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交锋媒体 均称“你跑不掉”
农夫山泉水质量事件仍在持续发酵。昨日《京华时报》发表文章称农夫山泉公布的一份检测报告恰恰证实:农夫山泉一直执行的浙江地标(DB33/ 383-2005),就是不如自来水标准。
对此,农夫山泉回应称,该文混淆两个标准概念,将地方标准偷换概念为农夫山泉标准,农夫山泉有比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要求更高的企业内控标准。并称“为了洗刷冤情”,不得不将原是企业机密的137项指标检测报告公布于众,“这完全是被《京华时报》、华润怡宝所逼迫。”
与此同时,农夫山泉与华润怡宝之间的纷争已升级为一场法律纠纷,华润怡宝方面透露,已提请法律诉讼。水质风波已演变成一场农夫山泉与媒体和行业的“舌战”。
三复质疑:“信口开河的时代已经过去”
4月12日,《京华时报》报道称,世界卫生组织于2011年发布的《饮用水水质准则》第四版明确指出,砷、镉、溴酸盐在饮用水中的含量指导值分别为≤0.01mg/L、≤0.003mg/L和≤0.01mg/L,均低于农夫山泉所使用的浙江标准。
对此,农夫山泉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其产品品质远高于现在任何相关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
4月13日,《京华时报》报道指出,农夫山泉再度回应质疑,避谈有害物质指标宽松。针对此,4月14日农夫山泉回应称,拿整套标准中的几个指标就判定标准高低,不仅无知,而且强词夺理,使消费者迷失方向。
4月14日,《京华时报》报道称,农夫山泉当前执行的地方标准“DB33/383-2005” 为 “DB33/ 383-2002”的替代品,后者为2002年制定,其中关于镉、霉菌、酵母等的限量上都严于现行的2005年浙江标准。
对此,当日晚间农夫山泉第三次回复《京华时报》,称上述报道置事实于不顾、颠倒黑白。“现在是讲法制、讲经济秩序的时候,是讲理的时代,今天,就你说的农夫山泉产品标准不如自来水的问题,必须给读者、给公众讲讲清楚。”“信口开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京华时报》你跑不掉,也别想跑!”
四发声明:“为洗冤情被迫公布机密”
昨日,《京华时报》再度发表文章《农夫山泉新证据佐证其标准不如自来水》,称农夫山泉公布的一份检测报告恰恰证实:农夫山泉一直执 行 的 浙 江 地 标(DB33/ 383-2005),就是不如自来水标准。
对此,农夫山泉回应称,该文指鹿为马,混淆两个标准概念,将地方标准偷换概念为农夫山泉标准。农夫山泉作为一家企业,只有遵守执行地方、国家标准的义务和责任,无权单独制定标准。浙江省地方标准不是农夫山泉的标准,农夫山泉有比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要求更高的企业内控标准。
而对此,《京华时报》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农夫山泉不肯在标准问题上给出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反而避实就虚,反复强调“产品品质”高于国家标准。《京华时报》还模仿农夫山泉的语气说,“标准面前,谁也跑不掉”。
华西都市报记者从农夫山泉昨日发布的第四次声明中看到,其公布了千岛湖、丹江口、万绿湖、长白山四处水源地产品对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自来水标准)全套106项检测指标和31项内控指标共计137项的检测报告,称其产品全套检测结果全面优于GB5749-2006国家自来水标准。
该声明称,“农夫山泉产品全套106项检测指标和31项内控指标,共计137项指标的检测报告原本是企业的机密,尤其是31项内控指标是农夫山泉的核心技术,但今天为了洗刷冤情,为了自救,不得不公布于众,这完全是被《京华时报》、华润怡宝所逼迫。”
商战升级:华润怡宝已提请法律诉讼
农夫山泉与华润怡宝之间的口水战也在蔓延。昨日,华润怡宝方面表示,已就农夫山泉指责其蓄意“抹黑”一事提请法律诉讼。华润怡宝认为,农夫山泉的所为对华润怡宝的名誉、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华润怡宝已向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对农夫山泉提起诉讼,目前南山区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
华润怡宝称,“自身出现问题时,我们将勇于担当,不会回避;而当我们遭遇不公时,我们也相信公众、相信法律会给我们一个公正的结果。”
观点
避谈问题不是大企业应有的态度
对于农夫山泉的几次回应,许多网友质疑农夫山泉存刻意回避之嫌。不少网友认为,针对标准是不是有问题,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广东的企业是否使用了浙江标准等问题,“农夫山泉并没有实质性答复。”
东方财富网15日就此展开的调查显示,截止到15日下午13:20,共有8409名网友参与调查,69%网友相信农夫山泉标准低于自来水标准;仅8.3%网友认为农夫山泉标准不会低于自来水标准;其余22.7%网友表示说不清。而在被问及以后会否继续饮用农夫山泉时,有高达86.9%网友表示不会再饮用。
营销专家肖竹青表示,在食品安全方面犯错误的成本将越来越高,企业如果不好好处理,影响可能是致命的。农夫山泉在被媒体曝出问题后,几次回应均在转移视线,回避问题,不是一家大企业应该有的态度。农夫山泉应该把心思放在产品方面,想办法挽回消费者的信心,而非回避问题。
$inti、 | W020130417094135.jpg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