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花丝印证成都发达手工业城市地位

分享到: 更多
2014-08-22 来源:成都日报

       银花丝是成都最具特色的汉族传统金银工艺品,这项工艺在中国明清时就已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平,它与蜀绣、竹编、漆器一起被誉为成都的“四大名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以高纯度白银为原材料,作品造型别致、玲珑剔透。成都的金银器制作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熟练掌握了金银器制作的高超技艺和手法。成都金沙遗址出土了很多造型精美且构图近乎完美的黄金制品,如金蛙、金面具等,尤其是“太阳神鸟”金箔的发现,充分说明古蜀人金器制作技艺已达炉火纯青境界。银花丝的发展历程也印证了成都发达的手工业城市地位。

        看非遗

       借鉴多种工艺 大型作品最长需要几年

        昨日在文殊坊道安银花丝店铺内,记者见到了成都银花丝技艺唯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道安。她正在为客人介绍她们最新制作的手链产品。这些产品华美精致,典雅时尚,价格从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道安从18岁开始接触银花丝,今年已近30个年头。走进道安的工作室,一张普通的桌子上摆放着剪刀、镊子、锉刀、钉锤、规尺、掐丝板、小焊枪等工具。她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银花丝制作过程。道安左手拿着细如发丝的银丝,右手拿着镊子,正在平填人物头饰,动作非常娴熟。她身旁一个漂亮花瓶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样的立体摆件是最难的,做这样一个花瓶,要30多道工序,而且数、理、化知识全都得用上。”道安微笑着说,银花丝工艺品运用花丝和点錾技能,手工精心制作而成。产品制作要经过熔炼、轧片、拉丝、掐丝、錾刻、抛光、压亮、电镀等几十道工艺。制作银花丝工艺品时,艺人们所用的银丝最细的仅有人头发丝一半粗细,而粗的也仅几毫米,像一根根明亮柔软的银丝挂面,通过填丝、垒丝、穿丝、搓丝等手工技法,制作出一件件神奇的手工产品,诸如形态自然逼真的苍松、翠竹、梅花、兰草以及活泼可爱的鸟兽虫鱼等。记者看到,白银富丽堂皇的质地加上作品严谨的构图,使得每件银花丝产品都是一件杰作,散发出迷人的光泽和高雅美观的气质。

        道安继续以身旁的花瓶举例道,因为采用纯手工制作,制造一件大的产品,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在一些作品的制作上,成都银花丝还巧妙地借鉴了北京花丝的烧兰、镶石及镀金工艺,使纯银制品在典雅中凸现出高贵。

        无胎成形

        成都银花丝核心竞争力

       “银器制作工艺很多。成都银花丝技艺最大特点是采用‘平填’技术,无胎成形是它的核心竞争力。”道安自豪地向记者解密道,“平填”技术反映出艺人高超而精湛的技艺。艺人们会根据设计图稿,采用不同粗细的纯银丝,先制作出图形边框,再用不同的技法对中间的图纹进行填充和编织。这种独特的技艺令人想起刺绣及其他手工技艺,全凭艺人的艺术感悟和熟练的手上工夫。再加上填丝、垒丝、穿丝、搓丝、焊接等综合技术的运用,一件精美的银花丝产品便在艺人手下诞生了。即使是立体造型的制品、大型复杂的制品、方圆不规则的产品,也一律采用无胎成形法,彰显出这一民间工艺的技术和艺术含量。道安说,成都银花丝技艺中还有一道关键工序,那就是白银防变色工艺处理,这就使银花丝产品能较长时间保持柔和光泽,不褪色,从而为产品带来衡定的美感。

       品历史

      汉代 成都银花丝风靡天下

        成都的金银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代。金沙遗址出土的精妙绝伦的“太阳神鸟”金箔,更向世人彰显了成都高度发达的金银器制造技艺。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说,至汉代,成都的金银器工艺又向前迈进一大步,当时政府还在成都、广汉两郡设立专管金银器制作的工官,金银器生产的规模已相当宏大。如今,在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江陵凤凰山及贵州清镇等地汉墓,以及朝鲜平壤、蒙古诺音乌拉古墓中,皆能发现成都制作的金银器身影,上面还戳印着“蜀郡西工”“成都郡工官”等字样,说明当时成都出产的金银器已风靡天下。

        宋代也是成都金银器生产的一个高峰时期,开始出现丝、片结合的技术。近年来,在多个窖藏遗址均发现精美无比的宋代成都银器,如莲花杯、菊花杯、镂空盒、瓜形壶等,高超技艺让世人为之惊叹和折服。

        明清时期,成都的银花丝技术已在民间普及,工艺中大量使用堆丝、填丝、垒丝、炭丝、錾刻等技法,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成都银花丝技艺至抗战时期达到鼎盛。抗战时期,成都云集了一大批文化名流、达官商贵。因此,成都的金号、银楼大量涌现,尤其在华兴街、东大街、打金街、暑袜街、鼓楼街一带形成了新兴的产业,采用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大量生产具有成都特色的银花丝产品。业内人士评价,成都银花丝的发展,足以说明成都是中国重要的手工业城市。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