了诊断先行、贯标推进、示范引领、服务升级、平台赋能、政策创新等六位一体的数字化转型推进实施策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工作手册》围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什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是什么、企业如何实施贯标2.0、如何完善贯标2.0公共服务等,提出了五大步骤、八个环节以及六大实施策略。

三是启动了九个贯标2.0省市试点,积极探索贯标2.0全面应用推广新模式。会议期间,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等九个地方省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试点示范正式启动。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两化融合推进处三级调研员、副处长张志平介绍了江苏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试点工作举措,提出贯标2.0推进的八大举措、七项工作目标和四大保障措施,加速推动江苏省产业和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为制造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启动10项新型能力建设试点示范工程,强化贯标2.0细化指导,引导企业以能力为主线推进数字化转型。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盘古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花蜘蛛(泰州)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东华软件股份公司等单位牵头的首批10项新型能力建设试点示范工程正式启动,每个试点示范工程将形成“一套标准、一套样板、一套成果推广体系、一套采信体系”等。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