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数字化转型的难点与方法

0
2022-06-14 来源:老不董课堂
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是由新技术推动的。前三次工业革命都是技术的更新迭代、不断进步的过程,现在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加快数字化转型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经。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阶段,中国企业正在向世界一流企业进发,国有企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 
国企的数字化转型尤为重要。首先,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试点验证的社会责任。其次,国有企业具有行业多样性,其上下游覆盖极广,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数字化转型从战略到执行,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不仅仅是技术的简单应用,需要构建系统性能力,包括组织、资金、人才、监管、生态等支撑要素,整体统筹步调一致协同推进才能取得良好的转型成效。 
数字经济构成主要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其中产业数字化是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数字技术要发挥价值,一定是与产业结合才能取得效果。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在重点行业的落地应用,未来5-10年产业数字化将进入大规模推广期。
 
企业数字化是谁来实现的?一定是离业务最近的人。当前存在的难点是国企传统业务场景和数字技术应用之间往往还存在巨大的认知与沟通鸿沟,在业务规划与实施的博弈中,知易行难的问题屡见不鲜,这就需要业务和技术部门充分沟通协作,聚焦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锚点进行创新场景化解决方案,才能真正帮助企业破局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
另外,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字化转型是对人的要求。如果人人都有数字化创新的能力,能够把自己的工作数字化、组织管理数字化,这个公司就是数字化的公司。如果人人都有数字化创新的能力,能够把自己的工作数字化,这个公司就是数字化的公司。数字化的公司它不仅将创新工作置于组织化的有机运行之下,更是为创新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组织的效率。 
国企数字化转型是一个不断迭代前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需要夯实数字化基础,加快业务核心系统及体系构建,探索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具体阶段可分为:
1、基础信息化阶段:企业完成基础信息化系统搭建,建立企业内部统一运营管理能力。
2、应用数字化阶段:对关键业务流程实施可视化、智能化的流程搭建。
3、全面系统化阶段:开展全局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支持业务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4、智慧生态化阶段:通过AI等技术应用,实现业务管理逐步向全面智能化发展。 
 
围绕“数字国企”的发展目标,聚焦国有企业核心价值增长与创效,需要重点关注8个方面并不断努力:
1、产出与过程。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映射到企业层面,区分企业的投入产出和过程优化,关注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效益比。 
2、企业成长周期。分析当前国企处于什么样的周期,哪些产业可能到了衰退期或发展期,关注新兴产业做好战略布局。 
3、国有属性。体量大、业务复杂、关系国计民生,对经济的影响等属性需要考虑,确保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目标达成。 
4、战略转型与技术转型。大型企业关注战略转型,重组业务形态、组织架构、资源配置方式等,技术转型则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技术开放的架构体系,从而发挥技术的赋能作用。
5、组织形态。通过数字化变革组织形态,激发全员活力,改变认识达成共识进而积极落地,才能加速转型和走向成功。
6、数据要素。数据即是生产要素也是关系要素,合理应用才能释放生产要素和关系要素的价值。
7、创新。应用数字化技术提升业务,通过打造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创新引领能力,为服务国家战略贡献更大力量。
8、生态。与上下游企业、合作伙伴营造共生共创共赢的发展环境,建立面向未来的、融合的、全面领先的生态协同体系,最终实现价值聚合和优势互补。
 国企加快数字化转型,将加速推进新技术创新、新产品培育、新模式扩散和新业态发展,推动我国企业更广更深的开放融入并完善全球供给体系,不断改革创新,引领带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激荡出中国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作者:孙杰
北京鸿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TO,原昆仑数智数字化能力中心技术总监、数字化转型专家、云计算专家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