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新规大企业抢占先机,中小企业如何应对

分享到: 更多
2014-09-19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2014年7月9日,广东省食药监局办公室发布关于执行《关于进一步明确化妆品注册备案有关执行问题的函》有关事宜的通知。同期,国家食药监总局针对调整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操作问题也出台了细则。上述法规出台后,外资化妆品也被列入一并监管,一视同仁,美白化妆品特证化管理结束了“放养”时代,正式进入“圈养”时代。业内人士估计,这将对中国美白化妆品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美白化妆品生产规模或将缩水近半,然而,采取哪种方法应对决定着企业面临的是“危”还是“机”。
特证申报扎堆,门槛准入提高,行业面临大洗牌
据了解,全国有近4000家化妆品企业,如果按照每家企业年均申报10个美白产品来计算,每年需要申报将近4万个产品。当前,国家每年特殊许可批件约为1.9万件,新规的出台使相关部门的审批量翻了2倍多,这也意味着企业获得批件的时间变得更长。
目前,美白类产品占到中国护肤化妆品市场近30%的份额,新规的出台预示着这类产品面临更严格的审批和监管,这也无疑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在美白类产品市场的准入门槛和产销成本。一些小企业可能等不起、耗不起,未能及时办证进行合法销售导致面临生死劫。
据业内人士预测,新规可能会导致市面上近两成的美白品牌被淘汰出局。
大企业抢占先机,拔得美白头筹,或将改变市场格局
面对国家政策出台,宝洁旗下护肤品牌OLAY玉兰油看到了市场机会,未来几年将是美白市场争夺最激烈的几年。7月21日,OLAY招募10位行业内的专业人士齐聚北京,在宝洁北京研发中心正式开启28天的美白测试体验活动,让大家切实体验到OLAY的美白效果。7月23日,OLAY发布《中国美白白皮书》,从行业、产品、市场等角度阐述了什么样的美白产品代表中国消费者需求,及最具潜力的美白品牌等问题,引发业内强烈关注。
 
同样面对挑战,立白旗下专注美白26年,凭借“8倍白”、8重新生、美白BB霜等优质美白产品建立了良好口碑的高姿品牌最近也动作频频,不可小觑。据高姿品牌负责人介绍,针对国家提出的2015年6月份执行美白产品须持证上市这项新规,高姿美白国际护肤研发中心早就向有关部门递交了申请。
据内部工作人员透露,此次高姿申报特证的时间甚至比玉兰油还要早,预计在2015年1月份推出两大美白特证系列,累计达25个美白产品,力拔美白头筹的决心可见一斑。据悉,到2016年品牌30周年之际,高姿美白特证产品更是增加到70个,这么多数量的美白产品,势必会引起美白市场的格局变化。
 
成本急剧上升,美白产品涨价在所难免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美白类的产品照此操作,会大大增加企业的产品开发周期、时间费用等成本,短期内企业相关新品推出的节奏会放慢。
此外,审批成本也是一笔巨大开支。据某化妆品企业负责人透露,办理一个特证最少需要2万元,这其中包括毒理学检测、生产能力审核费等费用。
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面对各项成本的增加,企业势必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也许意味着将来的美白产品会呈现高端化的趋势,而这又会给企业带来挑战:如何将成本压缩到合理的空间,又能让消费者接受这种涨价。这是各企业需要攻克的课题。
为规避风险,美白新品抢先上市
由于准入门槛的提高,不少企业瞄准时机选择在新规出台前上市产品。据了解,今年顶级护肤品牌HR赫莲娜推出全新菁华美白系列,全球高档美容化妆品牌ARTISTRY雅姿也推出光感焕白系列,而兰芝、YSL圣罗兰、LA MER海蓝之谜、DHC、欧珀莱等品牌也是相继于近期上市了美白类新品。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为规避政策而提前上市的方法看似暂时躲过风险,但从长远来看,美白类化妆品的管理明显从严,还是得靠取得美白特证来寻求长久发展。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