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文化引领作用 提升钟表行业价值

分享到: 更多
2014-04-29 来源:中国钟表信息网

     钟表行业文化建设是在新的发展时期,促进理念同向、奋斗同心、服务同步、利益同体,提升钟表行业整体竞争实力的重要载体。钟表行业需要满腔热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让文化点燃激情,让文化凝聚力量,让文化规范行为,让文化彰显钟表价值,让文化提升产业水平。

    全面关注三个维度

    深化行业文化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发展服务,为钟表行业健康发展服务。当前和今后,我们对钟表行业文化功能的认识和理解,要把握和关注三个维度,即“内部、外部、自身”。

    内聚人心,追求同向。钟表行业的可持续成长需要理念同向、工作同心,这也是文化的激励功能在钟表企业内部的体现,是三个维度的基础。文化凝心智、文化聚人心、文化生共识。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加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行业共同价值观,让其在主旋律、价值观上发挥引领作用,毫不含糊、决不动摇。钟表企业要通过对主流思想、核心价值的认同与宣扬,凝聚加快发展、服务升级的强大精神支撑和文化动力。

    外展形象,创造和谐。文化应该具备辐射功能,对外就是形象的展示和提升,这也是企业文化独特的外维功能。在加强文化建设的同时,要通过不同途径打出文化品牌、迸发文化力量、沉淀文化品味、展示文化形象。

    行业可以通过文化沟通、产品、服务传递等方式,打开一扇钟表企业与外界交流之窗,建立一个对话社会的平台,形成一种文化合作的机制,展示钟表行业的良好形象。与行业外的交流合作,也要善于借助文化之力,在建立维护消费者权益机制、加大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通过文化的植入、沟通与展示,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内生发展,持续改进。文化建设在对内对外两种功能之外,中间的功能往往被忽略。文化应该有自我成长功能,这是文化建设实现良性前进和自我改进的重要方面。

    行业文化建设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础上,依托钟表企业发展战略,提炼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明确愿景、推动实践、持续创新、体现价值”四大作用,力求实现“融心、融智、融情”三大功能。钟表行业的文化理念体系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创新前进,始终保持文化的跟进创新,在内聚人心、外展形象的同时,实现文化自我成长,从而推动文化体系、文化理念不断适应发展新要求、推进发展新步伐、加快成长新进程。

    重点把握三个关键

    钟表行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犹如一棵大树,需要精心地栽培与不断地呵护,才能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在行业文化建设推进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三个关键。

    要注重传承性。融各家之长,宏观上反映行业发展特点,微观上把钟表企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思想加以总结、提炼和创新,传承优秀文化基因,增同减异,促进和谐。在文化建设实践中,要在始终融汇各种优秀文化养分的同时,敢于打破陈规陋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探索,积极作为,努力创新行业文化。

   行业文化与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行业文化架构体系、行业视觉识别系统、行业行为规范和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模式的推行,企业文化与服务品牌的应用等等,不断体现行业文化建设的创新。

    钟表行业要通过不断推进文化内容创新,使行业文化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不断推进文化形式的创新,努力实现依托创新提升文化活力。

    要注重系统性。积极探索实践具有自身特色的行业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并针对不同传统、地域、岗位、任务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实际,推进文化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尊重差异、共建共进、各具特色、上下同欲、整体联动的运行机制。

    文化实践和文化落地不是单一单向的,基于文化功能的三个维度,在文化实践的对象上也应包括多个方面。钟表企业内部是文化实践的核心区,内部员工要带头做企业文化的践行者,将文化理念体现在工作实践中。在遵循文化理念的同时,要将行业文化向客户延伸,传递行业、企业文化理念,以文化为纽带,打造面向消费者的新格局;社会相关方是文化实践的辐射区,向社会传递钟表行业共同价值观,是构建和谐的重要途径。

    要注重实践性。文化建设最终要实现“知”与“行”的结合,与业务经营、日常管理相融共进,与发展战略、队伍建设同频共振,转化为可感、可知、可操作的视觉形象、行为规范和具体制度,在激励与约束中给予员工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用文化来凝聚人、鼓舞人、提升人,用文化推进改革、促进发展、提升活力。

    创新发展是钟表行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融合、钟表品牌建设与管理能力提升的融合、文化评价体系与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融合等,努力将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