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贵州赤水河酒企:酿造双“禁止”《条例》颁布
近年来,酱酒热浪潮背后的无序发展隐患越发凸显,个别地方开始出手治理。近日,贵州省发布《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指出: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应传承传统酿造技艺,禁止直接或者间接添加食用酒精,禁止直接或者间接添加非酱香型白酒自身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情节严重者,将吊销生产许可证。
《条例》提出,应当优化酱香型白酒产业布局,支持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依法进行兼并重组。行业人士表示,地方政府出手,酱酒生产“小、散、弱”的现象有望缓解,整治之后资本进入酱酒的门槛也将提高。
违规使用添加剂将受重罚
12月2日,据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官方网站消息,《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将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对于违规的酒厂,《条例》中提出了明确的违规处罚措施:直接或者间接添加非酱香型白酒自身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为食品添加剂的,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处以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
直接或者间接添加非酱香型白酒自身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为非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处以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
据了解,两条“禁止”提出有两方面考量,一是基于传承传统酿造技艺的要求;二是规范生产,保障酱香型白酒品质。近年来越发突出的白酒违规使用添加剂问题也由此被摆到了台前。
记者根据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信息梳理发现,过去三个月内,该局共发布15期关于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公告,其中,有7期涉及酒类产品检测不合格。不合格样品合计共14批次,其中最常见的违规项目是酒精度不合格,共出现8次;其次是甜蜜素,共出现4次;剩余的是糖精钠,出现了2次。
据悉,酒精度又叫酒度,是指在20℃时,100毫升酒中含有乙醇(酒精)的毫升数。作为酒类产品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酒精度含量不达标主要影响产品的品质。根据规定,酒精度实测值与标签标示值允许差为±1.0%vol。白酒、配制酒中酒精度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企业生产工艺控制不严格或生产工艺水平较低,无法准确控制酒精度;也可能是生产企业检验器具未检定或检验过程不规范,造成检验结果有偏差。
甜蜜素和糖精钠则均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白酒中甜味剂不得检出。
酒类产品中检出甜蜜素、糖精钠的原因,可能是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的口感,超范围添加甜味剂。行业人士介绍,添加甜味剂能改善酒类饮品口感,有效掩盖酒类原本存在的酸涩感,提高酒类口感,使其酒体协调并不存在异味。
在上述人士看来,酒厂违规添加人工合成甜味剂,说明其酿酒技术可能有待提高。白酒保持适度的甜味,可以使酒体甘洌、醇厚、绵软,但是这种甜味是来自自然发酵产生的,比如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高级醇、多元醇、氨基酸等甜味物质。“名优白酒口感醇甜,是由其特殊的生产工艺决定的。另行添加人工合成甜味剂,有以劣等酒冒充优等酒的嫌疑。”
酱酒热背后发展乱象受关注
记者还注意到,上述14批次检测不合格的酒类产品,大多产自中小型白酒企业。
有行业人士称,酱酒从生产、酿造、储藏到成品销售至少要五年时间,此外还要考虑较长的存放周期和市场培育周期。换句话说,前期的大额资金投入对于入局者来说是一个考验,而上述白酒生产企业中,有8家企业注册资本不超过2000万元,资本金最低的一家仅18万元。其中有7家均属于2015年左右新近成立的企业。
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些小型企业的注册地址均扎堆于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集聚区,如遵义仁怀茅台镇、金沙产区等。
这主要和近几年的“酱酒热”有关。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酱酒实现销售收入1900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利润780亿元,同比增长23.8%。酱酒以占白酒行业8%左右的产能,获得了酒业40%以上的利润。
暴利之下,资本开始蜂拥至贵州,传统产区酱酒酿造资源,遭到大大小小酒企的争抢。酒类制造企业数量大幅增长,也让当地涌现诸多“小弱散”酒企。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初,仁怀市共有1779家白酒生产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酒企有346家,拥有小作坊登记生产许可证的酒企有915家,无登记生产许可证的有266家。整体来看规模以上企业仅占酒企总数的5.17%。除酒企资质良莠不齐外,诸多新涌入市场的小酒企选择了低质发展,贴牌酒、制贩串酒、蹭名酒热度等乱象丛生。
对此,《条例》明确,应当优化酱香型白酒产业布局,支持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依法进行兼并重组。据悉,2021年9月,仁怀市政府印发的《仁怀市白酒产业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就曾明确提出用3年时间,全面取缔生态环保、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方面不达标的白酒生产企业,实现白酒企业从量到质转变。遵义市人民政府官网近日发布的《中共遵义市委关于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和招商引资专项巡视集中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中也提出,下一步将持续整治白酒行业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生产“小、散、弱”现象。
对此,业内人士预计,整治之后的赤水河两岸虽然酒企数量会下降,但企业质量将得到明显提升。整治之后资本进入酱酒的门槛提高,有利于优质资本扶持当地企业做大做强。本报记者 丰凤鸣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