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品牌”搅乱家用美容仪“池水”,质量标准与身份认定亟待落地

0
2023-03-22 来源:财经网

   “使用射频美容仪把脸烫伤了”,消费者陈远(化名)近日在小红书发布了这则动态,随后几位消费者在评论区表示,自己也曾被美容仪烫伤。

  陈远告诉财经网医药健康,她花费近三千元在官方店铺购置了同款产品,最近才刚使用一次,脸部就被“烫凹”了一块。停用仪器并观察几日后,陈远的伤处依然发痒泛红。“皮肤不平滑了,伤处像是一块斑,印记明显到只有化妆才能盖住”,陈远说道,“感觉挺危险的,打算去皮肤科就诊,后续再找售后维权。”

  财经网医药健康在小红书搜索关键词发现,“30天亲身试用打卡”、“美容仪专业测评”等内容令人目不暇接,也不乏专业医生的“科普推荐”。从“真诚分享”、“干货笔记”、“自购经验”的话术,到以“警惕踩雷”、“得罪品牌”为噱头,对产品采取明贬实褒的策略,浏览者往往很难分辨出这些“美容仪种草帖”到底出自真实评价,还是品牌方打出的“暗广”。

  财经网医药健康从深圳某美容仪代工厂了解到,美容仪行业还存在代工和贴牌乱象。拿货价仅300-400元的美容仪,“摇身一变”成为与大牌产品外型一致的“高端平替”,终端售价高达1899元。部分代工自身生产资质成谜,也不会对贴牌客户的经营证照严格把关,其产品存在质量参差不齐、涉嫌仿冒侵权等问题,却依然通过各种销售渠道悄悄流入市场,令消费者真假难辨。

  家用美容仪“野蛮生长”的背后,正是行业评价标准不清晰,更是家用美容仪“身份”未明所致。目前,脉冲光脱毛产品已作为二类医疗器械实行监管,使用危险系数更高的射频类产品却仍在实行小型家用电器的“更低”标准。

  明年射频类产品也即将被纳入三类医疗器械获得规范。对于行业而言,这是一次洗牌,直接洗掉无证照的小工厂,但是,同样的,对于品牌产品也会是一次规范治理,要为射频类美容仪进行医疗器械证照的申请注册,不仅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也意味着产品质量的规范化。

  质量把控不严:品牌卖力营销,难掩安全隐患

  “我是在豆瓣平台上看到别人的使用分享后,才被种草了这款射频美容仪,购买后却狠狠踩雷”,陈远还表示,家用美容仪品控不严并非个案,“很多消费者都遭遇和我一样的状况。”

  针对前述情况,财经网医药健康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了多家品牌美容仪的销售客服,当问及产品是否存在烫伤风险时,客服反复强调,“仪器非常安全,配备有防过热的保护功能,不会导致烫伤。”财经网医药健康再问到,如果出现烫伤、过敏等皮肤损伤,是否可以售后或者接受到赔偿等“售后”问题时,对方仍旧以上述“官方话术”回应,并未提供明确清晰的解决流程,只是表示店铺相关产品安全性有保障,并坚称不会出现被烫伤的情况。

  不仅如此,财经网医药健康在多家淘宝直播间中注意到,官方品牌主播声称,“(该产品)频射能量做得很大,脸部泛红是能量到达真皮层的标志。产品有智能温控,烫伤问题是根本不存在的,敏感肌和痘肌都可以放心用。”

  据南都发布的一项美容仪调查结果显示,45.5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在使用美容仪的过程中遇到安全问题。其中,分别有16.12%、15.28%、12.45%的受访者,曾遇到过重金属超标,漏电、接触不良和皮肤烫伤问题。

  据了解,在中国家电网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2021年联合开展的“家用美容仪比较试验”中,某款热门射频美容仪升温测试不达标,最高温度达63.7℃,存在较大程度的烫伤风险。另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由于该品牌的第一代射频美容仪存在安全隐患,企业于2022年7月主动召回18.2215万台产品维修并加装温控器。

  除却使用后的不良反应,一些产品本身的质量似乎也有些堪忧。

  消费者乔青(化名)向财经网医药健康分享称,自己购买了某款射频美容仪,不到一年仪器表面就开裂3次。由于产品有一年免费质保期,所以商家每次都为她“换新机”。多次退换后,乔青陷入了迷茫,她在社交平台坦言,“几千元买回家的美容仪用得很小心,这已经是第3款出现裂痕的新机了,太闹心。”

