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巨头齐瘦身为哪般?

分享到: 更多
2014-08-11 来源:信息时报

      8月1日,日化巨头之一的宝洁公司宣布,计划透过出售、停产及自然淘汰等形式,放弃旗下约100个品牌,专注于包括汰渍洗衣液和帮宝适尿布在内的70到80个消费品牌,这一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关注。记者发现,在“价格战”毫无成效的情况下,不少日化巨头纷纷从内部整顿着手,通过裁员、减品牌等“瘦身”举措来挽回业绩下滑颓势。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宝洁“瘦身”是一种壁虎断尾式转型,从多品牌到精品牌,将更具竞争优势。也有专家表示,宝洁在中国的品牌均是领导品牌或有潜力品牌,这也意味着,宝洁旗下品牌在中国的力量并未改变,此举对中国市场影响并不大。
  现象
  外资日化巨头扎堆打“瘦身战”
  记者调查了解到,宝洁在2013年就已经宣布剥离品牌削减成本的计划,表示将在2016财年之前缩减100亿美元开支,相应裁减员工8000人。截至2013年底,宝洁已裁减了包括中国市场的非制造业工作岗位5700个,节约成本近12亿美元。8月1日,宝洁公司公布今年第四财季公司利润为25.8亿美元,每股盈利89美分,而去年同期,公司利润则为18.8亿美元,每股盈利64美分。这也意味着,宝洁的“瘦身”计划确实小有成效。
  作为宝洁的竞争世敌,联合利华也没闲着,去年12月,其宣布裁员2000人,今年上半年内又相继出售了意面酱业务乐鲜、百得利以及减肥产品Slim Fast等食品品牌。值得一提的是,联合利华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在增加,仅今年就花大价钱收购了中国专业净水器品牌和引进新洗护品牌卫宝,以此来对抗宝洁公司的舒肤佳品牌。不过,联合利华的“瘦身战”不如宝洁顺利,其201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半年营收241亿欧元,出现同比下滑5.5%,其新兴市场销售额增长率从去年的10.3%缩减至6.6%。
  以“瘦身”谋发展的日化品牌还有很多,在华拥有37年经营历史的美国知名化妆品企业露华浓2014年1月也无奈宣布撤离中国市场,千余名员工因此下岗。此外,高露洁和强生等公司也于2012年和2013年早些时候对公司人员进行调整,并且都涉及到市场部。
  轻装上阵更具竞争优势
  撤离或出售子品牌,是近几年业绩下滑的企业惯用的狠招,而宝洁此次撤离旗下超一半的品牌,数量之多不免让外界人士唏嘘,宝洁似乎已经进入最危险的英雄迟暮阶段。对此不少业内人士并不认同,随着新兴市场营收增长遇瓶颈、成熟市场开拓陷入格局,企业进行“瘦身”,削减能力弱的品牌,集中主营业务、加紧产品的更新换代,是最好的抉择。
  日化行业资深专家谷俊表示:“瘦身后的宝洁,轻装上阵其实或将更具竞争优势,这对本土日化企业而言,不仅不是机会,更是一种威胁。”谷俊称,在目前这个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的大环境下,不仅宝洁、联合利华等外资在衰退,实际上很多日化企业都在衰退。当“价格战”无法改变业绩下滑的趋势时,很多企业都纷纷选择降低成本来挖掘潜力;“反观有些本土品牌,业绩不佳但依旧未有大动向,就该有危机意识了。”
  对中国市场影响并不大
  宝洁公司大中华区公关总监梁云告诉记者,宝洁总部尚未公布如何集中发展全球核心品牌的最终计划,但目前在中国运营的20余个品牌“都是领导品牌或者有潜力成为领导品牌”。这也意味着,宝洁旗下品牌在中国的力量并未改变。“由于宝洁在中国的品牌不会有太大改动,所以此次‘瘦身’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民族企业代表立白集团副总裁、首席发言人许晓东表示,“增强自己品牌的实力是最重要的。我们在保持原有产品的基础上,继续研发推广高端产品。”
  有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淘汰近半数品牌是多年来宝洁品牌老化“欠账”的一次集中清算,过去六七年中,宝洁几乎没有真正推出像早年飘柔、玉兰油这样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品牌,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不够。中国日化销售行业资深权威专家冯建军在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宝洁此举对赢回中国日化市场份额意义不大。他坦言,尽管宝洁是最大的日化集团,但其综合性太强,属于全面出击,模糊了焦点。“宝洁的单品类强大优势正在迅速消失,现在只剩洗护产品有绝对优势了。”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