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与智能制造诊断的差异分析

0
2023-05-08 来源:新工业网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培训班授课时,经常有学员询问,最近很多省份开展的智能制造诊断活动是否就是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此外,在到访某些企业时,企业提及已经通过成熟度等级评估了,但在查询成熟度评估官方平台(www.c3mep.cn)后,却没有企业的评估获证信息,发现企业可能误将智能制造诊断(以下简称“诊断”)看作是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以下简称“CMMM®评估”)。

 
两者工作的确有一定相似之处,例如,都是通过提供智能制造技术服务,以GB/T39116-2020《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国家标准为依据,识别制造企业智能制造发展水平,指导企业运用智能技术提升产品制造能力,政府主管部门可以了解当地企业智能制造建设情况、行业发展短板及提升需求。然而,诊断与CMMM®评估作为制造企业贯彻应用标准的两种方式,还是有一定差别,笔者结合以往诊断与CMMM®评估工作经历,分析下二者的差异。
 
诊断与评估两者在工作目的与导向、工作内容与要求、企业参与程度、工作推广等方面存在差异。
 
 
一、工作目的与导向
 
诊断工作更多的面向是中、小制造企业,诊断的目的不仅是识别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更为重要的在于培养企业员工的智能制造意识。很多企业习惯了传统生产模式,不想转变、不敢转变,甚至看到其他企业的智能制造建设失败经历,对自身企业的智能制造建设持谨慎、怀疑态度。因此,中小企业在资金有限情况下,诊断工作解决“为什么”,要比“是什么”、“怎么做”更重要。
 
还有些企业的管理者误认为智能制造是只有大企业才会做的事,做出来的东西只是为了“炫”,比如,部署了大屏监控看板就认为很厉害。其实真正厉害的不是屏幕大,而是能够实时监控企业的生产业务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在大屏上,也可以推送到每位管理者的手机上,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敏捷支持,“内容”比“载体”更重要。
 
诊断工作在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意识的同时,也带动了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市场开拓。有很多中、小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虽然有核心技术、有行业专业应用能力,但还未形成较强的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在开拓市场时很难撬开企业大门,或者不知道企业是否有智能制造需求,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痛点在哪里,又或者因为之前不负责任的厂商项目失败,给企业带来的不信任感,渐渐造成了制造企业与解决方案供应商间的隔阂屏障。
 
而诊断工作在明确企业实际需求,让企业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诊断服务商再推荐适宜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打破了这种交互壁垒。同时,也避免了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市场中误打误撞,节省了解决方案供应商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制造企业与解决方案供应商合作效率。
 
比如前面提到关于企业智能制造意识的培养,有很多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前期的商务技术对接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引导企业,让企业了解并认可未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等企业意识培养到位,明确需求,企业才开始真正的招投标工作;而这些意识培养工作,如今可以在诊断工作中完成。
 
从诊断工作的另一种结果来看,诊断工作结束也未必要求企业立刻投入资金进行智能制造建设。通过诊断服务过程,企业可以先期导入一些先进的工作方法与理念,吸取些同行业成功案例经验,将企业进行后续智能制造建设的基础打好,包括制度体系、业务流程、操作规范、数据标准的梳理与完善,这些都是实施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也是很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导入系统前必要的工作。企业前期进行充分准备,也有助于后期信息系统项目顺利实施。企业智能制造建设正是从基础做起,厚积薄发的持续化过程。
 
诊断工作通过对国家标准的解读培训,帮助企业构建实施智能制造的基础准备环境。例如,通过讲解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指导企业在“组织战略”、“人员技能”方面提前进行组织人员、战略规划、创新知识方面的准备;在提升“产品设计”效率方面,提前进行各组件、各专业职能人员之间“设计关联要素”的总结与梳理,以此后续开展高效的并行设计;在“工艺设计”方面,总结相似产品、相似特征的工艺路线、工艺内容,提炼为典型工艺文件,可以在后续工艺设计时快速复用已总结的通用不变内容,通过知识复用提高工艺设计效率;在“设备管理”方面,日常收集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发现设备阶段性的性能表现异常,适时调整设备维保计划。
 