  这样的情况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并不少见,针对“美容仪”的投诉结果超过两千条,不乏消费者为家用美容仪的开裂、漏电、异响等质量问题的售后处理进行维权,也有不少消费者投诉称使用射频美容仪引发过敏爆痘、皮肤烫伤、面部下垂等皮肤问题。

  资深药械从业者Grace也告诉财经网医药健康,“产品价格差异的关键在技术。射频类美容仪的价格普遍偏高,是因为此类产品对技术要求很高,一是射频技术贵,二是必须安装温控系统。优质的射频美容仪甚至会配备多个温控,保证敏锐捕捉使用者的皮肤温度、严格控制发热温度,以防止烫伤。”

  事实上,在产品质量的把控、售后问题的处理并未形成流程管理和严格把控,但这些品牌美容仪却在前端的营销上却下足了功夫。

  医美咨询营销资深人士立夏对财经网医药健康指出,“家用美容仪的商家通常都会借助直播进行宣传和销售,再找KOL带货。实际上很多明星产品的营销花费很高,投入了大量广告费用,所以售价也低不下来。”

  而在天猫等购物平台上,“28天抚平全脸皱纹重现年轻”、“28天奇迹改善面部松垮”、“在家轻松焕变青春”、“移动的美容院””等宣传语也充斥着知名家用美容仪品牌的商品详情页。财经网医药健康注意到,在部分射频美容仪的淘宝直播间中,射频类美容仪的宣传用途被部分带货主播扩充至清洁补水、淡斑美白等,从淡化黑眼圈、收缩毛孔、减除皱纹到丰盈苹果肌、改善肤色、提拉下颌线,几乎“无所不能”。某品牌主播更直言其射频美容仪“跟医院的热玛吉没什么差别”、“用一次就有明显抗老效果”、“几分钟内瞬时紧致面部”。

  在小红书平台上铺天盖地的好评帖中,陈远和乔青对安全隐患、质量品控问题的吐槽帖热度并不高,被营销推广内容“淹没”的还有消费者对产品宣传功效的质疑声。“感觉(功效)因人而异,至少没有广告里那么厉害”,乔青补充道。在家用美容仪的商品评论区,消费者反馈出的实际效果也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全脸激活胶原蛋白、提拉紧致、提拉淡纹,效果巨明显……坚持用了一个月,就相当于打了一次热玛吉,效果真的很可怕很神奇”,2021年,某公司就曾因其旗下主播在直播带货中使用上述用语进行商业宣传,被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30万元。行政处罚告知书显示,直播中提到的初普射频美容仪与“热玛吉”在定价、功能、效果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在无依据情况下对比二者,足以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代工贴牌乱象:市场定价混乱,产品鱼龙混杂

  “就我们业内人所知,一些一线美容仪品牌的代工厂都在深圳这边”,财经网医药健康从深圳某美容仪代工厂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对方强调,具体接了哪家的代工不便直说,“这是不能透露的,源头工厂都签了《保密协议》”。

  财经网医药健康以想找代工厂家的商家身份在1688平台上联系到上述代工厂了解详情,该工厂自称拥有自主研发技术与完整生产线,为各类美容仪商家提供产品代工与贴牌服务。

  “这是我们对标宙斯的爆款,和宙斯的技术一样,效果和材质都不比宙斯差,还多一项超声波功能”,该厂家工作人员首先力荐了旗下的某款射频美容仪产品,并表示如果客户没有自己的品牌,可以先做其自有品牌的渠道分销商,拿货价300元/台。据介绍,该款射频美容仪500台起订,无论是做分销还是贴牌,价格都还有“详谈的空间”。

  “除了这款都能直接贴你们的牌子”,财经网医药健康进一步询问对方能否“贴牌”该产品,该厂家工作人员补充道,也可以做,价格低但是起订量高,起订量2万台。

  财经网医药健康发现,该贴牌射频美容仪与其宣称“对标”的品牌美容仪在外型设计上高度相似,通过电商平台的智能识图功能搜索该贴牌产品,会同时显示上述产品和“大牌”的商品链接,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混淆。

  财经网医药健康透过厂家报价了解到,这种所谓的虽然“贴牌”“拿产品”的拿货价,还是“联名”“做渠道”的批发价,都与其在市面上销售产品的终端价相差极大,更与其所谓“对标”的品牌产品的价格相差极大。

