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贯标 | 某公司业务延伸战略的案例分析(二)

0
2021-10-26 来源: 中信联 AIITRE
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分解与新型能力识别
 
【待分解的关键战略举措】
 
模具使用寿命提升攻坚战……
 
【战略举措对应的价值体系优化创新需求分析
(新型能力预期的竞合优势分析)】
 
通过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开模、修模过程中的材料、人工及生产等待成本,摊薄注塑件加工中的模具相关成本费用占比,同时减少注塑件不良品及相应的返修和报废成本,并配合模具按注塑件产量计费的新模式,在减少客户模具购置费支出的情况下,变现模具使用寿命延长后的利润增加值,形成难以被简单、快速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差异化、构筑护城河。
 
【新型能力预期的业务场景/应用场景和价值模式分析】
 
背景:A公司目前的模具领用、保管、登记、使用、维修、保养、设计等业务活动情况:
1) 由于按以往惯例,注塑加工模具由客户(电器厂商)购置并提供,注塑厂普遍不太关注客户模具的保养,模具问题直接联系客户维修、更换。
2) A公司规定了不同模具常规情况下达到报废和定期检修保养的使用次数要求。
3) 注塑件生产排产采用人工排产,手工开单的方式进行。生产统计由车间统计员每天人工统计生产日报表。
4) 目前使用次数由模房的仓管人员在发放模具时,按生产任务单的加工量人工登记在EXCEL文档中。
5) 生产排产人员在安排注塑件生产任务时,不掌握模具可用情况及累计使用次数,注塑车间员工按派工单领模具时,一方面会占用其生产作业时间,另外有时会遇到模具已报废,或正在维修保养等情况,需停工待料或改派任务。
6) 模具维修保养人员,定期去模房查阅模具使用登记,有时存在模具使用超过规定次数的情况。
7) 模具维修全凭模具师傅经验,没有形成知识积累,新员工培养周期长、成本高。
8) 模具设计时没有固化的知识积累,相同或相似的模具设计问题导致的不良品时有重复发生。
 
新型能力预期的业务场景/应用场景和价值模式:
1) 借助IT工具,实现生产排产人员、模房仓管人员、模具维修人员在各自的排产、模具保管、模具维修保养过程中,可以共享模具实时的可用情况及累计使用次数等信息,确保排产时不会安排不可用模具(已超过报废或检修临界次数)的加工任务,确保模具及时得到检修。
2) 借助IT工具,实现在模具维修时把不良品现象与维修处理方法一一对应记录下来形成知识积累,供质检人员分析不良品原因、维修人员修理模具、设计人员开发模具时参考,辅助提高相关人员技能,减少注塑不良品、提高模具设计质量。 
3) 由注塑车间人员凭派工单到模房领模具,改为模房仓管员根据在线的电子派工单,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模具,并生产前配送到注塑工位上,提高注塑设备稼动率。
4) 结合IT系统开发/升级、注塑机联网改造、以及IT & OT集成,实现模具使用次数由人工统计,改为从注塑机上自动采集,并上传到IT系统中,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战略举措实现路径分析
(新型能力识别和所涉及的主要过程活动分析)】
 
【能力单元1】模具精细化管理能力
组织主体:生产部、模房、设备部、IT部
价值活动客体:通过IT系统实现排产时可自动提示关联模具的可用状态;模房按系统派发任务单提前准备模具,并在计划的开工时间前配送到相应机台;注塑车间员工更换模具后在IT系统中做开/完工标识,系统自动采集设备状态、关键工艺参数、完工数量、完工时间、模具使用次数等数据;使用后模房取回模具并在系统中标识模具完好状态及存放位置信息;模具检修人员根据系统自动提示,及时对模具进行预防性检修和报废评估。
信息物理空间:IT系统(MES或其他系统)、工控网络
 
【能力单元2】模具设计维修知识管理能力
组织主体:质量部、设备部、开发部、IT部
价值活动客体:模具维修并验证合格后,维修人员在知识管理系统中录入不良品现象及相应的维修处理方法,供质检人员培训及分析不良品原因、维修人员培训及修理模具、设计人员培训及开发模具时查询,辅助提高相关人员技能。
信息物理空间:知识管理系统
 
【确定新型能力的预期价值效益目标】
 
到今年底的一阶段目标:
1) 模具问题导致的注塑不良品,从XX ppm下降到XXppm
2) 产品更换规格的平均时间,从XX分钟下降到XX分钟
3) 模具检修超期次数,从X次/月下降到X次/月
4) 模具平均使用寿命,从XX万次提高到XX万次
5) 模具两次修模间隔,从X万次提高到X万次
6) 模具维修知识未录入次数<X次/季度
7) 同类模具问题导致的产品不良批次,从X次/季度下降到X次/季度
 
点评
 
1. 发展战略和新型能力都会涉及竞合优势、业务场景、价值效益,但这两者的差异在于发展战略涉及的竞合优势、业务场景和价值效益的范围,往往会大于新型能力所涉及的内容。只有针对个别非常聚焦的业务战略,也许有可能出现二者范围是一样的情况。
2. 价值体系优化创新的需求是连接战略与新型能力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既是新型能力策划的输入,同时也是战略分析中所分析的特定业务场景下,竞合优势和价值效益的输出。
3. 新型能力建设需求是源于企业发展战略,而非源于单纯的数字技术应用导入或局部的业务需求,因此说新型能力建设是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的核心途径,也是推进企业数字化的主线。
4. 新型能力目标(即价值效益目标)必须能准确度量战略举措预期的价值体系优化创新需求,基于对价值效益目标的持续监视、测量、分析、改进,确保企业数字化转型以价值效益为导向,从而实现客户可获益、投入可变现。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