以上都是GB/T 39116-2020《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中提到的智能制造理念与工作方法。企业可以将诊断工作看作是国家标准的贯标导入工作,先期导入理念与工作方法,不着急投入建设资金,也能提升生产业务效率。后续企业在建设资金宽裕时,再将这些方法理念固化到信息系统中,使企业管理更为高效。
 
再来看评估工作,评估工作面向具有一定智能制造建设基础的企业。评估组对企业各业务条线智能制造建设效果进行验证,对智能制造团队多年建设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和认定。同时,评估基于统一的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可实现同行业企业跨地域比较,企业知晓在行业中的水平与定位;同时,通过高等级评估的企业,也可将评估结果作为行业优势制造能力的体现。
 
由于评估工作公平、公正、严谨的特性,更能真实反映制造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所有通过评估的企业,都会在www.c3mep.cn平台上定期进行公示。因此,CMMM®评估结果经常被主管部门采信,用于当地智能制造改造奖励资金补助,或作为优先参与申报智能制造优秀示范项目的申报条件。当一个地区的评估企业较多时,综合评估结果也更为真实反映该地区各行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分布情况,以及突出的优势制造产业。
 
另一方面,评估工作还会对企业短板进行分析,提醒企业对建设不足项进行查缺补漏,对后续智能制造工作该如何推进提供一定的方向指引。
 
二、工作内容与要求
 
诊断工作内容根据服务企业的智能制造现状与需求,可灵活策划多样性的活动,包括国家标准解读、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培训、行业优秀案例分享、项目方案评审、政策申报咨询、推荐适宜的解决方案供应商等。针对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对标,诊断可采用多种评价模型,除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国家标准,还可以应用其他多项评价标准,如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省级、市级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申报要求等。
 
此外,诊断工作需要在过程中对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识别企业所处的等级,因此访谈过程中,“等级边界”不明显,需要跨多个等级了解企业情况。有些企业在部分业务领域,如能源管理,只达到“二级”,但是在生产作业的能力单项可能达到“三级”,甚至未来有意愿向“四级”发展,着重进行建设。由此可见,诊断工作内容的多样性,促使服务过程需要多样性的人才支撑,甚至在某些业务领域,需要行业专家对高成熟度等级建设提供规划与建议。同时,在诊断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诊断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抓大放小,集中精力解决企业关键问题与需求。
 
评估工作需要企业首先提交CMMM®评估申请表,申请表中有明确的“等级边界”,不同等级评估有明确的评估团队人员数量、人员资质、评估时间要求。评估围绕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制造过程,突出业务范围的全面性,检查企业是否有能力建设短板,需要企业介绍建设情况与举证满足条款的案例,并进行汇报、演示。
 
还有些企业不以拿证为目的,而是以评估工作为提升契机,在一阶段预评估结束后,基于预评估发现的短板开展能力提升建设,完善信息系统应用,在二阶段正式评估时进行评估检验,获得更好的评估结果,其本质,是国家标准在企业的贯标和深度应用过程。
 
由于评估工作的严谨性,也要求评估工作人员具有智能制造应用验证能力,能够识别企业举证案例是否满足,以及辨别真伪能力,例如设备资源的动态监控,如何判断企业是通过实时设备机联实现,还是后台Excel静态数据驱动展现。还有些应用场景验证需要结合行业制造特点,需要评估团队进行适应性证据采集,甚至引导企业进行举证。此外,评估过程连续、紧凑,且节奏快,信息量大,采用现场编制并发布评估报告的方式,因此对评估人员的专业背景、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有较高要求。
 
三、企业人员参与程度
 
诊断工作的企业参与程度,取决于企业是否对诊断工作有明确的、自发的需求与目标,企业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配合诊断工作人员,那么企业人员的诊断积极性就难以调动起来。为了诊断过程高效,通常诊断工作人员访谈对接的是企业智能制造或IT负责人,但是企业各业务部门人员参与的较少,这也会导致一些诊断结论偏差,即虽然企业智能系统已经建设,但难以了解业务部门的实际应用是否理想,可能系统未真正有效导入。
 