  虽然拥有几乎一致的外型,但品牌原版与“对标产品”的价格可谓天差地别。该厂家工作人员透露,上述射频美容仪产品的市场定价为1899元,主打卖点就是“大牌平替”,其所“对标”的宙斯射频美容仪在淘宝官方旗舰店定价14388元,折后价也要9888元。

  同样,在品牌市场,各大知名品牌的产品的价格差别也很大,价格定位从2000元左右跨至上万元。

  这些美容仪产品贴牌后能否顺利投入市场?该名工作人员称,工厂安全检测达标,大可放心销售。而对于贴牌客户是否需要通过资质认定,厂家工作人员只是模糊地表示“后续牵扯太多”,并补充道“资质认证都能通过的,更推荐客户和厂家做联名,这样就不需要做资质认证,直接销售即可”。

  “至于产品销售就要看你怎么说服顾客了,美容仪最好搭配成套盒销售,可以告知消费者附赠了价值500元的美眼仪,毕竟后者的实际拿货价只要100元”,上述工作人员补充道。

  行业新规将至:标准日趋完善,准入门槛提高

  当前,“颜值经济”不断升温,催生国内医美产业高速增长。《2022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国内医美市场从2022年开始触底反弹,行业韧性、市场份额加速向非手术项目转移。中金公司研报显示,在消费升级和“颜值经济”驱动下,预计2025年我国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有望达251-374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为26%-39%。

  需要指出的是,家用美容仪的行业乱象背后,是急速扩张的市场与产业。近年来,家用美容仪赛道逐渐成为产业“风口”,随着美妆公司、医疗器械厂商的加速入局,为家用美容仪产品制定专门的行业规范标准也迫在眉睫。

  此前,美容仪行业曾就“镍超标”争论一直未停,检验机构、企业方等多方各执一词,以何作为质量与安全检测标准始终没有定论。Grace告诉财经网医药健康,“镍是美容仪产品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尤其需要注意生物相容性,而不同品牌对仪器原材料的选择不一样,这导致产品的部件质量、使用寿命、精确度和输出有效性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有关部门将对行业生产标准进行统一规范。”

  事实上,这背后正是评价标准不清,更是家用美容仪“身份”未明所致。

  与目前,国内家用美容仪大多属于小家电品类,因此普遍适用家电国家强制性标准,着重关注电气安全,对美容仪材料、功效的评价标准尚不明晰。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部门正在加快行业标准制定,逐步推进对各类家用美容仪的分类监管。2021年4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征求《射频美容类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明确三类射频美容产品将按照医疗器械管理。2022年3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2022年第30号)》,明确自2024年4月1日起,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

  “总局的分类界定要求是很明确的,美容用途的射频技术的产品需要变更为3类医疗器械,家用美容仪行业前景较好,行业也变得越来越规范”,多位从业者向财经网医药健康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目前,在家用美容仪大类中,脉冲光脱毛产品已作为二类医疗器械实行监管,使用危险系数更高的射频类产品仍在实行小型家用电器的“更低”标准。明年射频类产品也即将被纳入三类医疗器械获得规范。财经网医药健康联系多个美容仪品牌客服,对方均表示其脉冲光脱毛仪产品已取得医疗器械证,并确认其射频类美容仪产品还未认证为医疗器械。

  据Grace向财经网医药健康介绍,新规之下,射频美容类产品需要进行重新注册,目前国内注册三类医疗器械的时间在18个月左右。对此,Grace向财经网医药健康指出,“美容仪产品申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需依照‘申请-检验-临床-签发’的一般流程,且申请条件需配备工厂的生产许可证。品牌如果走OEM道路,代工厂也要有相应级别医疗器械的生产资质。很多小作坊之后可能会卡在注册环节。”

  对于行业是一次洗牌,直接洗掉无证照的小工厂,但是,同样的,对于品牌产品也会是一次规范治理,如果要拿牌照,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

  多名从业者向财经网医药健康确认,相关企业将为射频类产品申请相应的三类医疗器械资质,但注册时间规划和最新进度企业方面暂时无法透露。

  立夏指出,为家用美容仪认证三类医疗器械大约需要花费不超300万元,将耗时2年左右,不同品类的美容仪产品需要提交不同的试验结果,这将非常考验公司的医学实力。如果想成为同领域内首个为产品申请到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企业,可能需要花费1000万元左右,所需时间为2-3年。

  立夏谈到,“射频类家用美容仪以前属于小型电器,如今即将‘跨界’成为医疗器械,医疗行业的复杂程度太高,很多电器及科技品牌都不敢再轻易‘下场’”。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