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APS应该做的管理准备

0
2022-08-29 来源: 智能制造随笔
APS实施比较困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APS系统已经逐步变成一个必备的系统,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企业对于计划业务的美好追求,就是APS从业人员的前进动力,反过来说,企业也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除了传统的基础数据、系统边界划分与业务集成之外,其实在管理方面也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下面从APS良好运行的角度探讨一下企业应该进行的管理变革或者准备。
 
(1)从日包计划到时分计划,时间维度上的细化,要求企业变革开工报工模式。
 
很多企业对于计划业务这个方面来说,还是比较粗放的,典型的就是日包计划,就是规定车间里面的各个资源(包括人),每日应该产出多少工作量。这种一日一包的任务派工,很难实现在当天工序之间的周转衔接,尤其是不同资源之间的周转衔接。即使有资源之间的当天发生的工序衔接,也大多是依靠现场资源之间的自主协调来实现的,而非依靠计划员事先做好工序衔接的时间规划与控制。如果计划员能够事先做好当天的工序之间的周转衔接安排,其实自然而然的就走到了APS的技术范畴。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显然APS是最精细的那种。
 
一日一包的计划,一般来说得下班前做一下集中报工反馈就可以了。但涉及到一天内时间内小时或者分钟级的衔接,这必然逐步的会要求实现实时的报工。其实这是对企业精细化运行的一种管理要求,很大程度上需要打破原先的习惯。
 
(2)精细且优化的作业计划,必然要求多资源和多业务的协调联动,这也是对于企业业务运行管理的挑战。
 
多维资源并行约束下的资源与任务的配置排产,又如同5M1E所标示的那样,必然要求围绕着作业任务计划牵引多维制造资源的协同,否则作业计划的可执行性将严重的受到制约。而这些制造要素资源,其实是涉及到企业里面的多个职能部门或者相关业务来进行管理的,从而要求这些业务之间进行精细精益精准的协同。假如涉及到库存物料的配套或齐套协同,如果准备的过于缓慢,必然打乱既定计划的有效执行和其内在的协调性。这也是APS的精细性所带来的管理方面的挑战,甚至是一种极致的挑战。在这种局面下,制造企业逐步的必然呈现出依靠手工是难以支撑的局面,必须系统对系统才能支撑,从而对 APS系统之外的其他系统的建设节奏和规范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人的能动性管理,以及能动到何种程度?是决定APS模式的关键决定因素。
 
其实这是传统的两种APS模式,一种是重计划轻调度(适用于机器设备为主的场合),另外一种是轻计划重调度(适用于人力资源为主的场合),其后台的本质核心是计划运行现场的涉及到人的能动性处于不同的程度和阶段而导致的。传统的APS是一种强关联下的强势作业计划,而企业的管理程度如果不能够匹配,失败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以日包计划为代表其实是一个极端,传统的APS是另外一个极端,这两个极端之间是存在着大量的中间状态的,其实说白了就是APS的模式要和管理水平相适应。不仅是一种静态的适应,还要考虑企业管理水平逐步提升,而APS仍然能够动态的兼容,其实这是一种管理和技术的平衡。不会说话的设备资源等等,其实还是相对好管理的,而具有自身能动性的人则具有很大的柔性和不可控,但这就是现实。这其实是一种集中管控还是自适应调整的路线选择。(写到这儿,感觉对于企业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实施APS之前,应该设计一套表格或者问题发现表演方式,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客观的评估,并以此来决定APS的建设和实施模式。后续操办起来。
 
……………………………
 
这个话题及其内涵其实很庞大,笔者从事APS已经10多年了,也确实有很多这方面的感觉,本文也只是从自己的经验体会出发做了一些直观或者感性的总结。
 
作者信息:王爱民,工作于北京理工大学数字化制造研究所,长期专注从事APS技术研究、系统开发与实施应用。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