评估工作由于涉及到企业的荣誉和奖励,且评估结果可在国内同行业企业间进行比较,企业会较为重视,甚至会对参与答辩人员设立专项奖励。同时,评估过程要求企业各业务职能主管参与,系统演示智能技术在各制造业务的实际应用情况。CMMM®评估工作按能力子域进行答辩及证据验证,促使企业各业务部门积极主动、充分准备进行举证;虽然评估时间和诊断时间的工作时长相近,但对于评估工作,企业会增加评估前的迎审证据准备过程,企业借此机会开展一次智能制造的阶段性、全面性梳理,这个过程更有益于激发员工对本职能业务智能制造建设的审视与思考,企业人员的参与程度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较高,也是潜移默化的培养并提升了人员的智能制造意识。
 
虽然诊断与评估工作企业高层都会参加,但评估工作企业高层会更为重视。有些企业评估的评估发起人为企业一把手,一把手通过评估末次会前访谈、评估末次会报告发布,更能清晰了解当前企业智能制造建设存在哪些问题,监督各业务职能人员正视弱项问题,并调动企业资源对弱项进行改进提升。
 
四、工作推广方式
 
由于诊断工作注重对企业智能制造意识的培养,当一个地区的大部分企业的智能制造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或智能制造水平差异较大时,建议当地推广面向中、小制造企业的诊断工作,这样政策服务的受众面较广。反之,若一个地区的制造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已经较高,企业大多已具备智能制造意识,再持续推行诊断工作,也会出现诊断成效不明显。
 
如果一个地区,大部分企业具备一定的智能制造基础,生产过程智能技术应用较多,建议这些地区推广评估工作,以激发企业继续智能制造提升的动力。因此,评估工作更适合在智能制造平均水平较好的地区进行精准推广,如一个城市的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等,这些区域的大部分企业智能制造水平较高。否则,在发展水平不均的较大范围地区推广会造成区域内部,一部分区域通过评估的企业数量多,另一部分区域可参评企业数量少,或评估过若干龙头企业后,没有水平符合的企业申请评估。
 
较大范围地域的智能制造水平通常很难整体衡量,地域内部的企业智能制造发展也可能不均衡。如果区域内部处于各等级的企业数量难以预估,则较难制订适宜的奖励政策。而诊断工作的普适性,更适合在较大地区范围进行推广。
 
此外,对于集团型企业,建议系统性推广成熟度评估。集团制企业基于多年的智能化投入,通常具备一定的智能制造基础,部分集团设立统一的信息中心或独立信息化公司。通过开展多家企业的调研评估发现,集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有集中的弱项短板,或者由于企业内存在子公司的收购重组,或者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模式差异,导致集团内部企业的智能制造发展不均衡。
 
通过集团内部企业分别开展CMMM®评估,集团可以清晰了解内部各企业智能制造建设水平,总结各家企业的关键共性痛点,互相学习交流,在装备、工业软件、信息系统等方面统一进行研发和迭代优化,持续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内有徐工、海尔、中车、金隅等集团型企业都在内部积极导入《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通过CMMM®评估,推进整个集团智能制造能力水平。
 
结合以上分析,智能制造诊断与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差异点如下表所示。
 
序号
维度
智能制造诊断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
1
工作组织
地方主管部门组织,当地规上企业自愿参加。企业不了解所处的智能制造等级水平,通过诊断工作得出结果。
制造企业自发提交《评估申请表》至评估机构,申请评估。企业对智能制造水平有初步定位,申请表明确指定申请等级。
2
政策支持
诊断费用由政府下拨给诊断服务商,制造企业不需要付费。
评估费由企业支付,多地出台相关奖补政策,获得相应等级后,政府对企业进行相应奖励,奖励资金抵消评估费用。
3
服务机构
各地政府组织诊断服务机构招标,遴选服务机构。
CMMM®评估工作委员会认定的评估机构。
4
企业水平
以中小企业为主,智能制造建设处于起步或初级阶段。
企业具备一定的智能制造建设基础。
5
项目周期
政府组织启动,每年各地有指定的开始和交付截止时间。需集中开展诊断的企业数量较多。
每家企业诊断时间2~4天。
可随时申请评估,评估两个阶段在3个月内评估完毕。
根据企业申请等级,每家企业评估时间4~6天,准备时间约2~8周。
6
工作目标
识别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培养智能制造意识,开展智能制造基础能力建设,协助对接解决方案供应商。
验证企业实际的智能制造应用成果与能力水平,发现建设短板并改进。
7
工作内容
多种类智能制造标准对标,专题培训、案例讲解、供应商对接等,活动较为多样。结合企业智能制造情况,灵活策划具体活动。
仅对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国家标准。按既定流程,依次验证各业务领域智能制造建设情况。
8
服务人员能力
满足访谈、培训、评标多样化诊断服务活动的人员能力要求。
满足企业重点业务领域的高等级能力建设与规划需求。
通过CMMM® Intro培训,具备多次见习评估经历。对企业举证案例的辨识能力,举证适应性与引导能力,敏捷的反应、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9
企业参与
以智能制造/IT负责人参与为主,一人负责企业多个职能智能制造情况介绍。
各业务部门主管参与,积极举证智能制造应用实际效果,人员参与度高。
10
高层参与
企业高层参与,听取诊断报告。
企业高层较为重视,成立专项工作组,一把手作为评估发起人,提供建设资金保障。
11
工作形式结果
企业诊断前无需进行准备工作。
诊断过程访谈交流轻松,访谈时间较为自由,诊断结果对企业无影响。
诊断等级结论可供参考,广泛摸底当地企业的智能制造发展水平。
企业前期需要细致准备,系统梳理建设成果,举证案例。评估过程连续,节奏较快。企业有未通过评估或降级风险。
评估结论有严谨的证据支撑,作为政府采信、示范评优的依据。
12
工作交付物
政府主管机构有明确规定,诊断报告包含企业智能制造情况、建设方案,实施路线图,推荐的解决方案供应商。
保证评估工作的公正性,评估报告体现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级,以及各业务能力的验证结论。针对企业智能制造能力不足方面,提出改进提升方向。
13
工作推广
以省、市、区组织,大范围开展工作。区域内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差异较大。
以企业智能制造水平较高的市辖区范围推进,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
集团制企业内部各子公司贯标推进。
 
五、诊断与评估相辅相成
 
智能制造诊断工作让更多的企业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技术赋能企业制造过程。诊断工作是企业先期进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国家标准的贯标过程,而评估工作是对智能制造建设成效的检验验证,即“先诊断后评估”,以诊断带动建设,以建设带动评估。两项工作相辅相成,主管部门也可以统筹组织、引导企业参与诊断与评估工作,如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高新区)既开展企业智改数转诊断活动,鼓励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改造提升建设,又对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的企业出台相应奖补政策,形成企业智能制造建设的支撑闭环。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通过诊断工作,参照国家标准着手策划智能工厂建设关键点。于是“以评促建”不只是评估后再引导建设,而是将“以评促建”的“建设”活动前移,即企业为了达到评估等级目标,将规划与建设工作移到评估工作之前,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智能制造规划与建设,避免走弯路。目前,有不少企业在规划新建智能工厂时,提出以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三级为工厂建设标准,以此指标来推进新建工厂智能制造建设。
 
希望更多的制造企业借助智能制造诊断与评估活动,参照国家标准提供的路径指引,不断提升自身的智能制造能力!
 
杨卓峰
● 工学博士,CMMM®高成熟主任评估师、培训讲师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相关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
● 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访问学者
● 曾主持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压力容器、汽车、电子等行业多家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与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设计工作
● 丰富的业务分析、流程优化及企业两化融合工作经验,精通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开发和实施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